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国论企》中国的储蓄偏高与不断上调,和最终消费所占国民生产总值比率却持续下降,不仅使经济成长出现不稳甚至近乎失衡的情况,且在一定程度显示居民日常生活存忧,有待国家设法在居?⒔逃鸵搅频确矫骁@В伎墒咕用袷突澈陀薪隙嗫啥米式鹕踔练判慕邢压何铩4司偈寄芄蝗非械厝靡运饺讼淹蹲士鞯哪谛瑁ゴ畏痔腿〈潭ㄗ什蹲识晌诓啃枨蟮闹匾е贫闷轿冉峡斓爻沙ぁ? *居民受困居住医疗教育负担沉重* 在过去约四分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无疑一直保持相对平稳较快的成长势头,甚至最近两年推行新一轮宏观调控措施,亦无碍原有的发展步伐,惟经济仍存在颇不少有待改善之处,如:整体国民经济现时还是相当依赖对外贸易和内部的固定资产投资,却缺乏强有力的私人消费投资开支支持内销市场,由是内部需求便出现近乎失衡或有过份依重的倾向,和在发展成为发达国家过程中遇到颇不少困难。 但中国是有条件发展以私人消费开支为主的内需市,乃因储蓄率在2005年底时高达47﹒9%,较五年前的2001年的38﹒9%高9个百分点,如斯快速增长的储蓄率,隐藏着的问题有:(甲)如大量的储蓄释放出来,则可以明显活跃中国的私人消费及投资市场;(乙)居民宁愿保留十分可观的头寸于银行金融体系作储蓄,显然在生活上遇到若干长期困难。 居民宁愿把十分可观的资金存放在银行金融体系,主要受到日常生活必需开支过分沉重的负面影响,包括:(1)楼价及租金较为昂贵,使居民居住或置业的资金负担沉重,亦为国务院在过去两年的宏观调控中努力不懈地不断推出相关措施和政策以稳定楼价和市场的供求关系;(2)医疗费用十分昂贵,尤其是住院和手术费用开支不菲,却缺乏足够的医疗保险制度,亦为居民不敢贸然消费和宁多储一点钱之因;(3)学费及与教育有关的费用同样为居民一大重要的开支。 由是这使中国最终消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世纪80年代超过62%下降到2005年的52﹒1%,居民消费率也从1991年的48﹒8%,调低至2005年的38﹒2%,即下调10﹒6个百分点和达到历史最低水平。中国政府近年开始设法纾解民困,减轻居民的负担,以便有更多可支配动用的金钱进行消费,以改善生活素质和提升以开支为主的内需市场,而降低租金楼价、医疗、教育开支负担,乃必不可少的纾民解困的重要环节。 *央行定五政策活跃内部消费需求* 值得注视的,更为中国人民银行最近制定出一套政策,继续实放稳健货币政策,力求做到既要加强短期的流动性管理,又要着眼于中长期,进一步加强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办法有五:(一)正确处理内需和外需的关系,进一步扩大国内消费需求,适当降低经济增长对外需的依赖。加强财政、货币、贸易、产业、投等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从扩大消费内需、降低储蓄率、增加进口、开放市场等方面入手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国际收支趋于平衡。 (二)改善货币攻策传导机制和环境,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促进金融市场的发育和完善,深化金融企业及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转换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完成间接调控机制,维护和促进金融体系稳健运行。 (三)积极稳妥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的利率形成机制。有效利用和应市场预期,增强货币政策透明度和可信度。 (四)加强货币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即(1)加强货币政与金融监管的协调配合,根据各自分工,着眼于金融市场体系建设的长期发展规划,努力促进金融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加强货币政策与产政策要求,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改进金融服务。 (五)进一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大力拓展债券市场,鼓励债券产品创新,推进机构投资者汲展,加大交易主体和中介组织的培育,加快债券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进一步推进金融市场的协调发展。《资深股评人 黎伟成》(waishinglai210@yahoo﹒com﹒hk)作者声明:在本机构、本人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述文章内容没有利害关系。本版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文责自负。读者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