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赵斌
几多期待和梦想,多少犹豫与彷徨。
随着多哈的一声槌响,中国终于结束了15年漫长而艰辛的“复关”、“入世”谈判,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一员。这一声槌响到现在,已经整整5年了。作为加入WTO过渡期的5年,虽然只是历史长河的一瞬,但对于时刻都发生着巨变的中国来说,却是多么漫长而重要。
尽管仍旧忐忑不安,但中国已经义无反顾地融入到全球化的大潮中。
入世,是我们的自主选择
几千年来,古老华夏的统治者就一直以大国自居,虽然也有对外交流,有丝绸之路,有郑和的七下西洋,但总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心态去审视别国。 在那时的中国人看来,这些交流实际上是对那些“化外”的“蛮夷之邦”的恩赐。
清朝末期,这种心态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得粉碎。在列强枪口下,中国被迫开始“对外开放”。这种没有自主权的对外开放,带给中国更多的只是耻辱和伤害。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国门又一次关闭。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让中国和全世界重开交流,这是一次真正平等的交流。
如此复杂的经历,让中国人对“对外开放”,对“全球化”既爱又怕。
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让我们心生忧虑。毕竟,现在的中国仍不够强大;毕竟,全球化正为西方国家所主导。为了加入WTO,我们做出的让步是不是太大了?在强大的跨国公司面前,我们的民族产业会不会不堪一击?“三农”问题会不会更加严峻?巨额的国际游资会不会又在中国掀起翻天巨浪……
但是,不管是爱还是怕,全球化已经实实在在地站在面前。经历之后,我们总算明白,只有坚持对外开放,只有全面地融入全球化浪潮,中国才可能获得发展,才不会再次被历史甩到后面,中国人民才能够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开放,是我们的战略决策,“入世”,是我们的自主选择。
与狼共舞,我们更加强大
5年了,“狼来了”的呼声言犹在耳。“狼”的确来了,但我们并没有被“狼”吞噬,许多人在“与狼共舞”中变得更为强大。
数字为证:入世之初的2001年,中国的对外贸易额为5096.5亿美元,五年后的2006年,按前三季度同比增幅推算,这个数字将达到17645.9亿美元;2001年,中国的外汇储备仅为2121亿美元,而现在则已经超过万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001年为469.72亿美元,2006年已经超过600亿美元;2001年,GDP为109655.2亿元人民币,2006年超过20万亿元已经不成问题,GDP世界排位已经超过英国跃居世界第四位,年平均发展速度持续超过9%,势头强劲。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入世带来的好处也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汽车降价了,家电降价了,IT产品降价了,出国旅游不再只是少数人的“专利”……
更重要的是,入世为整个中国社会带来了人们观念和意识的转变。
对国人来说,面对现实,更多人逐渐认识到,关起门来独自发展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只有熟悉、利用国际规则,并进一步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发展壮大。
对外国人来说,5年来发生的一切,已经逐渐打消了他们当初对于中国入世承诺能否兑现的疑虑。
5年来,中国的关税总水平已从2001年的15.3%下降到2005年的9.9%,非关税措施自2005年1月1日起已取消;目前除小麦、危险化学品以及少数特殊商品外,其他产品的配额全部取消;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也完全履行了义务;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努力,已使中国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达到甚至超过了世贸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协定的保护标准……
就像WTO总干事拉米对中国入世5年的评价,“总的说来,中国的成绩是A+”。中国是守信用的!
未来,最大限度趋利避害
中国企业没有被外国“狼”吓到,一些外国企业却把中国企业当成了“狼”来对付:2005年,全球共采取反倾销措施131起,其中针对中国出口产品的有40起;自中国入世至今年6月底,共有32个国家或地区针对中国发起“两反两保”措施调查288起,涉案金额71亿美元。据统计,中国已连续11年成为全球发生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遇到的涉外知识产权纠纷也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被索要的专利费和赔偿额越来越高;发生纠纷的范围越来越广;外国企业往往结成产业同盟对中国整个行业或主导企业提起诉讼,而且发生的几率越来越频繁。
我们还看到,虽然对外贸易不断巨量增长,但企业却依旧在极低的利润空间中煎熬;虽然中国人可以消费得起任何国际品牌,但自己却没有几个能拿得出手的全球品牌;虽然中国对跨国企业敞开了胸怀,但中国企业在走出国门时总是遇到诸多刁难和歧视;虽然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但民众的生活压力似乎也越来越大,内需也一直未如经济发展速度般提升……
当然,这并不是我们因为加入了WTO才遇到这些问题。但是,可能也没有人能够证明,这些与全球化并无关系。
的确,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你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会给你造成伤害。
正因如此,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认清它给中国带来的好处和伤害,最大限度地做到趋利避害。
5年,终点更是新的起点
5年,是一个终点,更是一个起点。回首这5年来我们所走过的路途,盘点这5年的我们所经历的得失,是为了让我们继续前面更为遥远的征程。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个中国人自古就明白的道理,在全球化的今天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只有开放,才能引进强大的竞争对手,使我们的企业能在不断的竞争中成长,成为全球大市场中的弄潮儿,而不只是长期躺在垄断摇篮中的“巨婴”;只有开放,我们才能打破旧体制,建立新体制;只有开放,才能真正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只有开放,市场才能不断地扩大,经济才能持续地增长;只有开放,才能让人民享受到更好的物质文化生活。
面对“入世”,中国人不害怕。
中国人,有得是智慧和勤劳,有得是创造力和竞争力。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我们的企业家们都可以创造出强大的金融帝国;在异域他乡,面对各种歧视和压迫,华人仍旧建立了众多的跨国公司。现在,在自己的家园,有着越来越好的生存环境,谁还有理由抱怨?
事实上,入世时人们认为最令人担忧的部分行业和领域,不但没有垮掉,反而取得了跨越性的历史进步。比如汽车产量在2001年是234万辆,现在已经是574万辆,出口量年增58%;电子信息产品年出口增长37%,钢铁出口年增长率达到55%……
“这5年,我们的体会是‘两国相竞,开放者赢’。”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如是说。开放,实际上是去除困扰我们的藩篱,放开我们被束缚着的手脚。开放,将让我们更加自信。
郭哲 本报财经评论员 (责任编辑:悲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