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11日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五周年纪念日。回顾入世5年,中国汽车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中国汽车业迅速成长的5年,惠及百姓的5年。当年,入世后最担心的汽车工业不仅经受住了考验,如今已成为了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 可以说,汽车行业是最直接的受益者。正如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原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所说,入世是一个契机,使得中国的汽车开始进入到老百姓家里。
虽然,“入世”对汽车生产与消费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在5年间,中国本土的汽车工业并没有迅速成长壮大。尽管,入世后中国汽车市场空前活跃,汽车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跨跃式发展。面对日新月异、动态变化的中国汽车市场,中国汽车业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数字背后的隐忧
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汽车产量在5年内增长3倍,世界排名从第八位上升至前3位。中国国内汽车贸易出口额自2001年起每年增长15%,2005年达200亿元。2005年,中国汽车进口贸易额超过180亿美元。目前,中国的汽车和零部件合资合作企业已有800多家,累计资本约960亿美元。今年7月1日,我国进口汽车关税完成了入世以来的最后一降,从28%降低至25%。至此,我国加入世贸时有关汽车及其零部件降税的承诺已经全部兑现,并成为世界汽车工业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汽车企业有充分理由对已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在国内市场上的实力日益强大。今年前三个季度,自主品牌的国产车销售量近两年虽逐步提高,但自主品牌轿车仍只占市场的两成左右;加上生产的都是中低档轿车,销售额占市场不到一成;我国汽车出口量远远大于进口量,可出口额只有进口额的1/10。目前国际汽车巨头依然占领了四分之三的中国汽车市场,这些喜人的数字背后依然存在着不足,繁荣景象背后暗藏忧患:尽管汽车产量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日本,中国仍不是一个汽车强国。
自主创新成发展短板
入世后,我国汽车业迅猛发展,离不开繁荣的市场,但在5年间,用市场换技术并未让中国汽车得到更多的实惠,中国汽车产业仍不能自立。我国汽车企业技术创新和品牌主要体现在载货汽车上,而轿车方面缺乏有竞争力的自主品牌,除奇瑞、吉利等极少数外,很少有叫得响的品牌。自主创新的匮乏,依然是目前我国汽车的短板。
然而,中国汽车制造业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提升自主产品开发能力,逐步积累完善产品开发流程。当前,国内生产和销售的轿车大部分是依靠技术引进和合资开发的国外品牌,实质上成为世界汽车巨头的“组装车间”。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组组长、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牛文元则认为,过分依赖国外技术将导致自主研发能力滞后,创新能力不强。面对世界汽车巨头的挑战,中国汽车业也将在夹缝中求得生存。牛文元呼吁,民族品牌无疑已拥有了不可小视的市场竞争力,但面对强大的外来军团,仅仅依靠像奇瑞、福田等为数不多的几个企业,多少还显得有些单薄。中国汽车产业应协调发展,亟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自主研发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我国汽车工业的研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在2000年达到最高,为1.9%,2001年就下降为1.38%,之后几年变化不大。面对自主研发经费如此低的比例,有专家分析认为,入世后汽车零部件的价格更便宜,企业可以实行全球化采购,并且通过与跨国公司开展合作,用最低的成本获取先进的技术,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但不搞自主研发只能是眼看着核心技术仍牢牢掌握在外方手里。
品牌未能形成竞争力
在经历了5年的汽车销量“井喷”之后,中国将迎来第一次的换车高潮,面对日益繁荣的市场,汽车企业却发现,中国汽车的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依旧没有形成,品牌忠诚度已成为国产车的现实之忧。
“国内的一些合资品牌有的早就以进口的形式进入了中国,在长期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了深厚品牌底蕴,促使消费者具有很强的品牌忠诚度和消费信心。这种品牌积累优势正是大多数中国本土新生代品牌所不具备或稍显薄弱的环节。”奇瑞诚信达4S店的总经理王长谦说。
“在车市井喷的2002年,汽车厂家降价至少有29次;2003年,先后60余次的降价涉及了国产车的全部品牌,近三分之二的进口车也大幅降价;如今降价的频次早就超出了消费者的预期。”汽车市场专家且小刚说。
降价的幅度不断的加大,消费者无疑从中尝到了不少甜头。但同样,对于品牌的忠诚度却得到了削弱。“降价太频繁,不注重培养品牌忠诚度,只能是得到眼前的利益,提高暂时的销量。对于汽车企业来说提高客户的忠诚度,这意味着更高的收入和更低的风险。”且小刚说。
出口规模亟待翻番
入世后,中国汽车出口也迎来了机遇,经过5年的蓬勃发展,从2006年上半年我国汽车出口情况来看,我国汽车出口正在改变以国有企业为主渠道的局面,中外合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在汽车出口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
据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有企业汽车出口金额和出口数量占比分别为56.8%和47.7%;而这两个数据在2005年为59.5%和59.4%。民营企业名列出口金额占比12.7%,出口数量占比12.6%,均比去年有所增加。就连国外一些研究机构也认为,尽管目前中国汽车还不能和欧洲、美国汽车形成竞争,但这种竞争的形成只是个时间问题。中国汽车批量进入欧洲市场,将不会超过5年的时间。
但有专家认为,在看到汽车出口市场兴旺的同时,也要看到存在的危机。目前,亚洲、非洲仍然是中国汽车出口的主要市场,产品质量和档次都还比较低,价格仍然是最有力的竞争武器。目前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也仅占世界汽车贸易总额的0.7%。还要面对国际间技术性贸易壁垒、抑制恶性竞争等问题和挑战。
商务部在今年制定了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中国汽车出口占世界汽车贸易总额10%的目标,即实现1200亿美元的出口规模。为了促进中国汽车及零部件的出口,商务部和国家发改委公布了首批44家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的企业名单,这些挂牌企业已经开始着手制定汽车出口的计划。
中国汽车出口的起始阶段我们要面临各种困难与挑战,这是在所难免的,但这不会成为真正阻挡中国汽车的出口之路,良性出口只能是从量的增长向质的增长递进,才能完成飞跃。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认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