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航母”级的公司上市,成为2006年的一大景观。姜建清率领的工行就是旗舰。
    率领工行上市,姜建清享受到了辉煌一刻。他的名字经常和许多“最”联系在一起。 工行总市值超过1万亿元,成为A股市场最大的上市公司,并跻身亚洲最大、全球前五大上市银行。
    除此之外,工行“A+H模式”是对传统体制和模式的一次重大突破,将促进工行实现完全市场化经营,并把中国银行业的一系列改革开放行动推向新高峰。“A+H”创造25项历史记录。
    银行业的改革万众瞩目,驾驭这样的航母,姜建清不可能轻松。
    他曾经吐露对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希望和忧虑,“银行的改制方案包括财务重组、成立股份公司、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乃至上市等内容”,但是,“完善公司治理才是商业银行深化改革的核心”。
    “外界如果以理想化的眼光来看待这个过程,就会很失望。改制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是没有终结的战争。”
    姜建清的棘手难题之一,是如何处理工行内部的重重矛盾,如何协调好员工对领导层的种种不满。自1997年起,工行开始撤并营业机构,精简营业队伍。到2005年,员工人数为36万人,比最多时足足少了35%左右。姜建清的目标是,继续“压缩二线人员规模,调整充实一线”。为了冲销呆坏账,工行每年利润中的大部分被提留。这意味着员工的奖金福利大幅缩水。
    这都使姜建清饱受指责,但他极其坚韧地推行改革,上市无疑是阶段性的胜利。
    不过,姜建清说:“我不认为改革有什么突破点,很难想象一个东西突破了,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搞商业银行就是跑马拉松,不是100米跑得快一点就行了,而是要持续地跑下去。”
    2006年,只是姜建清和工行这场马拉松长跑的又一个起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