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或明或暗的管制束缚住了民企的手脚,而经过数年的停顿,民营油企已无昔时之勇。中石油、中石化基本上形成了南北而治、分享垄断利润的格局。短期之内,国有公司的垄断还是难以撼动
每每遇到与石油有关的事,记者总忍不住拿起电话打给赵友山,听听这位“民营油企第一代言人”的看法。
在距离12月11日全面开放成品油批发市场的前四天,商务部发布了《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新办法中,最终取消了对加油站数目的要求,油库容积和注册资金则由4000立方米和1000万元人民币分别提高到1万立方米和3000万元人民币。
哈尔滨市龙庆石化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友山的直接反应就是,“比较合理。”1万立方米的油库容积和3000万元的注册资金的门槛,也没让赵友山打颤,他反而心平气和,似乎很能理解国家的初衷,“稳定规范成品油批发市场秩序。”
在成品油批发市场对外资开放的前夕,仅仅就加油站数量门槛这样一个细节性的改变,对于诸多像赵友山等为民企奋争权益孜孜不倦者来说,是多年辛劳的安慰。
好梦惊醒
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活跃在石油市场上的赵友山,在1998年以前过着舒坦的日子,这也是记者采访过的民企石油老板们共同的心声。
好梦惊醒在1998年3月,国务院宣布重组石油工业,变分业经营为混业经营,组建两大全业务的石油集团(中石油和中石化),中国石油市场进入两大国有寡头垄断的时代。第二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当时经贸委等八部门的38号文指出,两大集团之外,不允许独立的成品油批发企业存在。
其后的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又转发了国家经贸委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成品油市场秩序的意见》,该意见重申成品油由中石油、中石化集中批发,并进一步规定各地区新建的加油站,统一由中石油集团、中石化集团全资或控股建设。
从2004年开始,掌控油源的两大石油集团开始让民营油企“断粮”,一大批民营加油站倒闭和出让,一大批民营批发油企退市和转行。
可以说,1999年的“38号文件”,是民企石油永远的痛。从那时开始,诸多的赵友山们从各地往返于北京。
奋争的结局
2005年初,撑不下去的民营油企已经妄图以联合的方式抗衡两大石油集团。恰在此时,国务院于2005年2月颁布《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允许非公经济进入垄断行业,为石油批发市场的开放定下了基调。
然而,当年的6月,商务部颁布《征求意见稿》,对成品油批发企业制定的条件更为苛刻。规定成品油批发企业,必须“在中国境内从事两年以上成品油零售经营业务,并拥有30座以上自有或控股加油站”。绝大部分民营企业都不符合这一资质,民企的呼声是一浪高过一浪。而后,商务部又在征求意见稿中,将设立成品油批发企业应有的加油站数量要求降低至10座。
今年6月13日,黑龙江、河北、新疆三地石油商会联合7家民营油气公司上书商务部,呼吁撤消“获得成品油批发资质的企业必须具备10座加油站”这一门槛。在赵友山最后一次上书后,他就猜测到了政府妥协后的结果:会取消10家加油站的限制,保持油库容积和注册资
金分别是1万立方米和3000万元的门槛,标准将批发和零售分开。
历经层层博弈,新办法中,“必须具备10座加油站”限制取消,最担心的加油站门槛问题解决了,这是民企最大的欣慰,全国工商联石油商会会长、长联石油董事长龚家龙如释重负,“这意味着中国的民营油企终于可以不用在依附于两大巨头而存活,可以自己寻找油源、自己分销。”
宏图大展?
商务部发言人崇泉说,新办法实施后,将打破国家统一配置原油资源和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集中批发成品油的格局。中国石油市场将会由此出发,逐步形成国有大型石油公司、跨国石油公司和社会经营单位共同参与竞争的格局。
目前,民企已进入我国成品油分销领域的各个环节,商务部数据,截至11月底,我国社会批发企业占国内成品油批发企业总数的33.4%,社会加油站占国内加油站总数的56.3%。
崇泉说:“民营企业只要抓住机遇,合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加快发展,就会进一步获得发展的机会。”
仅“取消加油站数量限制”一条,是不是就意味着民企在油气领域大展宏图的开始?在民企欣慰之余,3000万元的注册资本、油价倒挂和油源等问题,是他们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
对于即将于明年1月1日开始实行的新办法,有关专家也是评说不一:一方认为适当的门槛对市场稳定有好处;另一方则表示,尽管门槛降低,民营油企还可能面临油价倒挂及配额等诸多问题。
对于办法最终取消了对加油站数目的要求,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并不认为它意味着批发市场的门槛降低。“这个标准降低了,其他的标准依然存在,有的甚至提高了,如库存、油源和注册资金标准等相应提高了。”但董认为新办法这样设置的目的是“确保放开后市场不会出现蜂拥而上的局面”。
进入中国油气市场,不管是民营企业还是外资企业,头等大事就是“油源”。成品油批发放开,并不等于进口放开。光大证券分析师裴孝峰认为:“从短期来看,成品油进口权即外贸权放开是不现实的。”
各种或明或暗的管制束缚住了民企的手脚,而经过数年的停顿与萎缩,民营油企已无昔时之勇。中石油、中石化等国内主要油品供应商,经过多年的积累和经营,基本上形成了南北而治、分享垄断利润的格局。所以,在短期之内,以中石化、中石油为代表的国有公司的垄断还是难以撼动。
“市场开放不等于完全市场化”,所以,就有人毫不讳言地指出,“以新规打破油企垄断还只是幻觉”。
“就看自己的本事了”
“随着成品油批发市场的开放,民营企业将有望成为一只活跃的力量。”崇泉说。那么,民企是否能跨越新的门槛,与国企、外企共同活跃在中国油气市场上呢?
赵友山没有正面回答记者的问题,“对民营油企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赵友山认为,在加油站数量上没有设限,这就是民企发展的机会,现在没有批发资质,等达到政府的要求了,还可以向商务部递交申请。“现在企业可以自由发挥,就看自己的本事了。”
记者也注意到,在新办法的第45条,还给原有成品油经营企业预留了整改期:批发和仓储企业可以在办法实施之日起18个月内进行
整改,零售企业在6个月内进行整改。
但是,民企真的能自由发挥吗?在石油商会在一份名为《中国石油产业投资基金(筹)》的报告中,有一段话表明了民营油企所处的困境:“当我们建起炼厂了,我们发现:没有油源保证;什么是油源保证?国内勘采僧多粥少,于是,我们走出去;但是,我们不能申请油品配额,于是:我们申请进口资格;当我们拥有进口资格、可以申请配额了,但仍然满足不了需求;我们只有一条路:与国际石油业公司合作,进入上游,获取合作份额,这是最稳妥的保证!”
民企借助或依附外企发力?在赵友山那里,现在还没有答案。 (责任编辑: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