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走弱是影响人民币加快升值最直接的外在原因,而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贬值也增加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另外,决策部门改变利差升值原则,尽管由“对美元汇率”转向“对一篮子货币汇率”的人民币真实有效汇率可能会降低人民币大幅升值的可能,但也增加了人民币升值弹性或升值空间。
□易宪容
近一个多星期来,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 12月6日人民币汇率单日升值53个基点,再创汇改以来新高。这是人民币汇率进入12月以来第三次创出新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目前人民币快速升值?特别是在新的形势下应该如何理解这个问题?
可以说,无论是利率还是汇率,它们作为金融市场的一种价格机制,其变化总是会涉及一个多方利益的博弈问题。利率是国内金融市场的价格,利率变化的博弈更多涉及国内的相关利益者,而汇率作为一种本币与外币的价格,它的变化博弈要比利率的变化博弈复杂得多。这不仅涉及国外既得利益集团,也与国内既得利益集团密切相关,它们都会从自己利益的角度来论证人民币升值是否合理或不合理。因此,最近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既反映了国内外利益集团所提出的诉求,也与国内外市场变化有关。
人民币快速升值既有外在的原因,也有内部的影响因素。2005年7月汇改以来,人民币比较显著快速升值区间共有三次,分别出现在今年3月、9月和11月,但后两次升值更是明显高于3月份。人民币在最近3个月的时间里已累计上涨了1259个基点,涨幅达到1.6%。
那么,导致下半年人民币加快升值的原因是什么呢?可能最直接的原因是美元走弱。根据美国宾州大学Gary Gorton和K.Geert Rouwenhorst对1959年至2000年商品与股市价格关系的研究表明,商品价格与股市价格的关系是此起彼落的,但2003年至今则改变了以往的一般原理,商品价格与股市价格齐齐上升,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美元汇价回落。同时,Robert Mundell的研究也发现,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周期与主要商品美元名义价格波动周期关系也非常密切,二者在同一周期的反向变动关系十分明显。同样,相应于美元的贬值,在“美元本位制”下其他本币名义价格也相应上升。
2002年1月底至今,美元对主要贸易伙伴货币贸易加权指数的降幅已达到四分之一。由于国际市场上主要商品价格大多以美元计价,这使得与美元计价商品的名义价格相应上升,也使得人民币名义汇率也相应上升。也就是说,在“美元本位制”下,美元的价格变动是影响人民币升值最为直接的外在原因。但是,在人民币对美元快速升值的同时,人民币对其他非美元货币却出现了大幅贬值,人民币的真实有效汇率实际上是“不升反降”。也就是说,由于美元是国际市场上的主要计价货币,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贬值自然也增加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还有,自2005年7月汇改以来,为了控制热钱的流入,央行基本上将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幅度控制在中美利差范围内或相应水平上,即坚持利差升值原则。但是,随着中国经济形势变化及国际经济环境改变,如国内利率水平变化及美国暂停加息,使得决策部门原先遵循的利差升值原则有所改变,“对美元汇率”开始转向 “对一篮子货币汇率”的人民币真实有效汇率。如果这样,尽管不会出现人民币大幅升值的可能,但会增加人民币升值弹性或升值空间。
当然,以上仅仅是从人民币升值的外在现象及原因来分析的,人民币升值的内在原因还在于国内经济生活中的多重失衡,比如高顺差与高额储备的失衡、居民收入之间严重分配不均的失衡、高房价与居民低收入的失衡、国富与民生的失衡等等。
也就是说,就目前中国的经济形势来看,由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似一片大好,即“高增长和低通胀”。但是,国内大多数居民实际上却无法分享这种经济增长成果。一是因为国内经济快速成长的成果短期内向少数人聚集,广大农民及城市中低收入者的财富所占比重越来越低;二是由于高房价、高教育费用、高医疗费用及出口依赖,使得中低收入民众仅有的财富也转向了国内高收入者及国外富裕国家。
导致国内经济生活中存在多重失衡的诸多原因,就在于政府对要素市场及要素价格的管制,从而导致了整个国内要素价格的扭曲。在国内要素价格严重扭曲的情况下,通过政府权力掌握这种生产要素的企业或个人,就会以损害社会整体利益的方式来粗放型地滥用这些资源以获得企业或个人少许利益。
我们应该多关注、研究与分析影响人民币升值的多方面国际因素,未雨绸缪,以便采取更好的对策。同样,我们也应该重视影响人民币升值的诸多内在因素,从根本上采取措施来弱化人民币不断升值的内在条件。这才是化解人民币升值的根本之道。
(作者系经济学博士,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崔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