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国兑现入世承诺全面开放的日子,对于外资银行而言,无疑将翻开其在华业务新的一页,对于中资银行而言,也将面临重大的历史机遇和挑战。经过五年的过渡期,中资银行是否已经做好了开放前的准备?全面开放后中外资银行竞争格局将如何变化?
    中资银行理念转变最明显
    回顾入世五年的历程,中资银行的改革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交通银行和三大国有银行相继成功改制上市,公司治理框架初步形成;股份制银行以国际先进银行为标杆,不断深化改革,加强管理,资产质量明显好转;城市商业银行整体状况得到改善,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招商银行(行情,论坛)战略发展部连建辉博士认为,从微观意义来看,国内银行理念的转变最为明显。首先是服务理念的转变,国内银行已有由原先的“银行点菜,客户买单”,转变为“客户点菜,银行买单”,确立了客户是上帝,以市场为中心的导向。
    其次是管理理念的转变。国内银行逐步与国际接轨,不断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理念和经验,按照市场条件下的银行发展规律来经营银行,并引进了国外的管理信息系统、资产负债管理系统、内部评级系统。
    再次是经营理念的转变。在国内银行监管规则与国际惯例接轨步伐加快和资本约束进一步硬化之下,国内银行纷纷进行业务的优化和资本结构的调整,逐步降低风险权重,业务重点从高消耗型转向低消耗型业务。
    外资加快进入中国
    中国入世以来,外资进入中国的步伐明显加快。除了逐步增设在华网点外,外资银行还逐步加大了对中资银行的股权投资,以及与中资银行进行业务合作的步伐。
    2006年12月11日,对外资银行而言无疑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一天,新的《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及其细则开始生效,该条例允许在中国注册法人银行的外资银行全面经营人民币业务。
    日前逾10家外资银行递交了注册法人银行的申请,外资银行纷纷提出了未来一年内大量增设网点机构的计划。
    开放对中资银行冲击不大
    “经过入世5年过渡期,国内银行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同时对外资银行的了解也加深,因此全面开放对中资银行冲击不大。”连建辉认为。
    申银万国金融行业分析师励雅敏认为,金融业全面开放后,银行业是受冲击最小的行业,预计5年后外资银行的总体市场份额约为10%。
    连建辉认为,全面开放后,中外资银行的竞争将集中在三大领域。一是零售业务的争夺。中国的零售银行业务还处于初级阶段,有很大的增长潜力,是外资银行非常看好并将着力开拓的领域,中资银行也已纷纷转型加大发展零售业务的力度,开放后这一领域的竞争必然加剧;二是金融人才争夺将日趋激烈。国内金融人才本来就缺乏并且结构失衡,开放之初几年内外资银行处于大力拓展网点阶段,需要大量的本土化人才,因此未来人才的争夺将更为激烈;三是客户方面的争夺。虽然中资银行已对“二八”理论形成共识,早已开始争夺高端客户,外资银行凭借其在财富管理领域的多年经验,在私人银行业务等高端理财领域颇具优势。随着外资银行网点增加,高端客户可能比较青睐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外资银行,外资银行将吸收部分高端客户的存款。
    银行业对外开放大事记
    ★2004年8月6日,汇丰银行投资17.47亿美元入股交通银行,入股比例19.9%。
    ★2005年1月9日,外资机构首次获准在我国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
    ★2005年6月24日,交通银行在香港联交所成功挂牌上市。这是国内首家在海外成功上市的银行。
    ★2005年10月27日,中国建设银行在香港挂牌。
    ★2005年12月1日,中国银监会宣布对外资银行开放本地企业的人民币业务,北京外资银行可以经营除居民个人人民币业务之外的所有本外币业务,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的开放地域从原来的13个城市扩大到18个城市。
    ★2006年10月,中国工商银行(行情,论坛)在香港和内地同步上市,成为国内市值最大的公司。
    ★2006年11月,花旗银行入股广东发展银行。前者将持有后者20%的股权,虽然最终没有突破外资参股银行业的上限,但花旗银行拥有对广发行的经营管理权。
    ★2006年12月11日,中国银监会颁布的《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和《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细则,正式开始实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