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改是中国资本市场上发生的超级大事,它校正了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激发了大股东参与股价争夺的欲望,发展了无数政策性机构投资者,也最终引爆了这轮为期一年半的牛市行情。昨日,股指再度因工行、中行等国有控股巨无霸的牵引而暴涨,瞬间直达2452.43,离2500甚至3000仅一步之遥。
可以说,目前的股市已到了“万众欢呼尚主席,幸福真能从天降”的地步。甚至,连处于清欠保卫战中的“S股”也开始争相上演类似战斗机飞行员保命的“弹力座行情”,纷纷一飞冲天。
然而,并非所有的股票都那么牛气,“二八现象”仍然存在,股市投机仍旧猖狂,笔者的信箱里不仅接到了“1400名山铝散户股东”因受国资股东严重伤害而要求“声张正义”呼吁信,甚至还有人留言“救命”,声言他炒股已炒到了几乎要“家破人亡”!而在灰暗的角落里,更有ST集琦这样一直停牌的“重组中企业”。
股市里红火一片,空头几被消灭;股市外激战犹酣,山铝散户股东不断告状,而集琦集团的另一家大股东昂生医药集团更是和桂林国资委唇枪舌剑。原因是,在股改关键时刻,重组了桂林集琦近一年的董事长民营企业家张秋利辞职了。而刚刚担任独立董事两个多月的段应碧、苏明两位先生也随即宣布辞职!
公开的消息是,由广西证券重组出的国海证券要借壳,41%的集琦股份要转给索美集团,作为集团董事长的张秋利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迫出走北京且发表了“协议无效”等四大声明。显然,这位2004年以造福于农民的医药工程——“康农工程”而荣获“全国十大策划风云人物”被“策划”了。
可以看到,此时的张秋利,就像从战斗机里弹出保命的飞行员,他在北京落地了,带着一腔愤怒,因为他在那里战斗了近一年。而当初,他是被当作“重组英雄”迎入桂林的。甚至在今年四月年报中公司还称,为实现ST集琦2006扭亏,张秋利采取“资产减肥、机构瘦身、人员减薪、降低财务费用、降低折旧费用、降低管理费用、优化激励手段和提高销售收入”八大措施,同时结合公司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决心尽快把ST集琦发展成为一家“管理规范、主营业务突出、盈利能力显著的优质上市公司”。
那么,八个月过去了,机构瘦身、人员减肥、降低财务费用、降低管理费用等措施都已落实业绩也大幅度转好的情况下,张秋利董事长何以最后连公司的谈判都不能介入了呢?原因便在于“资产减肥”。因为在张秋利入住之初,他便承诺“集琦06年不扭亏,不拿公司一分钱工资、不报销一份差旅费”,自己注资数百万解决当时拖欠了8个月的工人工资,又筹资解决了银行欠款,为公司减免利息千余万,但桂林市政府承诺的注资解决大股东占用却至今没能到位。相反,在张秋利费尽心机为桂林集琦恢复了生产、理顺了帐务、清理了累赘、绘制好蓝图之后,他的利用价值没了,国资委便来说话了:“你实力不够,我们要收回公司的大权”!
因为根据相关协议,公司的一切重大决策必须通过两大股东协商解决,而最后,占集团49%股份的民营企业却完全被架空、闲置,只剩了在桂林国资委主导下“架空昂生”的协议上签字同意的权利。
纵观各类报道和笔者知道的信息,结论便是如此。桂林国资委等部门领导扮演了一个摘桃子的角色,全然不顾当初自己治出的“病人”重病时曾央求过“谁治好它谁便是我爹”的承诺。
和股权分置改出一个国资更具发言权的市场一样,这也是国资的胜利,张秋利就像当年的孙大午一样,被无端扔上了地方政府的祭坛。因为他不知道在“2006国际经贸友好论坛”上,一位著名学者曾说过:“在桂林和一群民营企业家讲课……我问了很多人,他们普遍对下一轮经济环境当中民营企业家生存状态不乐观。”
这是当地民营企业家的感觉,更何况张这是来自外地的民营企业家?桂林市只有桂林集琦、桂林旅游两家上市公司,又岂能让你一个外来的民营企业拥有最大的发言权?
就此而论,张秋利的昂生集团最终出局早已是铁定的了。即便是“十大策划风云人物”的桂冠也难以挽救这一结果。只是,从去年一个资不抵债的烂公司到如今股改冲刺中行将脱壳而出的“壳公司”,民营企业家张秋利费尽心机,功不可没,这一点,是谁都无法诋毁的。而集琦股民的期望,目前也便只能寄托于纯粹的政府行为了。
(责任编辑:崔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