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国论企》美国联邦储备局长伯南克2006年12月15日在北京一再呼吁中国进一步放宽人民币弹性,并认为中国人民银行在其对冲操作中基本是成功的,却强调「如果他继续利用这种做法,最终会遇到各种问题」,论调无非是力促中国加快人民币改革步伐,以回应和支持美国一众政客、工会领袖等对华的苛求。 这是中、美两国现时存在的其中最大分歧,与中国亦不断重申会以渐进式的加大汇改力度的务实做法,实际是一个问题两种表述的政治和外交现实。 *美方仍急不及待促中国更快汇改* 伯南克其实是顺应美国财长保尔森赴华前的「中国经济改革步伐太过缓慢,全球已愈来愈没耐性」的论调而对人民币改革进度表态。这位美国央行行长在力促中国进一步放宽人民币弹性的同时,还简单地认为「此举既有利于中国国内经济,有可能帮助缓解全球不平衡」之说,显然有颇多值得商榷之处。 若中国在现阶段尚未建立好一套应有的健全、稳当、专业、有效的银行金融货币机制,而盲目听从外国尤其是美国指指点点的加快放宽人民币弹性的步伐,也许会缓解以美国为主的贸易不平衡状况,但美国现时所面对的庞大贸易赤字,并不全然由中国所生产的商品「倾销」使然,实际亦有一定的历史和现实的因素引致:(甲)美国和加拿大、墨西哥等几个国家在上世纪所签订的北美自由贸易协会,促星条旗底下的科技企业为节省成本和扩大边际利润而把研发和生产基础陆续搬迁至加国,又把低技术甚至具污染性的下档工业转至墨西哥,大大削弱本土制造业的生产和就业机会,亦使出口增长放缓和贸赤上升,情况和结果就一如香港的工业在过去四分一个世纪北移。(乙)美国贫富差异日益扩大,优质价廉的中国商品有强烈的进口需求。(丙)中国改革开放至今引入的包括美国在内的外资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占中国出口比例甚可观。 而伯南克又相信中国一如其言的进一步放宽人民币弹性,会「有利于中国国内经济」之说,无疑有一定的道理,但此一良性成效该不是现阶段所能够见得到的事情,而是稍迟好几年的另一个阶段,即:(一)进一步巩固和建立好银行业体制和相关的同业机制;(二)建立好央行的市场调控机制及工具;(三)以有序基调加大开放金融经济各个领域,不断检讨和修订种种金融货币相关措施和政策;(四)渐进地开放资本帐和让货币机制逐步具弹性地放宽。汇改和开放资本帐是相当复杂、专业和重大的经济金融改革,涉及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甚至环球的十分重要利益,急是急不来的,欲速反而不达。 *中国付代价夺时间稳改取良效* 但在存分歧的同时,中国亦可更多地听到外国专家的意见,正如伯南克所言的中国的中央银行(1)必须大量购买美元,以便货币保持在窄幅内交易,和(2)向投资者出售债券以兑换货币以避免货币供应增加造成的经济过热等对冲政策和做法,最终「会遇到种种问题」,就属不应逆耳的忠言,惟这在中国仍在不断改革、巩固银行金融货币基础的现实情况底下,却又确如伯南克所说的「对冲操作中基本是成功的」。这正正是中国正在付出种种代价,争取时间,引入外国专业、经验、技术等进行金融革新,不断融入国际经济金融社会。 正如日前所指出的一点:中国人民银行将于2007年1月1日起推出的中国基准利率机制,更使中国金融调控迈向价格型调控之路,亦是近期相当重要的金融货币改革。这实际在一定程度回应了美国官员和专家的诉求和意见。《资深股评人 黎伟成》(waishinglai210@yahoo﹒com﹒hk)作者声明:在本机构、本人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述文章内容没有利害关系。本版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文责自负。读者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