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企业有望更大程度参与全球竞争
一批新兴中国公司蓄势在全球高科技产业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这是麦肯锡公司和清华大学联合进行的调查项目所得出的观点。该调查项目对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四十个子行业近40,000家公司进行深入了分析,显示中国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蓄势待发,有望成为全球高科技市场强有力的竞争者。
该项目的发起者包括麦肯锡亚洲高科技咨询业务领导人、全球资深董事贝殷高 (Ingo Beyer von
Morgenstern)和清华大学教授宁向东和郭梁等。 该研究强调了推动中国科技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几大驱动因素:
·
行业及出口的快速增长:2001年至2005年,行业总收入的复合年增长率为30%,从2,500亿美元增长至7,000亿美元。国内销售增长率为24%;而年均出口增长率更达到40%。
· 劳动生产率将保持优势地位:中国的科技企业具有独特的劳动生产率优势:
o 中国与发达国家市场相比较:虽然中国的绝对劳动生产率(以每人每年的附加值衡量)仍低于美德等发达国家,
但中国享有显著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其单位劳动力成本基础上的生产率仍是较高的。中国科技企业人均创造8,100美元的附加值,在德国是69,600美元,美国是
102,900美元。但2005年中国科技企业人均劳动成本是2,560美元,而美国是49,100美元,德国是55,470美元。因此2005年单位成本基础上的劳动生产率,中国是3.1,相比之下美国是2.1,德国是1.3。
o
中国与其它新兴市场相比较:中国劳动力成本年均增长10%,生产率是其它低成本制造国如印度和越南的三倍。印度2005年的单位劳动生产率为1.1,越南为1.6。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仍将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制造基地。
o
民营公司和跨国公司相比较:中国民营科技公司正在迅速缩小与在华外资公司的劳动生产率差距。自2001年起,年收入100亿以上的中国公司,其生产率年增长为17%,但跨国公司年增长为负3%。同样自2001年起,年收入在3亿至10亿人民币的中国民营企业,年增长为18%,而在华外资公司仅为5%。2005年收入为100亿人民币以上的中国公司,其员工人均创造了421,000人民币的附加值,略低于外资公司439,000的水平。而年收入为3-10亿人民币的中国民营企业已经超过了在华外资公司的劳动生产率:2005年,中国民营企业员工人均创造142,000人民币的附加值,而外资公司仅为105,000。
·
涌现出更多的大型公司:2001至2005年,中国大型公司的数量年均增长16%;2001年有152家公司的年收入超过10亿人民币;到2005年,278家公司达到这一水平。调查显示,规模具有重要价值:大型科技公司(包括民营和国营)的劳动生产率明显高于中小型公司。2005年,年收入超过100亿人民币的公司,其员工人均创造附加值391,000人民币;而年收入在10-100亿间的公司,人均附加值仅为183,000。大公司还能为投资者创造更大的回报。2005年,年收入超过100亿的公司,平均股本回报为27.8%;而年收入在10-100亿之间的公司,平均股本回报仅为12.5%。
·
在中端市场日益获得统治地位:外资公司日趋主导高端市场。而中国公司在完全占据低端市场之后,又控制了75%的中端市场(界定为价格比同类高端产品低30%-50%的产品市场),这一市场规模庞大,成长迅速。根据不同的子行业,中端细分市场(不含出口)一般占到市场的50%-60%,并且以每年20%-30%的速度成长;而高端细分市场的增长率仅为10%-20%。
这一项目还指出了中国高科技公司在国内外竞争中必须要面对的若干挑战:
·
利润率持续下降:中国科技公司的平均净利润率从2001年的4.3%下降到2005年的3.7%。而在法兰克福股票交易所上市的科技公司,其平均净利润率为5.7%;对于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来说,这一数字为8.7%。
· 市场竞争加剧:虽然净利润率普遍较低,但高比例的债务意味着股本回报额 (ROE)
较高:行业总ROE为12.1%;收入超过100亿的公司,平均ROE为27.8%。较高的ROE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科技产业的某些低利润行业仍能吸引新的市场竞争者,进一步加大了利润率的压力。
·
研发投资低:中国公司的研发投资仍落后于国际水平,致使公司无法通过创新来提升在价值链上的位置。中国公司仅以2005年收入的2.0%投资于研发,而在英国,这一数字为4.4%,在美国为5.3%。
·
全球化的高昂成本:中国公司一旦开始全球化,利润率就开始下降,这主要是由于较高的营销销售成本,增加研发投入的需要,以及吸引培训国际人才的成本。2005年,年收入超过100亿、出口占44%的中国科技公司比起年收入在10亿到100亿、出口占23%的公司,其劳动力成本要高78%,研发成本高117%,销售及管理成本高65%。
清华大学研究小组负责人宁向东教授和郭梁教授表示,“这是首次对中国科技产业进行的一次全面分析。通过我们所收集到的数据,我们对市场中几乎所有重要的公司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领导亚洲高科技咨询业务的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贝殷高认为,“中国民营企业与跨国公司间迅速缩短的劳动生产率差距,不仅标志着中国科技产业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同时也是全球科技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麦肯锡北京分公司全球董事施德方则认为,“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期待在中国科技行业中涌现出更多像联想和华为这样与跨国公司势均力敌的中国公司。”
麦肯锡北京分公司全球副董事夏小禹则表示,“中国科技企业拥有进入全球市场的独特机遇。坚实的战略加上卓越的运营是决定中国企业能否成功进入国际市场的关键。”
关于此次调查
此次调查由麦肯锡顾问与清华大学的两位教授领衔,带领18名学生展开为期4个月的调查,针对中国科技产业约4万家年收入最低在100万美元的企业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联合研究小组将中国的科技产业分成9大行业、40个子行业,涵盖2,000多类产品。9大行业分别是:航空航天、家用电器、企业计算、电信设备、半导体、工业电子产品和自动化、电力设备、交通运输和医疗电子设备。
联合研究小组还收集了从2001年到2005年的关键财务和运营收据。研究小组利用了所有现有的数据来源,包括对外公开的政府统计数据、调查结果、研究报告、行业联合会、网站以及与公司主管和行业专家的访谈。
关于麦肯锡公司
麦肯锡公司是一家管理咨询公司,主要服务于全球领先的公司和组织,帮助他们取得卓越、持久和明显的绩效改善。我们在全球45个国家共设有83家分公司,顾问总数达到7000人。麦肯锡为企业提供战略、运营、组织结构和技术问题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在中国麦肯锡也是一家领先的全球管理咨询公司。拥有600多名讲汉语的顾问和支持性人员,共设有四家分公司,分别在北京、上海、香港和台湾。
关于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始建于1911年,是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清华大学设有理学院、建筑学院、土木水利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法学院、美术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应用技术学院等11个学院共44个系。清华大学现有教职工约7100人,其中中科院院士2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4名,正高级职务900余人,副高级职务1200余人。目前,清华在校全日制学生20000多名,其中本科生12000多名,硕士生6200多名,博士生2800多名。清华大学的教育理念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很多著名的学者、企业家和政治家都曾就读于清华大学,是清华大学的校友。 (责任编辑:丁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