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基金ETF专栏
    昨天将注定成为中国股票历史上重要的日子之一,上证指数以2250.32点和2249.11点分别创下了其于1990年12月发布以来的历史新高和历史收盘新高,迎来了一个新的起点。 完全复制上证50指数的上证50ETF也以3个月超过43%的净值增长率位列市场中所有基金第一名,表征市场指数及ETF的耀眼表现再次让大家将目光聚焦于中国股票市场和指数。
    尽管股票交易在四、五百年前就出现在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和荷兰阿姆斯特丹等地,但是直到1884年7月美国道琼斯公司的创始人查尔斯·道(Charles Dow)首次公开发布了根据11种有代表性铁路公司股票计算而创立的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之后,证券市场的投资者才第一次有了可用于观察和衡量证券交易价格整体波动的工具。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诞生是证券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但之后的整整四十年里,从事证券价格指数编制工作的实际上仅有道琼斯公司一家。一直到了1923年,标准普尔(S&P)公司才开始进入这一领域,编制和发布了属于其自己的股票价格指数,1932年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杂志社编制和发布了FT30指数。随后在二战前后,摩根斯坦利(Morgan Stanley)、美林(Merrill Lynch)、野村(No-mura)等证券业巨头和伦敦、新加坡等证券交易所以及日本经济新闻社等新闻传媒机构先后发布了自己编制的指数。
    指数编制的真正繁荣是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指数化投资、金融期货和其他衍生产品的快速发展而出现的。尤其是90年代后,全球范围内围绕着证券价格指数的金融产品创新层出不穷,与之相适应的是指数品种和数量的高速发展。电子计算机、通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则为指数编制的爆炸性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指数基金是指按照基准指数中成份股的权重来进行全复制或者部分复制式投资,以期获得与基准指数相近的收益率的基金。1971年,美国Samsonite养老金基金使用了世界上第一个指数化的投资组合。1973年,美国Wells Fargo银行向机构投资者推出了第一只指数基金。1976年,美国Vanguard Group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了“Vanguard 500指数基金”。自此,指数基金在美国流行起来。特别是在整个90年代,指数基金更是掀起了美国投资领域的一场革命,其数目和资产规模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增长。
    伴随着指数基金的发展,交易所交易基金(ETFs)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猛。截至2006年11月,全球共有732只ETFs,资产总值达5695.8亿美元,2005年增长率达34.5%。其中,美国拥有363只ETFs,总资产值达三千多亿美元,成为这个全球最发达资本市场的历史上增长最快的金融资产。
    ETFs是为满足市场的巨大需求而产生的创新产品。它集封闭式基金可以上市交易、开放式基金可以自由申购赎回和指数基金高度透明的投资管理等优点于一身,克服了封闭式基金折价交易、开放式基金不上市交易并且赎回压力大、主动性投资缺乏市场择机与择股能力等弊端,同时又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投资者的费率成本。特别是ETFs灵活而富有弹性的交易机制,使ETFs交易市场交投活跃,交易量巨大,流动性极强。这些数据说明,ETF产品已经成功渡过了其初创期,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成熟市场ETF产品的成功主要得益于良好的背景市场。90年代以来的长期牛市、市场有效性的不断提高,为ETF指数化投资取得良好的绩效奠定了基础;同时,养老金等长期投资者的支持,投资人结构和投资理念的改善,为ETF的规模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市场需求基础。
    指数的新高也隐隐预示着中国股票市场正在迅速发展成熟壮大,中国的ETF也一定会与其境外同伴一样取得巨大的成功。今天很多的投资者可能对ETF还不够了解,但在不远的将来,每个投资者的组合中都有可能会出现ETF的踪影。(CIS)
    (华夏基金上证50ETF、中小板ETF基金经理 方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