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财经讯 2006年12月11日,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五周年的纪念日。在商务部支持下,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北京大学于2006年12月10日在北京大学举办“中国入世五周年高层研讨会”。 会议以“中国加入WTO五周年:回顾与展望” 为主题,搜狐财经对会议全程进行网络报道。以下是建行副行长范一飞的发言内容。
范一飞:
在入世五年时间里,银行业作为金融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跟其他几大行业一样,在WTO框架协议下获益良多,但确实也面临很多新的挑战。
首先,入世带给我们最重要的影响就是加快了银行业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步伐。回顾过去30年来的历史,中国银行业改革有两次大的飞跃:第一次是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银行业从过去的政府机关转变成经济实体,虽然没有实现完全意义的商业化,但是开始从政府机关性质逐步向准商业组织过渡;第二次改革是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由97年亚洲金融危机所促发。那次金融危机给我们上了一课,使更多人认识到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在整个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国家于1999年成立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剥离了部分银行不良贷款,但很可惜的是,由于当时的环境因素以及对改革的一些认识问题,这次改革没有能够继续地深入进行下去,成了一次未完成的改革。直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由于按照《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和新的金融服务协议(FSA)的规定,我国金融市场将在2—5年内逐步开放。但根据当时中国银行业的基本情况,我们要跟国外银行竞争是根本不可能的,很多有识之士认识到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民族金融业就没有希望。2003年底,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作出了对国有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革的重大决策,即通过注资和财务重组、股份制改造、公开市场挂牌上市这“三步曲”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全面彻底的改革,力图将历史包袱沉重、管理相对落后的大型国有银行,改造成为完全市场化导向、具有强大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企业。大家可以看到,这次的改革比以往任何一次改革都要彻底。通过这次改革,中国主要的国有银行真正实现了从过去的国有经济体向现代商业银行的转变。
虽然这次改革还在进行之中,但成效已经显现。我这里可以列举两方面的数字说明一下改革的成果:一个就是不良资产的问题。过去我们长期对外公布的不良资产数字都是两位数,银行从业人员可能更清楚,实际上数字比公布的数字还要大,我个人认为在20%以上。到现在这个数字已经降了很多,截止06年3月份,整个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下降到7.33%,主要商业银行下降到7.64%,建设银行不足3.8%,到6月末进一步下降到3.5%。而且现在的数据都经过内部的严格评定、外部审计师的审计以及中间机构的尽职调查,因此更加符合国际标准、更加可靠;第二个数字就是资本充足率。中国银行业长期遭受资本充足率问题的困扰,我们以前主要是靠负债,即老百姓存款来经营,很多银行的净资产是负数。到现在这种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目前全国银行业中,资本充足率达到标准的银行,其资产比例上升到75%,主要的商业银行大多已经达到或者接近8%的新标准,建设银行6月末的资本充足率达到13.15%。可以说,中国银行业抗风险的能力、资产审查的情况、盈利的情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好。银行业有今天这样一个成就,很大程度上还是得益于关贸总协定和我们对外开放的承诺。过去这几年里,入世对中国银行业改革的促进作是很明显的。
第二,我想讲一下面临的挑战,或者说WTO给中国银行业带来的冲击。
1、目前中国银行业的改革还是阶段性的,国有商业银行在经营理念、经营行为和方式、管理模式等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特别是按照国际先进银行的标准来衡量,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2、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金融机构大多数是实行综合化经营的跨国金融集团,其业务领域和金融产品覆盖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具有跨行业合作的丰富经验。国内银行则按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要求,局限于传统商业银行经营领域,主要还是靠存贷款打天下,这样不仅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处于明显的劣势,而且跟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潮流也相去甚远;3、中国银行业走出去的道路还非常漫长,应该说才刚刚起步。前不久,我去中东出差,了解到已有不少中国公司在当地经营,在迪拜生活的中国人超过十万,但那里没有一家中国的银行,就连当地监管机构都呼吁,希望中国的银行过去发展。当然,中国的银行走出去也不光取决于我们自身,特别是在主流市场,像纽约、伦敦等,还受到一些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的干扰。在国外大银行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一些西方国家政府给我们的海外发展设置层层障碍。比如,以前主要以资本充足率达不到要求,或者风险状况不理想为由加以阻挠,在我国主要银行进行股改上市以后,这些方面他们不讲了,现在讲得比较多的是我们的监管水平、监管能力不符合他们的标准。我曾经质问他们,既然你们不认可中国的监管能力,那为什么你们又让那么多英美的银行到中国设置分行呢?他们无言以对;4、“公平竞技场”的问题。虽然外资银行目前在国内的经营范围还受到很多限制,但随着进入WTO后过渡期,这些限制将不复存在。相反,外资金融机构在很多领域享受的超国民待遇依旧,这样就在事实上造成了中国银行业和外国银行业在国内市场处于一个不平等的竞争地位。
今后怎么办?我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方面,政府应该继续给予中国银行业以支持,主要是创造一个中外银行业平等的竞争环境。在过去五年里,应该说中资银行在某些方面比外资银行有优势,比如经营范围,我们不受区域和币种的限制。而他们比我们有优势的地方在于税收制度、财务制度、市场准入等方面,不像我们有这么多税费和行政审批事项以及严格的管制或干预。随着入世五年过渡期结束,我们原有的优势没有了,而他们的优势仍然存在,所以不平等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增多了,这对中资银行明显是不公平的。因此,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尽快通过对有关制度安排的调整为中外银行业创造一个平等的竞争环境。同时,要鼓励资本充足、管理水平较高的大银行走出去,并为我们“走出去”向有关国家政府交涉。
另一方面,在着力改善外部环境的同时,商业银行也应该进一步加快和深化自身的改革、提高核心竞争力,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来推进改革。同时要加大金融创新的力度,要积极的走出去。还要进一步加强与战略投资者的合作,在合作中获得双赢。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