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涨船高———12月10日,中国银行业履行入世承诺、全面对外开放的前一天,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助理王华庆接受媒体专访时用这个词生动地描绘了中外资银行目前“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良性互动”的发展态势。
    尽管1865年汇丰银行就把触觉伸到中国国内、1902年花旗银行的分行就登陆上海,可外资银行真正“涨水中国”还是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短短五年间。
    自2001年底以来,外资银行在华人民币业务增长4.6倍,年均增幅高达92%。截至今年9月末,中国25个城市对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在中国注册的外商独资和中外合资法人银行业机构14家,外资银行在中国设立分支行252家、设立代表处242家;在华外资银行业务品种超过100种,资产总额逾千亿美元。
    入世五年来,中国银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先后登陆资本市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基本完成;境外战略投资者先后进驻中资商业银行,推动公司治理结构改革,全力铸造现代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在全国全面推开,中小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产权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政策性银行改革思路逐步理清……
    截至9月末,中国主要商业银行所有者权益接近1.4万亿元,比2002年末增加5900多亿元;资本充足率达标银行从2003年底的8家增至66家,达标银行资产占比从2003年末的0.56%增至74%;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从2002年底的23.7%降至7.6%。
    “入世五年来中国银行业的迅速发展充分表明,外资的进入并不构成本国金融业安全问题。恰恰相反,外资银行的进入正是中国银行业改革的巨大推动力,促进中资银行的现代银行制度从‘形似’向‘神似’转变。”业内人士如是说。
    12月11日,中国再度向外资银行“开闸放水”,取消外资银行在中国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限制和客户限制,在承诺基础上对外资银行实行国民待遇,全面开放人民币零售业务。
    在中国入世后,创新成了中国银行业的最强音。“过去是两个市场各自竞争,即外资银行之间的竞争和中国银行之间的竞争,而全面开放后则会全部打开。今后两三年内,竞争将首先从几家大银行开始。”中国银行副行长朱民在半个月前的一次论坛上发言时说,中外资银行业务领域将慢慢重叠,中资银行要创新更多中间业务,并把利润增长点从传统领域转向新领域。
    “和国际大银行相比,中资银行差的是服务品质和深度。”中央财经大学史建平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国内银行植根于本土文化,这是很大的优势。如果中资银行能开发出真正满足中国人需要、有浓厚中国文化色彩的产品和服务,在产品深度开发上下功夫,外资银行是竞争不过的。”
    “随着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的结束,中国银行业将面临全面开放的新形势和新挑战。”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说,“面对这些冲击和挑战,中资银行只有改革创新,才能在新环境中生存发展。从这种意义上说,金融创新是中资银行的生命,是中资银行求生存、谋发展的必由之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辛 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