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如兰
据报载,从11月20日开始,江苏共有包括华蟾素注射液等在内的63种药正式限价,受到“最高零售价格”制约,这其中包括有32种中成药肿瘤用药。六天之后,报社的记者在当地两家大医院采访限价药的执行情况时发现:限价、降价药中的大多数忽然消失了,以32种中成药肿瘤用药为例,其消失的药品比例超过了75%。
其实,国家药政部门将药品要降价的消息经媒体公布后,当时就提出有市民担心,这次药品限价会不会像以往一样,出现限价药品“集体消失”的情况。没想到,仅仅过去一周时间,现实就被市民不幸言中。一次又一次降价,每次都摆脱不了“消失”的命运,我们不禁要问,限价药品为何频频消失?
虽然“医改”已经进行不少年头了,但药品的核心地位以及医院对药品的“依赖症”一直没有改变。由于我国推行的是医药一体化的体制,国家对医院的财政投入不多,而医院要体现自身的公益性质,维持日常的正常运转,就要通过经营药品来获得额外的利益,补充自身经费的不足,这就是当下广遭诟病的“以药养医”。现在,你国家药品价格主管部门要求药品降价,我作为医院当然不敢违抗。但是,执行你的降价政策,就意味着收入的减少,医院自身利益的损失;而不执行政策,则可能会导致罚款等后果。于是,“惹不起,只好躲得起”,悄悄地让降价药品从医院的药房和医生的处方中“消失”掉。
其实,由于药品的特殊性,导致价格管理难以透明。前不久,对于一些药品的国家最高限价远远高于市场零售价的怪现象,就有药厂的知情人士披露说,那些物价、卫生等部门,因为根本不了解药品的成本构成,不管是采取听证也好,审批也罢,确定药品的最终价格,还是靠药厂自己说了算。况且,医疗卫生这类特殊的公共服务,不能像其他服务产品一样,制定硬性的什么标准。医生同样治一种病,可以用这种药,也可以用那种药。你公布的降价药品我不用,偏偏要用那些高价药,作为卫生管理部门,即使手握执法大棒,又能奈我何?
事实上,药品暴利的关键在利益,利益的源头在医院,而要真正切断这个“利益链”,最终还在于实行“医药分离”,一方面让医院不再经营药房,确保医院和医生不是为了获利而开药。另一方面,政府通过加大对医院的财政拨付,彻底改变“以药养医”的收入结构。当医院不再为扩大利益而用药的时候,药品的暴利自然也无从产生。
(责任编辑:孙可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