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毋庸置疑,时下,重拾“A股定价权”已成必须。我们极力前行,走得艰难。
A股曾经的另一“雅号”是“影子市场”,市场被封闭时,我们受损的或许只是尊严,而当市场之门敞开着,“丧失定价权”则意味着丢失了“灵魂”,也意味着我们放弃了保障资本市场安全的权利。
所幸,资本市场正试图摆脱这一梦魇。
近日港股暴跌,A股短暂跟风,随即修正。当人民币价格贱于港元的历史结束时,这种“摆脱”正在加速。
内地的机构也一直在努力,据悉,近日,中信证券(19.39,0.70,3.75%)等机构就以“做多中国”为主题,试图寻回A股定价权。
不幸的是,内地金融资产尤其是国有银行资产的本土定价权,尚存缺失。“我们根本没有能力对其估值,因此只能跟着港股走。”某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这意味着“A股定价权回归”之路尚且漫长:工行、中行对A股影响前所未有的巨大,瑞银一份报告就可使“A+H”银行股联袂暴跌,是否可以认为“资本市场定价权”的“命门”正攥在国际投行手中?
11月30日,屏幕上显示出人民币兑港币汇率逼近1∶1关口,与此同时,上证指数在阔别五年之后,重上2100点大关。看到这些,张忆东喃喃自语:“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
张忆东是兴业证券的策略研究员,他说,支持他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是人民币的升值:长达13年港币比人民币贵的历史已经走到了尽头。
“这是中国A股市场定价权回归的时刻。”张忆东说。
真的是回归吗?或者一切只是幻觉?确定的答案只有时间能够给出,但是,正如他所言,中国A股市场仿佛在一夜之间就变样了。
A股:踢开H股“闹独立”
10月底以来,H股市场又成为A股市场的风向标,A股投资者已经习惯于根据前一天H股的涨跌来判断A股走势。在工商银行上市效应和人民币加速升值预期的刺激下,海外资金涌入H股市场的趋势明显。其中,第一大权重板块金融股成为领头羊,走势明显领先A股的金融股。H股金融股的强势,间接引领了A股以金融股为主导的大盘蓝筹股行情。
对于A股市场的投资者而言,这早已经不是新鲜事了,早在去年年初,各路神仙通过媒体,已经就“A股丧失定价权”的问题热热闹闹地吵了一架,但最终没有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不过这次吵架的价值在于,它给了普通投资者乃至基金经理们一个启示:看着H股炒A股,错不了。
有一个典型的例子,今年上半年的有色金属行情,首先发端于伦敦金属交易所,然后是香港的有色金属股暴涨,最后这个冲击波传到了国内,一些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投资者看到这个趋势,勇敢地杀入A股有色金属板块,最后赚了个盆满钵满。
不过,就在11月28日,情况起了微妙的变化,当天香港股市大跌,恒生指数跌564.48点,跌幅2.94%;H股指数大跌380.72点,跌幅高达4.47%点。习惯了以H股为A股先行指标的投资者们吃惊地发现,11月28日、29日A股市场的表现格外强势,28日A股以十字星收盘,29日A股开盘仅仅小跌,最终长阳报收。金融股“A+H三剑客”近期的走势反差更明显,A股银行股一向跟随H股,但是,11月23日以来,A股金融股明显强于H股,特别是11月28日中行、工行、招行跌幅都超过5%,但是,28日A股银行股平均跌幅仅在1%左右。
“这一反常的现象在告诉我们,一个伟大的拐点时刻已来临??A股定价权将全面回归。”张忆东对记者说。
张忆东认为,促使A股定价权回归的主要原因是,人民币开始比港币贵,
11月30日,人民币兑美元连续第5个交易日创下人民币重估以来的新高。
与之相应,11月30日人民币兑港币收盘于1港币∶1.007人民币,逼近1∶1关口。“港币现钞兑换人民币已经于上周首次跌破1∶1,长达13年的港币比人民币贵的历史走到尽头。”张忆东说,“看着H股炒A股的历史将要过去了。”
幻觉还是真相?
定价权回归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字眼,然而,仅仅依靠两个市场几个交易日的不同表现,是否足以支持这个结论呢?
张忆东认为,“A强H弱”是一种新格局的预演,虽然还不能说定价权已经回归,但是,显示了回归的趋势。随着人民币升值提速,海外资金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就是以港币作为计价货币必然带来汇兑损失,很显然,由于基数的问题,未来几年H股很难再现前几年的巨大涨幅,因此很难依靠H股的上涨弥补汇兑损失。而A股资产则具有升值含权。这将导致海外资金重新思考配置方向,加大对A股的直接投资。在资金推动下,A股的人民币升值溢价效应将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而令A股重新夺回定价权者无他,恰恰是人民币升值受益最大的金融股。
数据显示,金融股占两市市值的比例接近四成,是目前A股的第一大市值板块,同时也是H股的第一大市值板块,因此,金融股定价权具有标志性意义。
但是,较长一段时间,金融股的定价权一直掌握在H股投资者手中。不论是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的IPO定价,或者前一段时间金融股上涨中A股被动跟随H股的局面,正反映了A股定价权缺失的问题。
然而,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A股金融股比H股金融股又多了一层升值的估值吸引力,包括海外基金在内的机构投资者显然更加重视人民币计价的A股金融股,因为直接投资A股金融股,除了享受这些成长以外,还能够享受额外的汇兑收益。
另外,就行业代表性而言,今年以来,伴随着工行、中行的A股IPO,A股金融股的行业代表性明显提升,A股金融股总市值和H股金融股总市值的差距在快速缩小,2006年中期H股金融股总市值约为A股金融股的5倍,而目前,已经缩小为1.66倍。从明年IPO项目看,中国人寿、平安保险、建行回归A股几乎已经箭在弦上,同时,兴业银行、南京商业银行等优质股份制银行也将上市A股,因此,A股金融股将实现大扩容。所以,要分享中国金融业的大发展,必然要投资A股金融股。
因此,中资金融股定价权的回归指日可待。而占据A股四成市值的金融股定价权回归,则意味着定价权一度旁落的A股市场将重掌大局。
大国经济大股市
根据IMF统计,2005年中国经济规模已经仅次于美、日、德国之后,位居世界第四。但是,作为经济的晴雨表,中国证券化率偏低,2006年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超级大盘股连续上市后,证券化率仍仅有30%,依然远低于发达国家100%以上的水平,甚至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而造成A股丧失定价权的主要原因,恰恰就是A股市场面临中国经济代表性不足的问题。2001年至2006年初,由于A股市场自身的问题,中国不少支柱公司,包括最优秀的银行、保险、电信、能源、资源类公司纷纷赴境外上市。目前市值超过30亿美元的53家中国大型企业中,有29家目前只在海外上市,其中多数在香港上市,包括国人耳熟能详的中石油、中移动、中国人寿等。
这种“资本市场境外化”的直接后果就是,A股市场一度成为H股市场影子市场,失去了对中国经济的代表性,导致国内股市的定价权逐步失去。
为了掌握全球经济的话语权、防范金融风险,中国必须要建立自己的金融中心、自己发达的本土市场。
变化就在身边,近一年来,A股市场对中国经济的代表性快速提升,中资股定价权的回归也是必然的趋势。股权分置改革之后,A股市场快速发展,特别是在人民币升值、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A股的融资金额已经创造历史新高,同时,中国金融政策也在悄然变化??从大力推进中国企业到海外市场融资,转向大力发展A股市场,远者如中行、工行A股上市,近者如招商轮船回归A股以及即将“海归”的中国人寿、中移动、中国平安等。
11月15日,上交所宣布,沪市总市值突破5万亿,而截至11月17日,沪深两市总市值(包括A股、B股、企业债、权证)首次突破7万亿大关,较去年底增幅超过1倍。中国A股正在迅速成长成为国民经济的代言人。
“我们认为,海外上市企业回流A股,将使中国内地资本市场于2010年之前急速膨胀,如果那29家只在海外上市的公司返回A股上市,将使国内股市市值增加7310亿美元。A股市场对中国经济的代表性快速提升,进一步吸引海外资金投入A股,使得海外资金把配置的重点从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转向A股公司,进而导致中资股定价权回归A股。在这种趋势下,A股中的蓝筹股(包括以后要发的股票)享有资金涌入的溢价,将如中国石化和中国国航一样,完成从对H股的折价到平价,直至溢价,最终从H股中夺回定价权。”张忆东总结说。
这是一个有趣的命题,一年多以前,有识之士还在为A股丧失定价权而忧心忡忡,当时他们一定没有想到,变化会来得这么迅速。 (责任编辑:康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