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岁末。 回首即将过去的2006年,长三角融合进程亮点纷呈,区划的藩篱正被企业和民间的力量逐个击破。辞旧迎新之际,我们欣喜地看到,长三角区域合作中,行政推动与市场拉动相得益彰,有力带动了各种要素的整合发展。 然而,渐入佳境的长三角合作,其实还面临更多的挑战。得益于合作的旅游、交通、人力资源等领域开始融合后,长三角在“十一五”开局之年迎来了一个突破难关的关键时期。 在此,我们选取了过去一年中长三角发展中的关键进展,它们也是本报记者、编辑们持续关注并进行多次报道的话题。 定位最强经济中心 长三角被初步定位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我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送审稿基本编制完毕,目前已由国家发改委签发,并送交相关省市征求意见,送审稿明确了长三角四大功能定位,确定了区域发展总体布局框架为“一核六带”;重点突出了区域内资源配置和生态环境保护两项工作。 一体化以制度为最 长三角的问题症结实际上是由地方政府的竞争意识导致的政府主导市场。 从长远和全局看,长三角区域范围内各级行政区划主体的利益是一致的,其利益主体由16个城市共同构成,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格局。但在这个区域,决策主体是分散的,以致资源整合乏力,恶性竞争频仍。这种种背离,源自长三角各城市之间形成的两大边界,即物理性边界和财政性边界,前者的存在降低了生产要素跨地区的无障碍的配置,影响了资源共享程度的提高;后者则阻碍了企业跨地区的资产重组(如兼并、收购等活动)。 “区域一体化”这个概念最初始于20世纪50年代欧洲共同市场的建立,其区域指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空间范围。区域一体化的内涵包括制度一体化、市场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和基础设施一体化,其中尤以制度一体化为最。制度一体化是区域高协同效率的根本保障,也是产业一体化、市场一体化和基础设施一体化的重要前提。 扩容是一种必然 上海的经济辐射力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盐城、连云港、淮安、徐州、金华、衢州、丽水、合肥、马鞍山、芜湖、滁州、淮南、巢湖13个观察员城市迟早会成为长三角的一员。 内在的水、电、土地、污染等资源环境瓶颈约束不断加剧以及高昂的商务成本,以及外在的经济全球化压力,长三角亟待进行产业重构和区域调整。按照城市群理论,城市群是三小时通勤范围的紧密经济活动圈。 “‘长三角城镇群’不需要设定‘名分’,其实质性的扩容已经出现,‘长三角城镇群’规划就要去顺应这个态势。”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深化的背景下,长三角主要依靠投资扩张、高消耗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不再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长三角面临资源瓶颈、土地瓶颈、产业能级瓶颈的严重约束,亟待进行产业重构和区域调整。长三角有扩容的内在需求。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城市群,长三角扩容是一种必然。 能源:统一交易市场 沪苏浙三地已经开始施行电力互供合作,通过省网互联,实现电力错峰、水火互济、跨流域调节、互为备用等资源优化配置举措,保障能源供应安全。 显然,长三角区域能源市场的建立,将从更高的层面上,为整个经济区域能耗的下降带来更大的操作空间。 据悉,长三角统一能源交易市场的构建已经摆上议程。长三角能源平台专题组将下设能源综合、节能环保、电力发展、一次能源保障,4个工作小组,分别由浙江省发改委、上海市发改委及上海市经委、华东电网公司、江苏省发改委牵头,各小组将于2006年12月底之前完成工作方案的制定。 人才:23个方面开展合作 明年,两省一市和长三角19个城市将进一步深化人才开发一体化工作,着重在完善人才流动政策、深化网上大市场等23个方面开展合作。 自从苏浙沪两省一市和长三角19个城市共同发表了《长三角人才开发一体化共同宣言》以来,长三角网上人才市场已成为一个“重头戏”,仅今年的网上联合招聘,就有3000家用人单位向各类人才提供5万个岗位。三地人才培养合作日益紧密,共同建立了包括600多名高级专家在内的培训教育师资库。上海、南京、苏州、杭州、宁波、湖州等6个城市联合培养紧缺人才,共同开发了物流、中高级口译等37类157个项目。 通关改革一周年 长三角区域通关改革实施一周年。一年来,长三角区域物流效率大幅提升,物流成本明显下降,企业从中获得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长三角区域通关改革有效消除了因行政区划和关区分立造成的物流障碍;以企业守法便利为导向,实现了口岸货物的快速分流,简化了海关手续,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通关效率。 长三角16城市地跨苏、浙、沪两省一市。目前,该地区的进出口贸易分别由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四个直属海关实施监管。为主动适应长三角区域经济和区域物流的一体化发展要求,发挥长三角的辐射带动作用,根据海关总署的统一部署,长三角区域通关改革试点于2005年11月21日正式启动,并于2006年10月1日将合作范围扩展到长江沿线10海关,涉及7省2市。 港口:竞争加剧 合作“黯淡” 大区域内港口的协作与整合,是未来的必然趋势。 长三角港口群总体上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看,从全国整体水平看,长三角港口群的内外运输通道,无论是公路还是铁路,规模略显不足,体系发展尚不完善,布局仍不够合理,彼此之间缺乏协调。从建设港口群集疏运体系、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目标和要求看,无论是某一港口内部还是港口之间,要建立和完善交通枢纽,实现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多种方式紧密衔接、协调发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责任编辑:悲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