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恢复IPO后的短短7个月时间里,中小板公司家数实现了翻番,规模上了一级台阶,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一年来的发展可谓顺风顺水。就在12月26日,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公司达到100家,而且目前的新股发行上市速度有望继续保持。 业内人士指出,这得益于市场的大转折、深交所自身的努力,也得益于监管部门、各地政府和中介机构的大力支持。
市场大转折带来契机
今年,方便优质中小企业上市的制度基础和市场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资本市场的大转折推动了中小企业加快上市进程。
最重要的当属股权分置改革。在全流通环境下,股改使中小企业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格局开始形成,股东“财富效应”初步显现,期待已久的股权激励机制得以实施,这些激发了中小企业的上市热情。
新的《公司法》、《证券法》实施,取消了一些改制方面的限制性规定,允许发起人出资方式多样化,取消了间隔一年才能再融资的要求。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实施了更为市场化的发行与定价方式,并且简化程序,取消一年辅导期和不能在发行上市前12个月内通过扩股引进新股东的要求,发审效率大大提速,截至12月23日,发审委共召开78次会议,首发64家,通过率达85%,也使得企业能够加快改制上市进程,比如中小板的得润电子、雪莱特,从提交材料到完成发行上市,仅用了3-4个月时间。
资本市场新变化更带来了二级市场交投的活跃,股价的高涨使中小企业板受益匪浅,市盈率、换手率、发行成本等相比境外市场也具有了明显优势,中小板吸引力大增。
“从严监管”保驾护航
每次出席中小企业上市仪式,深交所副总经理周明总是反复强调,中小企业板正打造“诚信之板”,新公司要以诚信为本、稳健经营。实际上,深交所对中小板实施“从严监管”的理念,积极探索制度创新,对于中小板逐步发展壮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公司监管方面,深交所奉行“有质疑必有反应,有违规必有查处”的观念,在2004年开板之初就严肃查处了江苏琼花国债投资信息披露违规事件,2006年对天奇股份选择性信息披露、德豪润达发生重大会计差错的违规行为进行了通报批评。另一方面,深交所还推出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诚信档案系统,使中小板公司诚信状况公开透明。这一系列措施初步树立了中小板“诚信之板”的市场形象,市场诚信溢价有所体现,投资者信心不断提升。
更重要的是,深交所通过监管方面的制度创新,初步构建了中小企业板的规则体系,从制度层面将投资者权益保护落到实处。尤其是今年以来,中小板相继推出了投资者权益保护指引、限售股份上市流通实施细则、澄清公告网上实时披露制度、募集资金管理细则、公平信息披露指引、中小企业板股票暂停上市终止上市特别规定等相关规则,社会反响相当良好。
深交所理事长陈东征认为,制度创新是中小企业板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事实上,正是通过这一系列的创新举措,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整体质量和形象得到提升,中小板发展的基石得以巩固,呈现出“又好又快”的良性循环。
培育服务求源头活水
构建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要求,为中小企业板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监管部门推进的发行监管制度市场化改革则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保荐机构的大力参与,也是中小企业板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在这些因素的背后,后备上市资源的培育与服务显得非常关键。深交所总经理张育军曾提出,优质的中小企业后备上市资源,是中小企业板块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
深交所几年来一直坚持开展中小企业培育服务工作,举办中小企业融资论坛,与科技部一起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与25个省市自治区的50多个政府部门签订实施合作备忘录。此外,深交所还开展全国性大规模调研走访,建立上市资源后备数据库,采取分类培育、专人跟踪的服务措施,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
通过与各地政府部门、中介机构构建培育服务网络及长效合作机制,后备上市资源培育服务工作取得了相当有效的成果,中小板能够在如此短时间内实现50家公司上市,也主要得益于此。
业内人士指出,三大因素仍将继续主导明年中小企业板发展,中小板快速健康的发展壮大仍可预期。 (责任编辑:郭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