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国家有关部门在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和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分别组织竞价销售按最低收购价收购的临时存储小麦80万吨。国家粮食局次日公布的数据表明,共成交小麦63.6万吨,成交总金额8.2亿元。这是11月25日以来政府组织的第四次临时存储小麦竞价销售活动:11月25、29、30日及12月7日,已经有总共将近380万吨临时存储小麦在市场上竞价销售。 国家有关部门如此高频率、大批量地出售小麦以平抑粮价,自建立临时存储小麦制度以来实属罕见,政府急于平抑粮价的迫切心情可见一斑,而这与近期粮油价格的急剧上涨是直接相关的:11月以来,北京、上海、广东、山东、深圳等地粮油价格均出现较大幅度上涨,各地的大米、面、蔬菜、食用油及各种主副食品价格均有不同程度攀升,涨幅都在10%以上。 粮油价格影响千家万户,略有变动都会引发巨大社会影响,政府部门当然会予以高度重视。但是,11月份有关部门组织进行的300万吨临时存储小麦销售依然没有稳定住粮价,所以才会有发改委、财政部、国家粮食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等相关部门在12月初紧急下发《国家临时存储粮食销售办法》。从目前的情况看,经过有关部门组织的380万吨临时存储小麦紧急入市,小麦价格终于走稳。但是,大米、蔬菜、食用油的价格涨势能稳下来吗?面对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 这波农产品价格上涨趋势其实在8月份就开始初现端倪,当时主要体现于食用油价格的波动上,到11月份,大米小麦等各种农产品价格涨势已成燎原之势,直接原因是因为国际国内期货市场小麦玉米等品种价格的持续走高,但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国际私募基金炒作兴趣部分转移到玉米小麦等农产品上。 国际市场把贵金属及贱金属(如金、银等)、能源产品(如原油)、农产品(如小麦)等统称为大宗商品。无庸讳言的是,国际期货市场上一直存在着“中国因素”,凡是中国需要进口的产品其价格都可能会持续上涨,凡是中国出口的产品其价格都可能会下降。传统上,我国对玉米小麦等粮食的进口量很小,对国际市场供求状况的影响并不大,所以国际农产品价格与中国内部供求之间的关系并不大。另一方面,中国进口量很大的大豆、棉花等品种,来自中国企业的买单往往会使其价格起伏带上“Made in China”的标志。 9月份以来,国际期货市场玉米小麦等农产品的价格开始异动,个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近期以来国际油价下跌,过去重仓原油期货的各种基金在减仓退出后迫切需要寻找下一个期货投资品种。在大宗商品里,金属、能源在过去数年里一直强势但近期走弱,加上如今美元颓势已是不可挽回,短期内不可能成为基金投资的热点品种。于是,仅剩的农产品期货几乎是没有选择地成为国际基金的重点炒作对象,价格上涨也就不奇怪了。从时间上看,9月份以来,纽约等地交易所黄金、石油等期货品种价格不断下跌;从持仓量上看,纽约等地交易所农产品持仓不断攀升。 甚至有人认为未来2-3年内会出现一轮轰轰烈烈的农产品超级牛市。如果此种预言成真,那么对于中国有关部门而言,考验只是刚刚开始而已。有关部门组织的存储小麦竞价销售只能起一时之功,如果国际国内小麦期货价格持续走高,仅靠拍卖储备小麦是远不能抑制价格的。近几年来国际范围内能源金属价格持续上涨对中国经济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尚未消退,如何面对农产品可能的价格上涨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 (责任编辑:悲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