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步快行道:
    三年每年增长30%
    为迎接股改后同股同权的新起跑线,中体产业倾听流通股东意见,在流通股东每10股获2.8股对价的基础上,并增加系列承诺,非流通股股东承诺在2006年度股东大会上提议以资本公积金实施每10股转增5股分红方案,并对该议案投赞成票;承诺在2006至2008年股东大会上提议当年度现金分红比例将不低于该年度实现可分配利润的50%。
    转增股本将增加股本数量,中体产业利润增长是否能跟上股本扩张?
    对此,中体产业副董事长、总裁吴振绵掷地有声地表示,“公司管理层承诺从今年开始,中体产业连续三年的净利润增长将不低于30%。2005年中体产业净利润3100万元,按照每年增长30%核算,2006年就需要超过4000万,2007年要超过5000万,2008年要完成近7000万。”
    吴振绵表示,这个增长速度能保证公司经营有力支撑股本扩张。每10股转赠5股后,中体产业总股本将达4亿股,三年净利润增长率连续超过30%,2008年净利润如达到7000万,“就是每股0.175元,比现在高,如果公司再有进一步发展,将有可能达到0.2元以上。”
    拓展奥运会门票总代理的
    附加值
    中体产业与中国奥委会、2008奥组委保持着长期、良好的关系,将在奥运会开闭幕式策划、市场开发、奥运保险、奥运票务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层次合作。
    吴振绵介绍说,具体而言,中体产业的奥运商机包括门票、奥运文化广场和奥运特许商品特许零售权三块,“这三块盈利都非常好,而且风险不大。
    奥运商机首当其冲的是中体产业获得的奥运会门票总代理,这将具备附加值很高的拓展空间。
    “中体产业拿到了奥运会门票总代理,我们无法直接计算它的总价值”,中体产业总裁吴振绵表示。
    吴振绵介绍说,奥运会门票自身销售价值可以计算衡量;无法直接计算的价值在于通过奥运会门票整合资源,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奥运会门票定价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充分考虑国情,希望尽可能多的人到现场观看比赛,所以票价定得比较低。2008年奥运会门票可销售的约有700多万张,除开闭幕式和一些决赛门票稍微贵些外,其余大量票都是低价票。纯粹的奥运会门票代理销售收入应该是有限的。
    但中体产业产生了以奥运会门票为中心整合资源的思路:公司以奥运会门票资源为龙头,融合旅游、接待、交通等多种资源,形成合力来拓展商业空间。
    吴振绵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比如法国已有机构要组织由6个国家、近3000人参加的自行车旅游团从巴黎骑自行车来到中国,他们在观光旅游的同时,希望能观看奥运会自行车的比赛。这样我们就可以在提供给他们奥运会门票的同时,从他们一入境我们就开始提供服务,从吃住游玩到组织活动,并收取相应的服务费用。这样的回报要远高于单纯的提供奥运会门票服务。
    业内人士也看重中体产业在票务代理经验,公司全资子公司中体华奥曾经国家体育总局交流中心授权全面负责2004年雅典奥运会门票、2006年都灵冬奥会门票在华销售的具体操作事宜以及相关市场开发,为奥运会门票销售积累了丰富经验。
    奥运文化广场
    伴奥运而生
    奥运给中体带来的第二个机遇是奥运文化广场。 奥运文化广场将作为观看奥运会的公共广场,主要是通过广场的形式,将奥运会的赛场内外有机结合起来,比赛的实时转播将赛场的气氛传达给广场上共同观看比赛的群众,而广场上人们在观看比赛的同时能够体会赛场氛围,体现一种全民参与奥运的精神。这种形式在历次重大的体育赛事中,无论是奥运会还是足球世界杯,都广泛地被主办国采用。
    中体产业总裁吴振绵介绍说,北京奥组委按照全民办奥运的理念,也将在奥运会期间在北京和全国其他城市设立奥运文化广场。目前中体产业已获奥组委授权在北京以外的城市建设奥运文化广场。为奥运文化广场的选址,吴振绵四处考察,今年10月、11月,去了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陕西、安徽等6省12个城市,了解当地对项目的认可程度。
    谈走访感受,吴振绵神采飞扬:“没有一个城市不欢迎奥运文化广场。现在的情况是我们要从这些城市中选出符合条件的。”目前中体产业已初步选择了四、五座城市作为奥运文化广场选址,“但奥组委与我们协商,希望能够在更多地城市建设奥运文化广场。”
    从修筑时间而言,大约每个奥运文化广场需要半年。吴振绵表示,在2008年奥运会到来之前,所有奥运文化广场能够全部修筑完毕。
    中体产业修建的奥运文化广场有两个必备设施:大屏幕和大舞台,建成之后将由中体产业负责运营。谈起奥运文化广场运营,吴振绵胸有成竹,他介绍说,将引入外资公司投资大屏幕,中体产业则负责大舞台搭建,策划由北京奥组委批准成立的“中国文体明星北京奥运宣传助威团”巡回演出,这个助威团包括中国明星足球队、中国金牌队、香港明星足球队、中国超级名模啦啦队共同发起,由中体产业集团进行统一组织与管理。
    但吴振绵强调,明星巡回演出费用由中体承担,观众观看是免费的。奥运文化广场经营在于大屏幕广告等商业运作,大屏幕不光播奥运节目和活动,“还要播广告,价格不菲,如果把各地奥运文化广场广告联合一起就更为昂贵;奥运文化广场冠名可以商业运作;还有赞助商展览展示的商业运作;奥运特许商品销售将按摊位收取租金;提供饮料和快餐都需要租金,奥运文化广场依靠这些商业运作能够维持平衡运转。但因为文化广场是公益性的,可能会有小小亏损。”
    尽管奥运文化广场将尽量盈亏平衡,甚至小有亏损,但中体产业修筑的体育地产项目奥林匹克花园因紧邻奥运文化广场,将因为奥运文化广场面临升值空间,奥林匹克花园项目的收益不仅将弥补奥运文化广场建设的小幅亏损,更将有更好的盈利提升空间。
    至于奥运会特许商品特许销售权。中体产业目前正在积极申请在全国的自有渠道的特许销售权。公司一是将在所有的奥林匹克花园运动城中销售;二是在所有中体倍力俱乐部销售;三是在体育比赛场馆中销售。而这一部分能够给公司带来多少收益,吴振绵总裁还不愿过多地预测。但据有关专家介绍,在重大体育赛事中,特许商品的销售在比赛场馆中的销量是最大的。
    体育+地产魅力四射
    在打造中国体育产业国家队旗帜指引下,中体产业业务发展迅速,已涉及体育竞赛、体育健身、体育主题地产等诸多方面,并形成了“一园、二健、三竞赛”及“中奥广场”的“3+1”主营业务。“一园”即奥林匹克花园;“二健”就是健身连锁店;“三竞赛”指的是拓展体育竞赛市场。
    研究中体产业不可不谈及其体育主题地产———奥林匹克花园。中体产业是中国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特许授权的奥林匹克花园品牌的管理者和投资者,负责奥林匹克花园在全国的建设和推广,体育设施的建设和城市运营,旨在响应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号召,宣传奥林匹克精神文化,推广体育健康主题社区。
    据介绍,奥林匹克花园品牌创始于1999年的广州奥林匹克花园,历时7年,并形成了初步连锁的格局,基本完成了全国范围的点线布局战略,在全国主要房地产市场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其所推崇的“科学运动、健康生活” 的理念已得到了消费者、投资者的认同和接受。国际奥委会前任主席萨马兰奇和现任主席罗格先后为奥林匹克花园提过辞。
    在北京的年轻人中提起中体倍力健身俱乐部,应该是一定知名度的品牌,而“您身边的健身专家” 中体倍力健身俱乐部,则是中体产业与美国最大的健身连锁企业美国倍力完全健身公司携手创建的。从2002年开业,现在已拥有超过10万名的会员,截至2006年4月,中体倍力在北京开设了10家店,并在大连、沈阳、石家庄、太原、武汉、上海、长沙、广州、贵阳、山东东营、内蒙古包头等城市开设了俱乐部,总数已达到20余家。同时,中体产业正在大力推进一种新的模式,即发展社区健身会所,利用房地产商开发房地产项目所建设的社区会所,由中体产业来经营管理健身会所。一方面可以降低房地产商的管理费用,另一方面中体产业通过建设管理健身会所,建立起全国的健身网络,实现健身产业的发展。
    吴振绵谈起中体产业在健身和体育竞赛方面的长远发展目标时,雄心勃勃的说到:“改革开放20年,我们已经解决了老百姓的吃、穿问题,正在解决住的问题,以后就要解决玩、乐的问题了。这就是我们的发展机遇,也是我们后奥运期发展重点。可能过几年后,中体产业的主业就是健身、竞赛在前了。”
    强势推出
    奥林匹克花园升级版———
    中奥广场
    为满足各地对体育设施的需求,同时解决融资、投资和后期运营问题,中体产业通过整合旗下三大集团的核心优势,推出了奥林匹克花园的升级产品———中奥广场。
    中奥广场由居住、体育、商贸三大职能设施所构成,强调以体育与居住功能为主,以商业促进城市产业格局的调整和优化,形成体育居住商贸中心。这里聚集规模宏大的居住群,覆盖体育产业的硬件资源及软件资源,还有与其匹配的商贸中心。通过居住和商业用地的变现解决体育设施的投资问题,同时通过商业设施的经营、体育比赛和大型活动的组办,来弥补体育设施后期的运营费用。
    据介绍,中体产业的中奥广场运作模式有两种,第一种运营模式是新建体育中心———中奥广场模式:地方政府拥有建设体育中心的需求和建设用地;在体育中心用地外还有可供住宅和商业开发的用地;地方政府认可中体产业的开发模式;地方政府提出体育中心的功能要求,由中体产业负责项目的投资、开发、建设并协助后期运营;中体产业负责引入商业等其他国际知名的合作伙伴。
    第二种运营模式是旧体育场馆的改建———中奥商业广场模式:地方政府提出改建的要求;在不改变土地性质的前提下,通过新的涉及增加部分商业配套设施;由中体产业根据政府要求作出整体功能定位和规划;由中体产业负责项目的投资、开发、建设并协助运营;由中体产业负责引入商业等其他国际知名的合作伙伴。
    吴振绵认为,中奥广场在全国拓展空间非常大,“我们调研过,全国二线城市有284个,大概只有五
    分之一的体育场馆是比较健全的;而在省会城市、发达城市中,只有20%是比较完善的,这为中奥广场留下了很大拓展空间。中奥广场因而受到各地地方政府欢迎。
    为更好打造中奥广场品牌,中体产业以三大集团联合作战方式三线合力、齐头并进:由中体竞赛集团利用体育设施硬件,引进全国性运动会、体育比赛、商业比赛等,提高城市知名度,提升城市形象。由中体奥林匹克花园集团投资建设奥林匹克花园,利用品牌资源优势,提升城市居住品质,由中体健身集团负责为体育设施引入“中体倍力”这一国际品牌,并负责奥林匹克花园运动城的运营管理。
    对中国现在各个城市的体育场馆,吴振绵介绍说,中体产业还有一个宏大设想,要通过城市自荐、接受委托和资本收购方式,组成体育场馆联盟,形成全国网络,“我们立足在十年内能收购50个城市近百个体育场馆。” (李文绚)
    公司巡礼
    当2008年北京奥运的光荣与梦想渐行渐近,当体育运动和健康生活理念在21世纪蔚为大观,作为国家体育总局实际控制的上市公司,作为国内体育产业旗舰,中体产业董事会和经营层运筹帷幄,始终坚持以体育产业为本的经营方向,坚持以资本运营为中心,以品牌战略、资源战略为基本点的发展战略,坚持立足国内、放眼世界的经营理念,以及为全体股东谋求最大利益的经营目标,在体育本体产业以及相关产业开发经营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优良业绩。
    业内人士认为,奥运光环使中体产业独具魅力,奥运会门票、奥运文化广场、奥运会特许商品特许零售商,奥林匹克花园、中奥广场的全国拓展,中体产业有望走上快速发展上行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