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12日电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昨日解释了中国货币当局为何仍旧重视货币供应量指标,而不实行各国央行普遍开始实行的通货膨胀目标制。他认为中国属于新兴发展中国家,又处在改革转轨过程中,按照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我们考虑不宜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
在昨日的《财经》年会上,周小川表示当前阶段推动金融改革的重要性要大于追求央行的独立性,货币供应量指标依旧重要,不能教条地理解它。
在回答“通胀在短期内是否不是央行的担忧?”的问题时,周小川回答:“不能这么说,虽然有些经济学家认为没有通胀的担忧,最近CPI的情况还是不错的,但作为中央银行的职能来讲,别人都不担心我也要担心,我的职责就是稳定货币。”他表示,中国的中长期目标还是要建立好社会主义的基本框架,目前在金融方面还比较薄弱。他还分析了中国低通胀的多方面因素,通胀有随时抬头的可能性,必须予以高度的关注。
中国央行现在是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混合使用,周小川表示,会根据经济形势和货币形势,来考虑采用数量型工具还是价格型工具。他认为转轨经济以及改革货币化导致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和常规的货币供应量不一致,货币供应量比GDP增长要快一些。他认为,我们不能因为要达到一个稳定的通货膨胀目标而放慢改革的步伐,从中央银行的角度,推进改革转轨的进程是实现货币稳定和低通货膨胀的立足点。他说:“我们把推动改革放在一个非常优先的位置。”
周小川表示,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央行不重视货币政策的可信度以及和公众共同形成稳定的通货膨胀预期。他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中国央行也反复衡量数量工具和价格工具的使用。
周小川坦陈,中国遇到的货币政策问题,在其他国家未必遇到过,在经济史上也未被认真剖析过,譬如金融稳定与金融机构改革之间的关系;又如中国目前处于高储蓄率状态,高储蓄带来投资增长引起产能过剩,这不是传统的货币政策理论和新的通货膨胀目标论所能恰当解释的。(周健工 李涛) (责任编辑: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