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达数年之久的政策性银行转型问题,在上周得以尘埃落定。在上周国务院有关部门召开的高层会议上,政策性银行未来的发展方向定位于“商业性银行”,而国家开发银行(下面简称国开行)作为这轮改革的排头兵,将可能在一年内完成转型。
知情人士透露,国务院有关部门定调之后,央行研究局正着手制订具体的新改革方案。在这个方案里,开发性金融的提法也许会发生变化。政策性银行的改革方向是“商业性银行”,但不同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政策性银行不涉足零售业务,也不吸收储蓄。
新的称谓还未最后定下来,但其内涵与过去提的“综合性开发金融机构”相近,都是利用市场化手段,按照商业性规律来运作。
央行一位官员表示,让政策性银行彻底摆脱原有身份的一个根本动力是,政策性银行作为财政延伸功能的使命已基本结束,伴随着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加大,财政逐渐有能力替代政策性银行的部分工作。
不过,既然政策性银行依然不具备吸收储蓄的功能,监管部门将仍然允许它保持现有的资金来源,通过发行金融债来筹集资金。
从监管来看,政策性银行要接受比普通商业银行更高的监管标准。前述知情人士表示,按照国际通行标准,政策性银行转型后将被要求保有15%的资本充足率,以抵御经营长期业务的风险。
本报曾报道,如果以2005年末的数据来计算,国开行要达到15%的资本充足率,资本金缺口约为1500亿元。这还是2006年对国开行实施改革的投资成本,如果按照目前的扩张速度,至2010年,国开行所需资金将达8000亿元。
一方面是盘子大,时间拖得越久,改革成本越高;另一方面,国开行在风险管理、内控机制、人力资源等方面明显优于其他两家银行,改革的条件更趋成熟,因此,国开行有望成为第一家改革的政策性银行。 (责任编辑:胡立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