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公司11月份用户分析
公司2006年11月新增用户达到130.3万户,是仅次于1月份(130.6万户)的次高点。不过联通新增用户占总增用户量(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比例还仅有21.83%,仍旧没有任何改善的迹象。
2006年11月,公司新增C网用户为37.3万户,为16个月来新高,也是连续三个月站在30万户以上。不过,在我国每月新增550~600万移动用户的今天,公司司新增C网用户占比实在还是太小。
关于近期“单向收费”传言的评价
我认为,移动运营商正在实施事实上的“单向收费”,宣布不宣布意义不大,并且短期内直接宣布实施“单向收费”的可能性不大。
因为,监管部门一贯否认我国将会实行“单向收费”;目前移动运营商已经通过各种“套餐”收费形式基本上实现了事实上的“单向收费”;移动运营商收入对于“单向收费”的敏感性已经大大降低;移动通信领域最大的问题是未来的3G建设与运营策略,不会强制推行“单向收费”来搅局的。
由于目前海内外整体运营商估值在提高,按照公司2008年每股收益0.18元计算,给予公司18~20倍合理市盈率区间,公司目标价位调整到3.42元-3.60元。调整公司评级为“中性”。
一、公司11月份用户情况评价
2006年12月20日,中国联通(600050)公告了移动用户增长情况。从数据中可以看出:
1.公司移动用户增长走出本年度低谷
统计显示,公司2006年11月新增用户达到130.3万户,是仅次于1月份(130.6万户)的次高点。而从月度增长情况看,在2006年9月份走出负增长之后,11月增幅达到11.18%,显示出公司用户增长情况逐步走出低谷,走出连续负增长情况。
不过我们还应该看到,联通新增用户占总增用户量(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比例还仅有21.83%,仍旧没有任何改善的迹象。
公司2006年月度新增用户数量变化
2.公司月度新增C网用户年内新高
2006年11月,公司新增C网用户为37.3万户,为16个月来新高,也是连续三个月站在30万户以上。显示出,公司在改变C网营销策略,并于SK电信建立战略联盟后,新的战略效果已经略有显现。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我国每月新增550~600万移动用户的今天,公司司新增C网用户占比实在还是太小。
3.预付费用户增长仍旧不太明显
我国移动用户发展到今天,新增用户主要集中在预付费用户上,中国移动平均每月新增预付费用户超过410万,后付费用户平均仅为27万。而中国联通的新增用户还主要是后付费用户为主,G网平均每月50万户,主要原因是差别定价,也就是联通的价格比移动便宜所致,并没有显示出较强的市场综合竞争力。
二、关于近期“单向收费”传言的评价
日前,南方某报纸传言从2007年1月1日开始,我国移动通讯将实行“单向收费”。而在006年12月20日,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在出席中国电信集团2007年工作会时表示,“信息产业部将进一步推进资费改革,鼓励企业实行单向收费。”他还表示,目前,各地移动运营商中有50%左右已经实现了单向和准单向,即使双向收费的也在往低资费方向发展。奚国华说,简单宣布双改单是不现实的,但政府鼓励企业实行单向收费。
我认为,移动运营商正在实施事实上的“单向收费”,宣布不宣布意义不大,并且短期内直接宣布实施“单向收费”的可能性不大。
因为:
1.监管部门一贯否认我国将会实行“单向收费”。以前由于出现单向收费传言导致中国移动运营商在港股价暴跌,信息产业部高层不得不亲自到港辟谣,有此前车之鉴,我国近期内出现真正政策宣称的“单向收费”可能性不大,即便是投资者对于“单向收费”这件事已经有了比较理性的理解。
2.目前移动运营商已经通过各种“套餐”收费形式基本上实现了事实上的“单向收费”。比如有些地方的一块钱无限制本地接听,北京的最低可达0.02元/每分钟的接听费用等等。未来,移动运营商还会通过各种各样俄套餐形式来完成事实上的“单向收费”。
3.经过前几年的价格调整,我国移动通信的费用一直在逐步走低,再加上新增用户大部分都属于底端用户,因此目前移动运营商收入对于“单向收费”的敏感性已经大大降低了,在这种情况下,前段提到的事实上的单向收费已经基本上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4.目前,移动通信领域最大的问题是未来的3G建设与运营策略,在这个节骨眼上监管层虽然鼓励,但是不会强制推行“单向收费”来搅局的。
三、综合评价
由于目前海内外整体运营商估值在提高,按照公司2008年每股收益0.18元计算,给予公司19~20倍合理市盈率区间,公司目标价位调整到3.42~3.60元。
调整公司评级为“中性”。
(责任编辑:吴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