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速较2006 年将明显放缓,出口增速在外需减弱的情况下会继续回落。
今年我国的外贸进出口在延续了去年“出多进少”特征的基础上,呈现出“V”字型走势。特别是三季度出口增长出现强劲反弹,再次回到30%以上的高位,这主要归功于8月份公布的企业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所产生的抢关效应。
外部经济环境谨慎乐观。美国目前在房地产走弱的情况下,经济增长有所回落,但油价的下跌和紧缩政策的中止及股市再创新高,无疑对美国消费起到一定支撑作用,欧盟和日本在出口增长的带动下,经济也出现温和增长。
国内需求强劲仍能支持中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资本价格、资源品价格和劳动力价格扭曲偏低导致了投资回报率的高估,刺激了投资的过度增长。因此,我们认为明年政府会开始逐步理顺这些扭曲的价格,提高利率和土地、能源的使用价格,来使投资增长回归到更加理性和合理的区间,保持在20%~25%左右的增长幅度。
从消费来看,一方面政策取向非常有利于消费稳步增长;另一方面,消费升级和城市化进程也是促进消费增长的实实在在的有利因素。此外,人民币升值对于拉动内需和消费也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明年消费增长有望保持在今年下半年13%~14%左右的增长水平。
矫正内外失衡乃当务之急。进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和人民币升值是两项重要的调节措施和工具。有利于改善我国出口商品结构,资源类产品出口将减少,机电产品出品将有所提高,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同时我们认为,人民币升值幅度会在3%~5%左右。这也将提高国内消费水平,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大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预计2007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速较2006年将明显放缓,出口增速在外需减弱的情况下会继续回落,进口在国内需求仍然旺盛的背景下会与今年大体持平,顺差总量将由扩张转向收缩。
一、2006 年V 型走势凸现顺差继续扩大
今年我国的外贸进出口在延续了去年“出多进少”特征的基础上,呈现出“V”字型走势。特别是三季度出口增长出现强劲反弹,再次回到30%以上的高位,这主要归功于8月份公布的企业出口退税税率政策的调整。
从统计数据来看,由于上述因素的影响,三季度出口增速远远大于进口增速,顺差增幅屡创新高,净出口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对外贸易依存度也随之高升。继2004年我国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后,2005年达到14221.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2%,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12726.1 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3%,增速高于去年全年1.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6912.3亿美元,增长26.5%;进口5813.8亿美元,增长21.7%。进出口相抵,实现顺差1098.5亿美元。与去年全年顺差水平大体相当。我们预计今年全年外贸进出口增速会超过25%,接近2万亿,实现三年翻一番,顺差增长50%左右。
一般贸易增速超过加工贸易,凸现出口贸易方式结构转变。前三季度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5471.8亿美元,增长25.3%,加工贸易进出口5961.7亿美元,增长21.8%。出口贸易方式结构转变同时也意味着两点重要意义,一是吸引外资导向的转变,加工贸易增速的放缓说明我国引进外资方向的转变和力度的减弱,因为加工贸易主要是港、澳、台资企业的“三来一补”;二是国内企业自主创新性增强。
两大主力引领出口高增长。在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出口与去年相比有所减缓,但仍占主导地位。前三季度,我国机电产品出口3884.2亿美元,增长29.9%,比总体出口增速高出3.4个百分点,占同期出口总值的56.2%,比去年末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1591.7亿美元,增长34.6%;机械及设备出口1320.8亿美元,增长24%;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958.9亿美元,增长30.6%。
传统大宗商品出口增势出人意料。其中,服装类商品在巨大贸易摩擦的背景下取得了高于去年的增幅,有些在意料之外。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695.9亿美元,增长27.6%,比上年提高7.7个百分点;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360 亿美元,增长18.2%;鞋类出口164.3亿美元,增长15.8%。
机电产品进口是重头,初级产品和汽车进口增长快。前三季度我国工业制品进口3105.4亿美元,增长25.1%;占全部进口总额的58.4%;其中汽车进口16.5万辆,增长43.2%,由于去年基数较低,增幅高出去年进口增幅近20个百分点;高新技术进口增长28%,进口初级产品1416.5亿美元,增长31.6%,主要是原油、成品油进口增长加快,1~8月份,我国原油、成品油进口分别增长51.5%和79.1%。
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增长强劲,但进口增速有所减缓。我与前六大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额均超过千亿美元规模,与欧盟、美国的双边贸易分别突破2000 亿美元。2005 年,欧盟继续保持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欧双边贸易总额1944.4 亿美元,增长23.3%。美国是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美双边贸易总值达1915.1 亿美元,增长24.8%。同期,日本是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日双边贸易总值1509.7 亿美元,增长12.3%。此外,前三季度内地与香港双边贸易总值为1167.5亿美元,增长23.3%;与东盟双边贸易总值为1163.3亿美元,增长23.1%。
从统计数据来看,前几大贸易伙伴的进出口增长率都低于整体水平,这也就意味着我国过分依赖主要贸易伙伴的格局逐步得到改观。出口对象多元化取得成效。当然这并不说明前几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会下降。我们认为在整个世界经济格局不变的情况下,美、欧、日、东盟在我国外贸进出口中仍将占有重要位置。但其他进出口市场的开拓发展必将增强我国外贸抵御某些国家经济风险的能力。
二、外贸顺差居高不下的原因
外贸大幅顺差的原因从现象上看就是出口增长速度仍然较快,接近30%,而进口增长速度大幅放缓,两者相差10.8个百分点。探究其中原因,我们认为:
从出口方面来看,一是世界经济仍处于景气周期中,我国主要贸易伙伴,2005年前两个季度,美国经济在国内需求拉动下继续稳步增长,按年率计算分别增长了5.6%和2.6%;日本经济摆脱低迷,按年率计算分别增长了3.3%和1%;欧元区经济温和增长,同比分别增长了0.4%和1.2%,从而为2006年我国出口增长提供了良好的保证,特别是对美国和欧盟的出口增长都达到25%左右,截止到1~9月份,对两者的总顺差已达到1645.5亿美元。
二是国际产业转移导致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新的出口增长点不断涌现。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外资企业成为我国出口增长的主体,在我国总体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攀升,达到58.04%;另一方面,出口产品结构升级。从最初的传统大宗商品到上世纪90年代以家电、视听类产品为主,过渡到21世纪在保持家电、视听、电工器材和机械基础件等传统产品40%左右快速增长的同时,在国家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作用下,加大了以信息通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产品,如计算机、移动通信设备、显示器和数码相机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较大的产品出口,2006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30.6%,比总体出口增速高出4.1个百分点,成为新的出口亮点。
三是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刺激我国下半年出口增速出现反弹,顺差创出新纪录。由于9 月14 日之前签定的合同,在12 月14 日之前报关出口仍在享受调整之前的优惠政策,导致出口企业抢先报关,赶在出口退税之前加大了出口力度。
三、2007 年内外形势分析及展望
1、外部经济环境喜忧参半
就全球经济和我国主要贸易伙伴而言,增速较今年有所回落,总体有望保持平稳增长。
世界经济自2002年走出低谷以来,连续四年保持快速增长,2006年在美国、欧盟和日本经济的带动下,稳步增长的总体态势不会有大的改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今年9月份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预计,2006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5.1%,略高于上年的4.9%。但世界经济运行中潜在的风险不容忽视,特别是美国2007年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导致明年全球经济增长将低于今年,IMF 预计明年全球经济增长为4.9个百分点。虽然IMF下调了发达国家增长的预期,但调高了对新兴国家和地区的预测,特别是近年来增长较快的非洲、亚洲(四小龙除外)及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分别提高了0.5、0.7和0.7个百分点。
美国:2006年以来,美国经济呈现出明显的前高后低的走势。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达到5.6%,比去年同期提高3.8个百分点,为2003年第四季度以来的最大增幅。在利率提高、房地产市场降温以及能源价格持续走高的影响下,第二季度美国经济增长率大幅下降到2.6%,不及第一季度增幅的一半。三季度以来,美国的房地产市场继续呈现走弱的态势,负财富效应有所显现。随着消费增长的减速,物价上升速度开始减缓。种种迹象都表明美国经济回落的态势越来越明显。从消费者信心指数和PMI指数等先行指标来看,都出现走弱迹象,因此短期内美国经济回落在所难免。但我们认为美国经济并非一无是处,会陷入衰退境地,我们对美国经济仍持较乐观的态度。
一是消费者信心虽有所回落,但目前仍在高位。特别是能源价格的下跌带来积极影响:美国9月CPI和PPI环比均大幅下降,说明美国通胀压力有所减轻。油价下跌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美国消费支出的增加,提升了消费者的信心。此外,股票市场的连创新高无疑也给美国市场消费者打了一针强心剂。
二是美联储加息可能性减小。高涨的能源价格和持续旺盛的消费使物价增速不断走高。但随着消费开始呈现走弱态势,美国的通胀压力正在减弱,CPI 和PPI呈现出高位回落的趋势,核心CPI 的走高也不过是惯性上升。我们相信,随着消费增长的进一步减速,物价增速有望进一步降低,通胀减弱的局面已经趋向明朗。这也使得美联储未来出台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三是美国两个重要经济指标:失业率和耐用品订单量仍处于近几年来的最好水平。9月份美国失业率为4.6,依旧维持在低位运行,耐用品订单量增长7%,尚未表现出恶化的迹象。因此,我们认为,这次经济回落将十分温和。
四是美国财政赤字明显下降。在9 月30日结束的2006财政年度里,美国政府财政赤字总额为2477亿美元,比2005 财政年度的3190亿美元下降了22.3%,财政状况明显好转。实际上,到2006财政年度美国政府已提前三年达到了美国总统布什将财政赤字削减一半的目标。
综上分析,我们认为,美国经济增长会温和地回落,而不至于陷入衰退境地。
日本:从2002年初开始日本经济虽然跌跌撞撞,几经周折,却始终在增长的轨道上缓慢行进,而且至今看不出有衰退的迹象。
从数据来看,此轮增长主要是由出口强劲拉动的。截止到2006年8月,日本贸易顺差比2001年同期增长近一倍。此次增长并没有从出口过渡到消费,而是由出口一直唱主角,季节调整后零售额月同比并没有明显上升的趋势。旺盛的出口刺激企业的投资,投资增长率始终保持两位数,投资又促进出口,形成出口和投资的良性循环带动了日本经济增长。
此外,日本国内消费复苏缓慢,迟迟未能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究其原因,是多数企业宁肯将利润投入设备更新和技术开发,也不愿意大幅度提高职工工资,加上合同工和临时工增加,客观上压低了在职职工的工资升幅,因而出现投资和消费一高一低的局面。
因此,对外贸易成为日本经济的风向标。特别是中国方面对日本经济增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欧盟:作为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欧元区经济增长依然温和稳固。欧元区今年第二季度GDP环比增长0.9%,同比增长2.7%,创下五年来最大增幅。目前,欧元区德、法两大经济体经济增长势头良好。由于全球贸易增长迅速,今年德国的出口额预计将增加10%,而德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出口。与此同时,由于德国政府计划从明年1月开始提高增值税,预计今年下半年国内消费将有所增加,因此今年将是德国经济自2000年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随着经济增速加快,德国失业率有望继续下降,今年可望降低0.75个百分点,降至10.4%,预计明年将进一步下降至9.9%。今年德国政府的预算赤字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降至2.4%,这将是德国预算赤字比例自2002年以来首次低于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的目标上限。明年这一比例有望降至1.4%。同时,由于近期石油价格大幅下跌,欧元区9月份的通货膨胀率从8月的2.3%降至1.7%,为2004年3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也是2005年1月以来欧元区通胀率首次低于2%的控制目标,表明欧元区通胀压力有所减轻。数据显示,受欧洲央行加息和美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欧盟委员会近期调低了欧元区今年下半年及明年的经济增速,并预测欧元区第三季度经济增长率将在0.4%~0.8%之间。尽管经济增长预期降低,但欧元区综合零售信心指数一年多来呈现快速上升的走势。在投资增长强劲、内需复苏及出口需求稳定的支持下,欧元区经济增长前景依然乐观。
2、国内需求强劲仍能支持中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1)投资仍具有较强的内在动力。今年上半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达31%,在政府采取各项政策措施,特别是行政手段后,8、9月份投资有所回落。目前已处于合理区间内,但投资反弹的动力仍然存在。一是地方政府政绩观念根深蒂固,不易改变,同时中央项目增长加快,明年又是党的十七大召开的时间,一些所谓政绩工程、民心工程还会上马;二是今年企业利润大幅上涨,自有资金充足,扩大再生产动机强烈;1~9月份,我国工业企业利润增幅近30%,属于增长较高的年份,因此固定资产投资来自于企业的自筹资金比例也随之升高,截止到9月份,企业的自筹资金在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的比重比去年同期高出2.1个百分点,达到56.17%,即投资的大部分资金是来源于企业自身。企业有了钱,自然会有扩大规模的冲动;三是银行追求盈利,放贷意愿较高。特别是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大量上市,上市后他们更具有盈利的动机和压力,加上现在商业银行的存贷差巨大,达9万亿元之多,而目前银行的盈利模式仍比较单一,这就导致银行更倾向于给企业放贷。
(2) 投资的地区格局、行业格局合理,基本符合十一五规划取向。
从投资的地区格局看,中、西部地区增长较快,而东部地区增长较慢,这是符合国家地区平衡发展的政策意图的,而从投资行业格局看,国家重点发展的基础设施、能源、交通运输和金融等服务业投资增长较快,重要控制的项目增长放缓。因此我们认为,控制投资增长效果将比较有限。
其实,归根结底,我们认为还是由于资本价格扭曲偏低(低利率)资源品价格扭曲偏低(低土地、低能源价格等)劳动力价格偏低(低工资、低福利)导致了投资回报率的高估,刺激了投资的过度增长。因此,我们认为明年政府会逐步理顺这些扭曲的价格,提高利率和土地、能源的使用价格,来使投资增长回归到更加理性和合理的区间,保持在20%~25%左右的增长幅度。
从消费来看,一方面政策取向非常有利于消费稳步增长。 一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三是财政支出更多地投向社会保障、更多地投向社会公益事业、更多地投向转移支付,用于完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改善居民消费预期。
另一方面,消费升级和城市化进程也是促进消费增长的实实在在的有利因素。此外,人民币升值对于拉动内需和消费也具有积极作用。我们预计,人民币升值幅度会在3%~5%左右。因此,明年消费增长有望保持在今年下半年13%~14%左右的增长水平。
3、矫正内外失衡乃当务之急
作为一个国内市场广阔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外需比重不宜过大,否则一方面容易遭到国外贸易保护主义的诟病和报复,另一方面外需波动亦容易造成经济的大起大落。目前我国外贸依存度高达70%以上,内外失衡的迹象已非常明显。如果外部经济出现风吹草动,我国经济增长也会存在巨大的风险。此外,巨大的贸易顺差也将增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并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因此,今后在处理外需与内需的关系问题上,要采取更加均衡的战略,将“千方百计扩大出口”转向加快启动国内需求,促进外需与内需协调发展。
同时,近几年来我国投资增长持续高于消费增长,投资消费严重失衡成为影响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最大的不稳定因素之一。投资和出口的波动性较大,在三大需求中,消费是稳定经济增长的基础,只有消费拉动型的经济才是可持续的。因此,我国应着力扩大消费需求。
另一方面,从这几年外贸增长状况来看,进出口增速已经连续三年保持在30%以上的高增长,近两年也接近30%。同时,我国外贸的迅速增长主要是靠数量扩张实现的。低端产品多,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少,缺乏核心竞争力;高污染、高物耗、高能耗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外贸数量扩张反映在国内经济运行与对外经济运行的关系上是外贸依存度的持续上升,贸易条件的不断恶化。削减贸易顺差,降低外贸依存度还是要转变出口增长方式。因此,传统的简单的数量增长应该不再是我国各行业出口追求的目标,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实现出口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一方面要保持出口增长,充分重视外需对国内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另一方面,要积极调整出口结构,增加进口,更大限度地发挥内需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切实转变增长方式,努力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因此,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 2007年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速较2006年将有明显放缓,出口增速会继续回落,进口与今年大体持平,进口增长20%~25%,出口增长15%~20%,顺差有1300亿美元~1400亿美元左右, 贸易顺差将由扩张转向收缩。
收藏本文,请发1210到958868306(移动)/92190906(联通)。 (责任编辑:丁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