本报记者 蒋家华
    经历过市场阵痛之后,许多有色企业对期货市场的认识和利用由被动转变成为主动。在记者日前随上期所“金属之旅”走进广东南海时了解到,在这种转变的背后,企业对期货知识有着强烈的需求。
    全力以赴去投标 原料飞涨怕中标
    南海是珠三角乃至全国闻名的有色金属加工和集散基地,目前铝材年生产能力80多万吨,占据全国建筑类铝型材产值的40%,广东的60%。众多铜材、不锈钢、压铸、冶炼、小五金企业聚集在此,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加工链。 在本轮矿产资源与金属价格剧烈波动中,许多金属企业尤其是下游的加工企业承受了巨大的市场风险考验。
    “交了定金,并为此付出了很多的精力财力,但我们却压根不希望最后能中标。”广州明兴电缆总经理吴建伟在谈起一年前因为参与当地电网工程招标的经历时,还是一脸的懊恼。他介绍,去年,当地政府需要大量采购一批高压电缆,作为当地比较知名并且颇具规模的电缆厂,明兴在招标公示之后就报名参与竞标。但在竞标资格确定并且以一个相对比较满意的报价结束之后,满怀希望等待中标大单降临时,由于铜价疯狂飙升,公司最大的希望却是“不要中标”。
    “那段时间是我最痛苦的时候,几乎每天一边盯着电脑看铜价的涨跌,一边在心里默念着千万不要中标。”吴建伟回忆到,“苦苦等了几乎3个多月,明兴电缆“不幸中标”,而此时的铜价已经比当初涨了将近一倍。更不幸的是,由于当初没有在合同里注明销售价格因随原材料上涨而浮动的条款,只能吃哑巴亏。“虽然我们有理由责怪开标的时间拖得太长,但我们当时也没有预料到铜价会上涨得如此剧烈。弄到这种局面只好自认倒霉。”
    对于那次教训的正面意义,吴建伟总结为首先是淘汰了一些小规模的电缆厂,其次是树立了自己的商业信用,再次就是唤醒了管理层做套期保值的意识。“年初我们董事会研究后,认为企业经营必须转变思路,不做期货不行。而且董事会充分放权到我们经营管理层,在风险严密监控的条件下,由管理层来具体执行,不必每次期货买卖前都上报董事会,这样节约了时间,毕竟铜价涨得太快了。”吴建伟表示,目前他们专门成立了期货小组从事套保操作,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效果不错。
    风险转移给市场 企业安心方做强
    “现在我不用每天为能否筹到360吨的原料犯愁了。”作为中国铝型材十强之一,全国单一挤压铝材最大的铝加工企业--广东兴发铝业的副总经理罗日明说,10多年的期货经验告诉他,企业只有用套期保值来规避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才能持续地做大做强。
    罗日明告诉记者,以南海为例,当初有各种铝厂170多家,这些年被市场淘汰了上百家,而剩下的几十家铝厂能够盈利的无一例外都参与了套保。他说,广东兴发铝业之所以能做到今天的规模,不是靠“爆发”而是靠积累。
    一问一比一观望 套保观念得加强
    “国内大多数中小型铜杆、空调铜管、铝材加工企业一般采用原材料+加工费的定价模式,因此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都由客户来承担,一直以来对于期货的保值需求并不十分强烈。”中天期货总经理陈辉对记者说,前些年,要说服企业参加套期保值,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有些客户期货公司培育了好几年,私人关系很好,但一提说要做套保就开始打太极,不过现在情况有了很大改观。他介绍,就他们期货公司今年上半年企业套保的开户数量就比前三年的总和还多。“说千遍万遍,不如深刻教训一遍,可是有多少公司能经得起一次价格剧烈波动带来的风险呢?”陈辉感叹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