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4日电 央行2006年铁腕调控终于成功压制了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增速,但却仍然难治流动性之难,资产泡沫价格不断出现膨胀之势。据《中国经营报》报道,一些专家认为,第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将是一个很好的政策选择。
央行11月30日发布了2006年10月金融市场运行报告。报告指出,债券收益率曲线总体平稳下移,长期债券收益率下降更为明显;而股票市场指数保持了8月以来的持续上行态势。报道称,与火爆的资本市场形成鲜明对照的是,10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创出了一年来的新低16.8%。过剩流动性已经俨然从实体经济转战股市、债市和房市。
报道称,全民炒股之势正在再次悄然兴起,蔚为壮观。10月份储蓄存款减少76亿元,这是自2001年6月份以来月度储蓄存款的首次下降。储蓄分流的去向不是消费领域,而是大量进入股市。这助推了资产泡沫价格的进一步膨胀。
在招商银行等一批股票被炒到了30倍市盈率后,基金经理再次提高了银行股的估值——“而一般来说,对于大市值的股票,市盈率25倍以上就已经值得警觉了”。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时刻,一方面是资金、劳动力和资源等要素价格都被低估,CPI终始低迷,但另一方面资产价格不断膨胀,出现了泡沫。”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袁钢明担忧地说。
“今年实体经济被打下来了,信贷被行政手段严格控制住了,但出口顺差在持续增加,货币流动性在源源不断。你总要给流动性一个出口啊!以前是投机房地产,现在这些钱跑进了资本市场,形成资产价格泡沫。”袁纲明这样解释资产价格膨胀的原因。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樊纲新闻,樊纲说吧)警示说:“印尼在今天都没有从亚洲金融危机中恢复过来。我们现在进行宏观调控,就是为了避免中国以后也发生金融危机。”
报道指出,早在11月14日,央行在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就忧虑地提出,目前经济流动性过于宽裕,国际收支失衡加剧,通货膨胀压力依然存在。在随后的一周,央行高层频频暗示,央行已经高度关注流动性问题,资产价格泡沫已经出现;而樊纲则明确表示:“目前中国经济最大的问题就是流动性过剩的问题。”
报道同时指出,加息可以收缩流动性,但在2006年利率的调整太为艰难。樊纲直截了当地说:“在中国运用利率手段进行调控,却遇到了太多的阻碍,国有大企业、证券公司、某些部门等等,相关利益人联合起来反对加息。”
在改变经济结构近期无法奏效、加息受到阻力之时,一些专家认为,第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将是一个很好的政策选择。
“不管效果如何,持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收缩流动性,防范资产价格泡沫风险是央行必须的选择。”袁钢明说。
长江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则认为,在加息可能性降低情况下,收缩流动性的政策还会继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已经走向常规化。原因是“如果仅仅是考虑央行回收流动性的成本收益,目前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为1.89%,而三个月期和一年期央行票据的发行利率已经分别是在2.50%和2.78%,也就是说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来回收流动性的成本更低”。
中金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也在一份研究报告中预测,在今年已经出台了一系列货币政策后,央行很可能明年将继续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或者12月份宣布,明年1月上调。
不过,从长期来看,袁纲明建议,要放开部分投资需求,而不是一味行政一刀切紧缩,以消化流动性过剩的问题,挤出资产价格泡沫;他建议要加快土地、资金、劳动力和资源等要素价格上涨,以此来替代单一的资产价格膨胀。
哈继铭则建议,中国将改变多年来实行的“宽进严出”的外汇管理政策。高储蓄率和资本账户的不开放容易导致过度投资和催生资产价格泡沫。储蓄率上升阶段推高的资产价格难以在储蓄率下降时期继续维持。 因此,资本账户的开放有利于烫平人口结构变化引起的资产价格的波动。(刘晓午) (责任编辑:毕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