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动性过剩没有明显改善的情况下,央行选择了再度出手。据业内人士估计,此次定向央票发行的总额约为1200亿人民币左右,资金规模略低于调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的资金量;但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调控呈现出一定的预防性特点。
还是因为流动性过剩
从时点选择来看,此次定向央票发行与11月15日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间隔不足一月。如此短的时间,央行为何再度出手?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促使央行再度出手的原因可能在于11月份部分的宏观经济数据仍不容乐观,如外贸顺差、CPI等。
海关最新数据显示,11月份,我国经常项目外贸顺差再度超过230亿美元,为历史第二高,仅次于今年10月份238亿美元。而据市场普遍预测,11月份的CPI数据可能有明显上升。
“外贸顺差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这将继续加大外汇储备和基础货币投放的压力,加剧流动性过剩局面,这可能是此次定向发行的主要原因。”赵锡军指出。
中信证券一位分析师认为,“不论是上调准备金率还是发行定向票据,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流动性过剩。”他认为,自去年以来,流动性异常充裕一直是央行头疼的问题之一,尽管今年央行已多次采取措施,但是这一情况至今没有得到根本改观。
时点选择承前启后
另一位市场分析人士则表示,央行选择在此时点上再次收紧流动性有替代货币政策的意思,具有一定的承上启下作用。“一方面可以继续回收过剩的流动性,另一方面也为来年的宏观调控做好准备。”
央行副行长苏宁前不久在2007年中国行业发展报告会上公开指出,年底财政资金的大量投放将加剧市场流动性过剩的局面,为了预防明年货币信贷的猛增,央行有必要采取措施巩固宏观调控的成果。
据了解,目前财政在央行的存款已达到最高点,预计到年底会有大约5000亿元从央行账户中提取出来,这将促使广义货币供应(M2)和贷款量增加,目前多份国际投行的研究报告已经对此表示出了担忧。
赵锡军认为,按照传统季节因素,1、2月份的经济活动会相对比较平静,但是从3月份开始则可能会回暖,这可能也是央行动手的原因之一。
针对性更强
根据央行近日公布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在今后一段时间,央行将采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交替使用的手段来吸收市场的流动性。那么,为何此次动用的是定向央票发行?
在那位中信证券分析师看来,采取加息政策有利有弊,由于还必须考虑利息上调对汇率的影响,因此弊还相当大;而上调准备金率对市场的震动也偏大。“11月份第三次上调准备金率之后,农信社不断从银行间市场拆入资金,这说明上调准备金率已对其资金周转产生了较大影响。”
正因为如此,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成了目前的最佳选择。
值得指出的是,与此次不同,前三次定向发行都发生在信贷增速较快的情况下,票面利率都是2.1138%,具有一定的惩罚性。
虽然此次发行规模有所扩大,但是那位中信证券分析师认为,与前几次发行对象是信贷增长较快的商业银行不同,此次定向发行的对象选择为一级公开市场交易商,针对性更强,可以避免对农信社的冲击。
同时他认为,2.7961%的利率水平明显高于前三次2.1138%的惩罚性利率,在收紧流动性的同时也给了被调控金融机构一定的好处,说明央行调控流动性的手段正在更加灵活。(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毕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