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临世界船业之巅 中国造船业最缺国内用户支持
不久前,我国南方一家国有造船企业迎来了建厂50周年庆典。庆典仪式上,来自马来西亚的船东一改东方人传统的含蓄,毫不吝惜地用足溢美之词盛赞这家企业,尤其是对中国企业船舶制造水平以及诚实守信的精神表示钦佩。 据悉,在此次庆典上,马来西亚船东又与该厂签订了过亿元的造船合同,并且表达了与其长期合作的意愿。
据记者了解,这样的情景不仅在南方船企中发生,北方的船企也上演同样的情景。目前,无论是在中国南方或是北方的造船企业里,肤色各异的船东随处可见。中国从南到北的船舶制造企业,制造了几乎世界上所有的船型,这其中包含了平均每隔2个小时就有一艘下水的小型灯光渔船,也有交船期已经排到2009年的超大型油轮(VLCC)。
可以说,随着中国船舶工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船舶制造业得到了世界的认同与信赖,中国也正在逐步发展成为造船大国,但发展的同时,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也随之出现。
中国船以出口为主
据统计,今年1~9月,我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554亿元,同比增长63%;出口船舶完工量69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7%,占造船完工总量的82.9%。另据统计,2005年我国出口的船舶数量与金额分别为13.6万艘、45.8亿美元,同比增长56.2%、45.9%。其中,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的船舶占绝大部分,价值41.7亿美元,增长37.7%,占出口总值的91%。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中国船舶制造企业手持船舶订单中80%以上是出口船。与此同时,随着中国海上贸易的增加,中国船东手上的船舶绝大多数却是由国外企业制造,这种状况耐人寻味。
造船业被称为“面向海洋的装备制造业”,这是因为船舶制造业不仅为海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装备,也为世界贸易的往来提供了必需的平台,也是中国实现和平崛起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中国是世界贸易大国,中国有必要拥有与之相匹配的船舶运输能力以及制造能力,这不仅有利于中国的能源、贸易运输安全,也有利于提高中国船舶制造业整体水平,增强国防安全水平。
此外,造船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带动作用。据测算,每产出一万载重吨民用船舶,需其他工业部门投入的物料有钢铁3942吨、有色金属22.5吨、油漆52.5吨、电缆电线7万米、内燃机6397马力、发电机388千瓦等。因此,中国船舶工业重大装备的国产化及发展,可以直接带动国内各配套行业的发展,对全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及影响。
成为世界第三大造船国
根据中国船舶行业的权威统计,去年中国造船完工量121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2%;新承接船舶订单169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7%;手持船舶订单396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8%。而按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对世界造船总量的统计数据,以载重吨计,中国造船完工量、承接新船订单和手持船舶订单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7%、23%、18%,其中承接新船订单首次超过日本而位居世界第二。
今年1~9月,中国造船业三大指标(完工量、新订单、手持订单)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5.7%、30.0%和22.1%,其中新承接船舶订单292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54%;手持船舶订单612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5%;造船完工量833万载重吨,同比下降7%。
我国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造船国,如今已有超越日本成为第二大造船国的趋势。据了解,从上世纪70年代起,中国船舶工业就开始采取了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并举的发展思路,使我国目前在主力船型的开发和设计方面已具备了自主创新的能力,并在高技术、高附加值船型的开发、设计上取得突破。
在当代船舶工业中,有四种最具代表性的大型高技术产品,即液化天然气船(LNG)、超大型油船、超大型集装箱船(ULCS)和豪华客船。由于这些船舶制造工艺复杂、技术研发难度大,制造技术的掌握对于提升船舶工业制造业水平具有举足轻重意义。可以说,能否设计、建造这四种船舶,是衡量一个国家船舶制造水平和能力的重要尺度。
中国造船具备国际水平
值得肯定的是,中国目前已经具备了一批具有国际制造水平的企业,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就是其一。据了解,作为国内船舶业的龙头企业,多年来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掌握了多项船舶制造关键技术,共有13种型号、48艘500余万吨船舶与海洋工程首次实现国产化。这其中主要有30万吨超大型油船(VLCC)、11万吨成品油船/原油船、5668TEU集装箱船、4250TEU集装箱船、15万吨级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和400英尺水深自升式钻井平台等等。通过这些装备的国产化,该企业实现了大型、高附加值船舶与海洋工程产品的“国轮国造”,新增收入200亿元,节省外汇25亿美元。
此外,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也是国内船舶制造代表企业之一。据了解,该企业具有70多年的造船历史和丰富的造船经验,为国内外船东建造过各类大中型集装箱船、LNG船、LPG船、化学品船、滚装船、浮式储油轮、成品油轮、原油轮、散货轮、客船、特种工作船、军舰和军辅船等共计3000多艘。产品远销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和北美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众多船型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5668TEU集装箱船。据了解,5668TEU集装箱船的船价约为7万吨散货船的3倍,是7.2万吨油船的2倍,效益非常好,目前世界上仅有少数几家船厂有能力设计和建造。我国企业对5668TEU集装箱船的成功开发和建造,实现了我国船舶工业在该领域零的突破,同时我国制造的该类船舶产品的各项技术指标也全面达到了当前国际先进水平。
据了解,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5668TEU集装箱船的开发和建造,完全实现了自主开发、自主设计、自主创新。该船具有航速高,船舶航运经济性好,环保性强等特点,噪音、污染完全可以满足国际造船规范新要求,符合绿色造船需要,船舶建造质量、周期达到国外先进船厂的水平。船型以优良的总体性能、航运经济性,在国际、国内船舶市场上具有良好的竞争优势,获得了批量船舶的建造订单,对行业的发展影响重大。
此外,中国优秀的船舶制造企业还有很多,如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武昌造船厂等等,这些企业的发展提高了我国船舶工业的整体水平。
船舶业发展不缺政策
未来10年是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的船舶工业需要抓住机遇,通过制定并实施船舶工业发展规划,以提高造船工业整体水平、促进船舶工业可持续发展。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中央已经明确指出中国船舶工业是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发展优势显著的产业,也已经得到了国家有关层面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国务院也在日前审议并通过《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根据《规划》,今后中国船舶工业发展将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深化改革,促进体制创新和管理升级,提高生产效率;二是进一步优化船舶工业组织结构,整合产业资源,提高运行效益;三是大力开展技术创新,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和船用设备配套能力;四是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鼓励企业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五是加强船舶工业人才队伍建设。
另据了解,在上述规划通过不久,国防科工委也出台了《关于加快建立现代造船模式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指出,加快建立现代造船模式是中国船舶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选择,也是直接关系我国造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同时,《意见》也提出了我国建立现代造船业的基本方向、总体要求、实施要点以及相关保障措施等等。
可以说,相关政策的出台,不仅是基于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的需要,更多是指出了当前中国造船业所面临的日益严峻的国际竞争环境,是国家有关部门在政策层面上给予了中国船舶工业发展极大的支持。当前,中国的船舶制造业不仅要面临日、韩企业激烈的竞争局面,而且还面临着市场变化、材料设备价格上涨以及汇率变动等一系列风险的考验。
随着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这些不利因素可能也是中国船舶工业不断发展的动力所在。而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实际上是表明了中国将成为世界造船强国的决心。
国货有待国人支持
时光回溯到10年前,有多少人能够预测到中国的船舶工业能够取得今天这样举世瞩目的成绩?如果说当时中国的船舶制造业还略显稚嫩,但是回顾整个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中国船舶工业取得的重大突破,多数都是因为承接国外订单而实现的。
以超大型油轮为例,实际上中国造船业内很早就有“国油国运、国船国造”的呼声,然而国内船东却一度放弃了超大型油轮的建造。这其中,虽然有中国造船业发展尚未成熟的因素,但实际上原油需求方的态度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某种程度上说,由于他们对国内企业缺乏足够的信赖和认识,延缓了中国造船业的成熟与发展。
据了解,随着中国船舶工业的快速发展,国内的船东已经开始把目光转向国内的船舶制造企业身上,但似乎这种支持来得还是迟了。由于国内船舶制造企业缺少国内船东早期的支持,现在的船台、船坞上排得满满的是来自世界各地的订船,使国内船舶制造企业的产能面临挑战。
中国是船舶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强国,与世界造船强国韩国、日本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如在工作量分配、施工管理等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此外,中国的船舶配套设备企业也与欧洲企业的制造水平有一定距离。但业内人士认为,这些并非是阻碍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的根本性因素,中国船舶工业距离世界造船强国所欠缺的正是有关方面对国产设备的正确认识及信赖。因为目前中国的船舶工业已经形成发展规模,船舶制造企业也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船舶工业发展也已经得到国家的政策支持。
造船业与船东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而船东与货主之间亦是如此。在市场引导下分配资源的今天,选择本无可厚非,然而国内船东缺少对国产船舶的正确认识及信赖,这绝对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船舶制造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辐射意义,因为它的发展将带动船用齿轮箱、船用曲轴、船用推进器等相关行业的发展。这些相关产品的升级换代,又提升了我国制造工艺的进步,而中国制造水平的整体提高又反过来促进船舶工业跨越发展。因此,对国产设备正确认识及信赖,这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企业行为,而更应是国家意志和全民共识。
如果说,今天中国船舶制造业取得的成绩是人们过去未曾预料的,那么在得到全社会的支持下,有谁又能说未来中国的船舶制造业不能够站到世界之巅?
国内主要制造企业
中船重工: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船重工)是经国务院批准,在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资产经营主体,由中央管理。
中船重工是我国船舶工业的骨干力量,拥有48个工业企业、28个科研院所、15个控股、参股公司,分布全国20多个省市。其中包括驰名中外的大连造船厂、大连造船新厂、渤海造船厂、山海关船厂、北海造船厂、武昌造船厂和中国舰船研究院以及中国船舶贸易公司、中国国际海洋石油工程公司等。
大连船舶重工: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连船舶重工),是由原大连造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和大连新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整合成立,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控股的特大型综合性造船企业,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建造产品最齐全、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船舶总装企业。
大连船舶重工是中国最早建造10万吨以上大型船舶的船厂,建国以来先后为国内外船东建造各种类船舶2700艘,创造了中国造船史上60多个“第一”。大连船舶重工先后开发和设计建造了代表中国造船能力的30万吨超大型油轮(VLCC)、代表中国造船技术水平的5668TEU集装箱船和代表中国造船管理水平的23万吨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等标志性产品,以及多用途集装箱、成品油轮、滚装船等。
沪东中华造船: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下属五大造船中心之一,是既造军用船舶、民用船舶,又造大马力船用柴油机和大型钢结构的综合型企业集团。公司具有70多年的造船历史和丰富的造船经验,为国内外船东建造过各类大中型集装箱船、LNG船、LPG船、化学品船、滚装船、浮式储油轮、成品油轮、原油轮、散货轮、客船、特种工作船、军舰和军辅船等共计3000多艘。
公司下属的子公司沪东重机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船用柴油机制造企业,生产的船用柴油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
上海外高桥造船: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是个年轻的企业,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麾下的骨干企业,是我国目前建设规模最大、技术设施最先进、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大型船舶总装厂。公司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中国船舶工业贸易公司、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出资组建,是一家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多元投资的现代化大型船舶总装厂。
公司的主要产品有:绿色环保型17.5万吨、17.7万吨好望角型散货船,10.5万吨阿芙拉型原油轮,15万吨、17万吨和30万吨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正在研发的主要产品有30万吨VLCC、钻井平台、大型集装箱船等。
江南造船: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前身是1865年6月3日创办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中诞生的一个集军事工业、科技研究和造船为一体的大型民族企业,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发祥地。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由江南造船厂改制成立的,为全国500强企业之一。公司建造的“远望”号远洋科学考察船和我国海军最先进舰艇,为海军建设、航天工业以及国防科研做出了重要贡献。
武昌造船厂: 武昌造船厂是中国内地最大的现代化综合性造船企业,隶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始建于1934年。工厂自行设计建造了1000m3液化气船,先后建造了国内最大的1750m3/h绞吸式挖泥船、5000吨级油轮以及海监船、渔政船、集装箱船、汽车滚装船、高速客船、豪华旅游船、旅游观光潜艇等。开发的产品涉及到大型桥梁、航天、水电、石化、冶金、高层建筑钢结构、港口机械、成套设备制造等众多领域。 (责任编辑:单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