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成功得益于一个简单的公式:廉价土地、工作热情高而又顺从的工人和宽松的环境标准,这吸引了大批外国投资商。深圳1200万的总人口中有700万是农民工,这与上海1800万人口中只有200万到300万农民工形成对比。 深圳成了中国经济奇迹的一个真实和具有象征意义的心脏。
然而现在,对中国其他城市来说,深圳与其说是一个模式,不如说是对“经济增长高于一切发展模式”的局限性的一个预兆。
尽管中国许多地方都存在着劳动条件差的问题,但深圳的大型工厂还是在工人中被冠上无情的名声。艰苦的工作条件反过来促使工人争取更短的工作时间和更高的工资。
在中国的经济计划中,深圳的处方越来越不被看重:太无情、太浪费、污染太严重、对农民工的依赖太重。“这条道路现在走进了死胡同。”经济学家赵晓列出深圳的问题后说,“不能指望用投资这一件好事来掩盖其他问题。”
随着深圳模式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相对发达的中国东部地区的其他城市正努力把自己与深圳区分开来,强调为工人提供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也更加注意环保。
“一些内陆城市已经开始为农民工提供社会安全保障,包括养老金和其他保险。”中国社科院专家王春光(音)说,“在成都,户籍管理已放松了,农民工孩子的教育问题获得了更多的关注。”
当然了,农民工仍然会来深圳,主要是被工作机会所吸引,他们勇敢地面对可能等待自己的艰难生活。其中一些人身陷穷困,更多人很快对这里感到失望,回家去了。由于工人短缺严重,深圳工厂最近把生产线上的工资上调了20%。
来自湖北的19岁的余迪(音)只有初中文化。他每天工作11个小时,每星期6天,工作就是从卡车上装卸很重的盒子,每月工资只有80美元,住在一间昏暗而污秽的集体宿舍里。“我唯一后悔的事情就是在学校时没用功学习。”他说。
“深圳可能看起来很繁荣,”一名工人说,“但这是一个令人不顾一切的地方。▲(摘自12月19日美国《纽约时报》,原题:中国的成功故事因自己的经济增长而窒息,作者霍华德·弗伦奇,陈一译) (责任编辑:崔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