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走麦城”的不在少数。为此,刚刚宣布中国首家门店试营业的百思买还没有机会证明自己的实力,就已经收获了无数“口水”。
国美、苏宁“竞争对手只有自己”的豪言将百思买直接划入了未来失败者的行列。 理由很充分:在中国很多地区,对价格的敏感度远远超过对服务的兴趣,而受价格导向和方便与否驱使的购买者几乎没有忠诚度。与此同时,国美、苏宁、永乐1000多家门店形成的巨网,抬高了百思买的进入门槛。
但是,看看这样的数字——百思买营业额是国美的6倍,利润却是国美的60倍——这家北美最大的家电零售商,仍值得国美、苏宁们为它的到来而紧张一下。
近距离观察百思买的门店,消费者将很容易折服于它对顾客接近偏执的体贴。
卖场里没有大量的彩旗和鲜艳促销标签对顾客的“信息污染”;不使用厂家派来的促销员,所有商品不是像国内家电连锁那样按品牌,而是按品类来陈列;在洗衣机的四周,会安排销售橡胶手套、晾衣架等周边产品;在数码相机的旁边搭售数码照片打印机……
百思买最好的盈利部门是一群专业电脑“特工”,他们将上门为消费者提供全套电脑支持服务,包括电脑升级、修复、清除病毒。在北美外出工作时,“特工”所使用的统一的交通工具是漆成类似警车模样的大众甲壳虫汽车。在中国,成本问题可能使交通工具降格。但是,这个部门同样承诺4小时快速响应,并实行统一收费标准。
这些细节会让消费者像爱上宜家一样爱上百思买。当然,百思买也有让供应商爱上自己的理由。
在过去的一年中,百思买将新店开张成本削减了10%,它不会使用收取进场费以提升单位店铺面积销售额这样让供应商生恨的手腕儿。相反,国内家电连锁业的盈利模式至今仍被业内统称为“飞行加油”,即拖欠供应商货款去开新店的低成本扩张模式。
在中国徘徊近3年,才开出第一家店,百思买以自己的谨慎表现出了对中国对手的足够敬畏。而种种创新模式引发的“蝴蝶效应”无疑将成为改变“游戏规则”的关键因素。百思买自信地说,这是中国同行们“改变的开始”。 (责任编辑:悲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