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价调控与房价调控
本报记者 姜 楠
粮油食品最近涨价了。
吃过午饭,正有倦意袭来,猛然看见同事小曹从门外气喘吁吁地进来,一手提着一大桶油,一手提着两大塑料袋,隐隐约约可以看见饺子粉、精制大米之类字样。 估计楼下超市里也都是这样的繁忙景象吧。
资本市场更是个见风使舵的地方,农业板块在上周初连续几日飘红,典型个股金健米业接连两天都以涨停板报收。
早在11月下旬起,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局等有关部门连续四次组织竞价销售,将按最低收购价收购的临时存储粮投向市场。11月25日,竞价销售临时存储小麦120万吨;11月29日,销售早籼稻67.65万吨;11月30日,销售临时存储小麦112万吨;12月7日,销售小麦80万吨。在短短两周内,已经有近380万吨国储粮投放市场。
尤其,12月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粮食局等部门还联合出台了《国家临时存储粮食销售办法》,提出充分发挥临时存储粮对市场的调节作用,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安排临时存储粮在粮食批发市场上常年常时公开竞价销售,以保证市场供应,保持粮油市场平稳运行和社会稳定。这些充分显示了政府稳定粮油市场的坚定决心。
受此影响,近期郑州强麦期货持续回落。有专业人士预计,伴随国际市场小麦期货价格从高位下跌,国内粮价也将逐步回归稳定。
而小曹这样的消费者的担心也是不无道理的。因为粮价上涨往往被认为是通胀的信号,虽然这样小规模“囤积”于事未必有补,但更多地是给普通消费者心理上带来一点安慰吧。
就如同前些天忙着筹钱买房的朋友所言:看着房价一天天上涨,尤其是曾经关注过的房子在自己犹豫时被别人买走,价格再一次被抬高,心里就无论如何也踏实不下来。他说,现在终于好了,“手中有房,再涨不慌”。
虽然,房子和粮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消费品,但此刻,他们共同的是,房价与粮价都在涨。
如果说粮价的上涨有国际环境的大背景,那么房价呢?国民经济的持续高增长,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币升值,外资的进入,80后的成长……面对这样的刚性需求,提高首付款比例,提高贷款利率,严格贷款审批,外资购房设限……效果只是暂时推迟了购买的需求,最终会将压抑的需求更集中地释放。因而,我们视觉上只有房价的暂时停滞和随后出现的反弹,并没有如政策预期那样。
这不由得让我想到,如果政府也有个“房储局”,在房价上涨需要调控的时候能不断抛售“国储房”,在房价下跌时可以大手笔买房“储备”,进行“公开市场操作”,房价调控效果或许就会更快地显现了。
其实,这里面的道理应该是共通的。当前,政府在出台政策限制房屋供给的同时,更多地采取了抑制需求的做法,一时难以改变供不应求的局面。尤其,在盘活市场存量方面,采取了类似“堵”而不是“疏”的办法,给二手房交易附加了种种税费,虽然意在打击炒作投机行为,另一方面也使市场供应更加紧张,事实上变相抬高了房价。
试想,反过来,既然市场上有人囤积房子,而且资金购买力也充足,何不取消各种限制,使那些休眠的房子活过来,给购房人有更多的选择,变卖方市场为买方市场,让那只“无形的手”发挥更大作用呢?
(责任编辑:田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