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石朝格 北京报道
    光大银行期待已久的约200亿元人民币的注资工作终于尘埃落定。昨日有权威人士证实,国务院已于本周二批准了汇金公司对光大银行的注资方案,眼下央行与光大银行及其母公司光大集团正在商讨相关细节。
    光大银行将由此成为继交行之后,获得中央汇金公司注资的第二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同时久拖未决的光大银行财务重组及上市工作也随之提速。
    汇金公司注资方案获批
    该权威人士透露,此前监管部门已向国务院提交一份方案,由汇金公司向光大银行出资约200亿元人民币,以使其各项主要指标在年底达到监管和上市要求。根据安排,光大集团将于年底前按照金融控股公司的模式进行重组,其中注资光大银行将是一个重要步骤,目前包括政府注资在内的一揽子增资扩股方案已经成形。
    “之前交行仅仅拿到汇金30亿元人民币,作为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光大银行能拿到约200亿元人民币的注资,算是很幸运了。”这位人士表示,在之前的注资行动中,曾出现金融机构少报缺口、再用利润填窟窿的做法,政府实际援手的额度因此大打折扣,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汇金公司提出,在注资之前要对光大银行先行审计,根据审计最终结果来确定注资的最终数额。
    另据称,汇金除对光大银行注资外,还将对光大集团的负债实施总计超过100亿元的债转股,债转股的股权将由汇金和财政部分别持有。
    光大银行早在2000年10月就公开表示,将争取在2001年下半年或2002年公开上市,但至今仍未实现。业内人士称,光大银行之所以迟迟未能上市,主要是受数额巨大的不良资产拖累。在1999年,国家开发银行将原中国投资银行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以及原中国投资银行29个分支行的137家同城营业网点按照账面原值转让给光大银行,中国投资银行当时不良资产近300亿元,其不良贷款率高达69.4%。此次注资也主要是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财务重组与上市提速
    在获得注资之后,光大银行久拖未决的财务重组以及上市工作也随之提速。种种迹象表明,约200亿元的注资在核销其不良资产之后,光大银行将顺利进入财务重组阶段,同时其资本充足率也将由目前的5%提高到8%以上,其他财务指标也将得到相应改善,此外这也为其后续的引资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人大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分析说,光大银行第一大股东为光大集团持股24.16%,光大控股为第二大股东持有21.39%的股份,作为外资股东光大控股的持股比例显然超过了银监会关于单个外资持有银行股份20%的限制,另一家外资股东亚行持有1.9%的股权,但在注资之后将把原有外资股东的持股比例摊薄到10%以内,这样就为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预留了空间。
    但也有专家对此不以为然,“这一老牌股份制银行成立多年,但业绩却频频走低”,虽然这与1999年收购中国投资银行带来的巨额资金窟窿有关,但在过去的7年中,光大银行对这笔业务提出的准备计提却越来越多,以致近两年的利润都要用来填补亏损。截至2006年6月30日,按照五级分类口径,光大银行的不良贷款约为港币27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8.2%,尽管该比率较去年同期的11%有所下降,但其总额却变化不大(去年同期约为280亿元)。此外,光大银行2005年度报告初审稿显示,2005年末,光大银行的核心资本为-30.42亿元,截至去年12月31日,光大银行未弥补亏损为139.11亿元。
    该专家认为,由国家注资股份制商业银行是否是上市的上好选择本身就值得商榷,像广发行、中信银行等股份制银行走向市场的方式或许更值得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