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锦
中资金融股近期表现反复波动,股价经过近月的庞大升幅后,市场看法已渐渐出现较大分歧。有人认为相关中资类股份正身处牛市第三期,全球资金追逐中国概念,后市升幅难以预料。但同时也有分析人士指出目前中资股普遍估值偏高,已充分反映所有利好因素。
当预期正股后市将大幅波动,部分投资者或会更积极买卖其相关权证,一方面希望看中正股方向,再以权证的杠杆放大回报,同时认为在正股历史波幅扩大的环境下,权证的隐含波幅有机会上升,可做到既赚价又赚波幅。然而最后成功与否,最重要的还是看对正股方向,如看错的话,隐含波幅怎样升也很难抵消其带来的损失。
若要做到单是捕捉隐含波幅上升,部分投资者会选择同时购入认购证及认沽证,这纯粹是买波幅而非买方向的入市策略。如认为正股短期内将大幅波动,但对于方向则毫无头绪,或是认为急升与急跌机会相若的话,部分投资者会选择同时买入行使价接近的认购证及认沽证,而且均属年期较短(1个月左右)的末日权证。他们所看重的不是来自隐含波幅上升所带来的利润,而是预期正股在大幅波动之后,所持两只末日证的其中一边可以获得巨大升幅,足以抵消所有成本并提供盈利。
假如正股未如预期般大升或大跌,盈利未能抵消整个组合的成本,策略便宣告失败。而最坏的情况是,正股一直徘徊在两者的行使价附近,最后便有可能输掉所有本金。因此,策略成功与否,最重要是正股要有足够的波幅。
我们尝试以中行权证作为参考,假设目前中行股价为3.89港元,一只贴价认购证A,行使价为3.89港元,1月到期,现价0.17港元;另一只认沽证B,行使价3.89港元,1月到期,现价0.15港元。若同时购入这两只末日权证各10000份,并持有至到期日,总成本是(0.17+0.15)*10000=3200港元。
假设在权证到期时正股升上4.5港元,权证A的结算价便为0.61港元,升值259%,而权证B则未能行使,全数报销,整个权证组合最终可换取现金0.61*10000=6100港元,回报率(6100–3200)/3200=91%。
如正股跌至3.3港元的话,权证B的结算价便为0.59港元,升值293%,而权证A则未能行使,整个权证组合可换取现金0.59*10000=5900港元,回报率(5900–3200)/3200=84%。
这个例子说明了只要波幅够大,不论是急升还是急跌,这个策略都有机会获得理想盈利。
(责任编辑:陈晓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