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财政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支农资金整合的指导意见》,并在全国13个产粮省区选择一部分县进行试点。
河北省积极、认真落实这一政策,在财政部确定的2个全国试点县的基础上,又选择3个省级试点县。 一年来,资金整合效益开始显露,支农资金使用的长效机制初见端倪。
“维生素丸”不能变“农药丸”
初冬乍寒,记者来到著名的“金丝小枣”之乡、位于河北中南部的献县,枣乡今年有了新景象,就是那一座座新建的干净整洁的红枣烘干房。
“挣了钱,挣了钱了!”淳朴憨厚的王顺大伯不善言谈,但是丰收加增收的喜悦挂在脸上。他说:“咱这儿金丝小枣的生长期在半年以上,但每到阳历10月间的收枣期常会碰到阴雨天,晾晒的小枣发浆、霉烂是常有的事儿。一年到头就白瞎了!咱一点法儿没有。今年不一样了,倒不是说雨没下,而是我们有了烘干房,这下红枣就像进了保险箱,收入也保证了。”
红枣烘干房至少一半的功劳应记在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名下。
献县金丝小枣自古闻名,有着“维生素丸”和“仙枣”美称,是我国价格最贵的红枣,且价格年年见涨。目前,献县的红枣种植面积达50万亩,年产量1.5亿公斤,产值近6亿元,为农民人均创收1050元。但是,由于多年来传统的苇箔晾晒,一遇阴雨连绵天气,红枣浆烂非常严重,最高年份达40%,因而一直成为影响当地红枣产业发展的大难题和“瓶颈”。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也不是没有办法,那就是建设烘干房。但是,建一座烘干房要12000元,大多枣农无力承受。今年,在支农资金整合的背景下,县委、县政府出台了扶持政策,对建烘干房的枣农给予4000至6000元不等的补助。这样,献县一下子就建好了100座红枣烘干房,日烘干能力达到10万公斤,不仅烘干能力是传统苇箔晾晒的数百倍,而且干净卫生,口感还好。该县垒头乡的旺达果品厂投资15万元建起高标准暖气型烘干房10间,已烘干的5万斤红枣全部打入上海各大超市,同时还与台湾某公司以每公斤7元的价格签订了50万公斤的出口合同,经济效益非往年可比。
这几年,随着金丝小枣的价格节节攀升,许多枣农喜出望外,千方百计想着增产,可枣产量上去了,付出的代价也不小:一部分枣农过度使用农药及化肥,原来号称“维生素丸”的献县小枣变成了“农药丸”,价格也一路下跌,甚至要变成价格最便宜的红枣,遭到市场冷遇,广大枣农一筹莫展。
看到红枣遭此劫难,献县把支农资金整合的目标也对准了红枣标准化无公害生产及管理。目前,已完成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万亩,组织推广配方施肥等实用技术,并于今年9月以高分顺利通过了由国家和省组织的标准化示范区的验收;与此同时,县政府积极争取对红枣果品产地的认证、公证工作,为红枣加工和销售打好基础。
据统计,由于科学配置投资和技术改进,献县红枣的平均亩产由2005年的450公斤提高到了今年的550公斤,优质果率由60%提高到了80%,经济效益增加5100万元,保鲜增加效益5000万元,加工增值1亿元。农民人均增收100元。
同被财政部列为整合试点县的还有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与献县不同,围场主打的是“蔬菜牌”。该县新拔乡的胡萝卜远近闻名,每到收获季节,来收购的车辆从四方直接来到地头装运,交通为之堵塞,也影响收购数量。在本次支农资金整合过程中,县里建了多个保鲜库、批发市场,今年的胡萝卜收获时节可谓一派新气象:农民将“起”出后的胡萝卜直接运到保鲜库,经过自动冲洗、打冷,再运往批发市场,收购商直接到市场运走,不仅收购价格涨了不少,需求量也大大增加。
蔬菜种植离不开水,围场县几年前曾搞了个“千眼井工程”,承诺农户每打一眼井县里补助1000元,深受农民欢迎,可过后由于县里财政状况紧张一时不能全部兑现,一些百姓就到政府讨“说法”,县里只能好言相劝并答应逐步会还清。借助资金整合之机,县里不仅一下补足了600多眼井的补助款,还鼓励农民再多打井,并在以前的基础上增加补贴数额。“民心工程”最终足额兑了现。
在献县期间,记者听说这么一件事:该县沧华园食品有限公司的老板芮明原先一直为香港可口可乐公司提供红枣原料,最近该公司闻知国家财政部开始支持献县红枣产业发展,香港方面已经决定在12月初带着自己的技术检验员来献县,考虑扩大与该县的枣业合作。
整合的力量
一早出发到县里,先看基地再看工地,第二天一早听汇报再座谈,然后赶回单位。往返试点县两天一个来回的行程,财政厅农财处从处长到科员五个县都跑过5次以上。目的既是试点县的产业规划,更是最终的农业资金整合。
省里明确要求各试点县按要求做好、做细产业项目规划。工作推进有力得益于做好相关主导产业的规划,所有农业整合资金围着规划走。即,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建立以产业为平台、规划为龙头的资金整合机制。
虽然有了切实可行的产业规划,但是通过什么机制将支农资金整合起来,使之发挥应有效益,依然是一个难题。按照财政部的要求,对农业各种渠道的支农资金整合不是简单地调整和归并,也不是单纯将某一部分资金划归一个部门或机构管理,而是形成一个有机的管理体系。这是这次资金整合的宗旨。
省财政厅农业处认为:按照部里的要求,他们此次试点工作总的原则是建立以产业为平台、以规划为龙头的资金整合机制,具体说即是:突出“一个中心”,把握“四个环节”,全力推动“三个平台”和“三个层次”。
所谓突出“一个中心”,就是把促进主导产业的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此为中心来开展资金整合。也就是按照“一县一业一园”的发展战略推进主导产业。比如,献县突出红枣产业,围场县围绕错季蔬菜,张北县重点发展甜菜产业,栾城、巨鹿两县分别确定畜牧和中药材产业为主攻方向。
所谓把握“四个环节”,就是在整合方式上抓好“统一规划、专家论证、条块结合、群众参与”四个关键环节。
“三个平台”就是产业发展平台、服务体系平台和科技支撑体系平台。“三个层次”包括,预算编制过程中的整合,即,用项目分解、任务包干方式集中用于确定的产业和项目上来。在省级指标分散安排,打捆集中下达;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整合,即,省、市、县在落实上级项目资金过程中,凡涉及试点县的,在投资组合、项目选择等方面,按资金整合优化要求配置;以县为主体的整合,即,结合本地实际,形成有特色的整合机制及整合模式。
以整合为契机,河北省还试图逐步建立起政府农业投资的政策导向机制。以往,农业厅安排蔬菜,水利厅安排打井,扶贫办安排扶贫项目,等等,这些项目都是由每一个具体部门管理、安排,其结果也许几个县都有项目,又都未解决大问题。这次整合,省财政做了三项工作:改部门单个项目投资为政府集合投资,以体现集中财力办大事;改部门局部投资为产业集合投资,以提升投资的整体效益;变项目投资为政策投资,政府投资不再“单打一”,以体现政府的政策导向作用。与以往相比,这可以说是实现了三大突破。
在5个试点县——据省财政厅有关人士介绍,今年中央和河北省对5个试点县投入增量撬动资金4000万元,启动试点县存量整合资金1.3亿元,并拉动6亿元的社会资金投入。初步统计,这几个县的农业主导产业产值比上年产值增长8.9%,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9.5%,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6.2个百分点。
同时,通过上述机制建设,河北省各试点县的支农资金整合机制、投资政策导向机制已经初步建立,并与协调联动的资金整合工作机制和整合资金的投资监管机制一起,形成了河北支农资金整合的“四大机制”,目前已经开始有效运行。
河北省财政厅农业处处长石树鹏认为,建设新农村的根本目标是尽快让农民富裕起来,农业资金整合自然也应围绕这一根本目标开展工作。通过实施农业资金整合,将在建设现代农业方面探索一条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方式。
明年,河北省已经提前安排整合试点资金4500万元,将原来3个省级试点县扩大为9个,同时要求各市也确定一个市级资金整合试点县,并逐步推进资金整合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 (责任编辑:毕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