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改为整个证券市场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股改的顺利进行,股指也从近期开始屡创新高,对大多数投资者来说,2006年是一个丰收年。而作为国有资产的总掌门,国资委因旗下直属央企控股的上市公司股改的完成,账面收益接近5400亿元之巨。
财汇资讯数据显示,国资委旗下直属央企已缩编到161家,有129家控股或参股上市公司,其中控股上市公司达到66家。截至最新一批股改名单,这66家上市公司中已完成股改的是59家,还有S东锅(600786.SH)和S东航(600115.SH)等7家尚未完成。
尽管因股改支付对价,这些央企控股的股权绝对数目已减少,但由于其股份性质由非流通股变成流通股,估值标准也就从净资产变为二级市场价格,这为背后的国资委的账面升值打开了巨大空间。
截至昨日收盘,以这59家上市公司为例,把股改前持有股数与股改前最近一期的每股净资产的乘积作为直属央企在股改之前持有的上市公司价值,以支付对价后持有的股数与最新二级市场价格的乘积作为股改之后持有上市公司的价值,经简单计算之后的二者之差作为这些央企的账面收益则高达5384.4亿元。
实际上,这个数字只包含直属央企控股的公司,如果把央企参股的公司一并计算其中,账面收益将更大。
作为一个国家的部分命脉行业,央企对于控股持有的这些上市公司股权,即使在锁定期满之后,也不一定会减持,甚至还会增持,但对于这种账面上收益的计算,却并不是毫无意义。
细数因股改账面收益最大的直属央企,中石化集团首当其冲。作为两市曾经的最大航母,其持有的中石化(600028.SH)在昔日市场中的地位无人能及,而支付对价后近128亿股可流通,直接奠定了中石化集团账面收益的基础。加之目前每股8.4元与股改前每股净资产2.64元的巨大价差,使得中石化集团的账面收益达到3499亿元,这占到上述59家直属央企总收益的65%。
位列二三位的是宝钢集团和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二者因宝钢股份(600019.SH)和长江电力(600900.SH)的股改,分别获益496亿元和307亿元。除此之外,排列前10位的都是耳熟能详的大型央企,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持股并不多,但由于华侨城A(000069.SZ)目前每股21.9元股价与股改前每股净资产2.22元的巨大价差,使得华侨城集团也名列前十,位列账面收益榜第六位。
与此同时,央企因股改获益还不仅体现在持有股权可流通以及估值标准变化上,有的则还因股改增持获利。最有名的就是宝钢集团,其在股改之初根据不高于4.53元的增持承诺,曾分两次共计40亿元增持宝钢股份(600019.SH),根据昨天7.71元的收盘计算,增持收益超过32亿元。
但并不是所有的央企都因控股上市公司股改而账面获益。
数据显示,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因支付上海电力(600021.SH)对价,持股绝对数大比例下降,而目前二级市场价格也并没有高出原每股净资产价格多少,使得账面收益缩水达13.58亿元,位列倒数第一。
另外,控股上市公司目前二级市场的股价低于股改前每股净资产价格,也是部分央企账面缩水的重要原因。因旗下的华银电力(600744.SH)和深康佳A(000016.SZ)股价依然低于每股净资产,导致中国大唐集团和华侨城集团的账面价值缩水严重。 (责任编辑:郭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