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2月中旬,河南省商务厅对外发布消息:自1983年以来,河南累计利用外资突破100亿美元。这其中,世界500强企业投资占据着重要位置。在境外资本潮涌河南的同时,省外资本也正逐鹿中原,仅浙商投资就达450亿元。 为探寻这些投资者投资河南的心路历程,本报特派记者兵分两路对他们进行了采访。
【境外投资者寻访】
走进世界500强
□经济视点报记者 刘九学 发自北京、上海
世界500强,一直是许多公司的成长梦想;世界500强,更是许多地方招商引资的主攻对象。有资料显示,截至目前,共有47家跨国公司投资河南,其中世界500强企业有33家,在这些投资河南的“世界500强企业”的中国战略中,河南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他们在河南投资兴业中有哪些收获,又遇到哪些问题?他们如何看待中部崛起战略下的河南经济发展的商机?12月18日至20日,《经济视点报》记者随同由河南省政协副主席陈义初带队的访问团,对在河南投资的6家世界500强企业的中国区总部进行了实地走访。
东芝:我们需要河南人才
2月18日,持续晴朗的北京却依然冷风袭面,但在北京东方广场日本东芝公司的会客厅里却是暖意融融。“老朋友,你还好吧?”当由河南省政协副主席陈义初带队的访问团一行走进会客厅时,东芝公司中国总代表平田信正先生快步走上前,紧紧地握住陈义初的手,表达其久违的问候。
2年前,陈义初在平高东芝公司调研时,无意中了解到日籍员工无法看到日本电视节目,就协调有关部门及时办理了电视接收手续。没想到,这件小事却传到东芝公司日本总部,他们对河南政府营造的投资环境由衷地表示钦佩。如今已经从河南投资项目尝到甜头的东芝已经把河南作为自己战略布局的一个重要部分。
6年前,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东芝公司在河南平顶山布下一枚棋子,这就是与河南平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合资的平高东芝高压开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高东芝),双方各出资625万美元作为注册资本,共同组建成目前中国国内高压开关行业规模最大的合资生产经营企业。
依托河南的资源优势,东芝公司的制造技术和管理经验,经过6年的发展,平高东芝的高压开关已经达到国内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骄人业绩,产品销售遍布全国20个省市的120个变电站。销售收入节节攀升,其中今年1~8月实现销售收入10.8亿元,利润2.1亿元。
看到良好的市场业绩,前不久平高东芝又进行二期扩建,项目总投资达2625万美元,投产后预计会增加年销售收入7.2亿元。届时,平高东芝年销售收入将达到20亿元,成为亚洲最大的高压封闭组合电器制造基地。
平田信正对平高东芝的发展满意,虽然没有到过河南,但他对河南的发展非常关注。平田信正说,十一五期间,中部的发展非常重要,河南作为中部的经济强省,经济地位会越来越重要。平田信正说东芝非常看好河南的未来发展,他会将河南的巨大变化反映给集团总部,在集团内部对河南进行一个重新的认识。像平高东芝这样的公司会在东芝公司的整体战略中得到重点培育。
平田信正同时表示,希望河南在人才教育上给予支持,确保本地化培养的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人才能够充实到东芝的队伍中去,为区域性企业服务。东芝以后会逐步实现地方工厂的自行设计、自行管理,独立运作的过渡,因此对技术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的需求会非常大。
陈义初也建议说,河南的一些大学生对东芝还缺乏一定的品牌了解,希望东芝人力部门抽出时间到河南高校就东芝的企业文化与大学生进行更多的交流,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盟到东芝企业中来。
日产:郑州日产不会被边缘化
在今年《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排行榜中,日产公司名列第41位,与集团公司的辉煌业绩相比,郑州日产的日子显得平淡得多。据媒体报道,郑州日产三年不改其志,仅靠一款非主流车型帕拉丁,累计销售了4万多辆。然而“不俗”业绩的背后,却是被媒体称为“一个游走在合资体系中新边缘人的无奈”。
当访问团来到嘉里中心南楼1318室——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时,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萱岛幸久先生表现出直爽的热情。
面对中国汽车界三天出一个新品牌的现实,郑州日产的发展着实让人着急,由于没有日产新车型的引入,郑州日产举起了双品牌发展的大旗。
郑州日产作为日产最早在中国的投资项目之一,早在1993年日产便占有郑州日产5%的股份(后几经调整,比例升至30%)。1999年郑州日产引入了日产D22皮卡;2002年郑州日产成功引入颇受关注的运动型多功能车(SUV)帕拉丁,自2003年3月份陆续投放市场以来,获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帕拉丁的市场份额一度达到整个SUV车型的半壁江山。
2005年3月,东风和日产的合资公司——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斥资3.52亿元收购郑州日产51%股权。此次股权转让促使日产汽车实现了在华业务的战略整合,但却被有些人认为“郑州日产却越来越被边缘化了”。
萱岛幸久并不这样认为。他说,郑州日产是日产在中国的重要生产基地,特别在商用车方面,郑州日产的基础地位将不会改变。但关于继帕拉丁之后的下一个车型,公司总部一直在研究,现在没有结论,但肯定不会对郑州日产撒手不管,反而会加大对郑州日产的扶持力度。
松下:河南一定会让人震惊
当访问团来到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时,其公司门前的显示屏上显示出“欢迎访问团一行”的字样,松下对外关系社会事业部王喜峰部长非常热情地把访问团引到会议室后,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义孝先生简略地介绍了松下公司近年来在中国的发展情况。林义孝说,自从1978年邓小平访问松下电器公司开始,松下公司就一直和中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松下创业人松下幸之助应中国政府的邀请,先后于1979年和1980年两次访问了中国。通过这种交流,加深了双方之间的了解和友谊,这就是松下电器在中国事业的起点。迄今为止,松下公司已在中国成立了58家合资或独资企业,员工7.3万人,预计2006年销售收入将达到700亿元人民币。
安阳松下炭素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主要生产干电池中炭素棒,是松下目前在河南的唯一投资项目。林义孝说,安阳公司的运作非常顺利,通过这个项目,公司对在河南的发展项目充满信心,并且有机会会扩大这个工厂的规模。
今年4月走马上任董事长的林义孝对松下在河南的发展满怀希望,当他听说河南的GDP排名全国第五位,位于中西部地区第一位的时候,林义孝说,一定抽出时间对中部地区,特别是到河南进行一次更深的了解,“我肯定去河南,也肯定大为震惊”。
AES:加大在豫合作力度
AES是全球最大的电力公司之一,世界500强企业,它的中文名称是爱依斯,这个“因中国而改变”的企业甚至连中国公司的标志也彻底本土化——一个口吐闪电的龙头。爱依斯中国发电有限公司副总裁兼首席代表齐鲁滨先生说,AES的企业文化精神就是融入社会,回报社会。
据介绍,AES公司在近30个国家拥有120多家发电厂和20多家供电公司,装机容量近5000万千瓦,直接供电用户超过2000万户。公司在中国先后投资7个发电厂,投资总额达4亿美元。现任AES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何励恒先生具有很强的中国情结,他是先在中国做总裁,然后晋升到做全球总裁的。
从1996年3月进入河南,与原焦作市铝厂(现焦作市万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建设经营中外合作电厂到现在,AES在河南已经走过了整整十个年头。这个以电力发展为主要业务的世界500强企业,对与电力相关的基础设施,机场建设、清洁、污水处理也表现出很大的兴趣,齐鲁滨表示,今后,爱依斯会加大在河南这些领域的合作力度,并希望在河南能发现更多的发展机会,为河南的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在告别时,齐鲁滨诚恳地说,河南是唯一一个省级领导来到爱依斯公司了解情况、解决问题的省市,公司管理层都非常感动。
ABNA:将布点郑州
虽然位列世界500强企业之中,但英国农产品联合营养集团(ABNA)的知名度更多的还是为业内人士所熟知。也许因为ABNA在驻马店遂平和新乡获嘉的投资,这个名字在河南却并不陌生。
当访问团如约来到位于上海的ABNA中国区公司总部时,已是下午4时40分,公司里繁忙依旧。已经和河南省政协打过多次交道的英联饲料(上海)公司总经理王立新,像对待久未相聚的老朋友一样热情地忙前忙后。
ABNA中国区总裁王美玲女士风趣地说,马上快过圣诞了,英国人习惯在圣诞节前把工作做完,而这个时间正是英国早上刚上班的时间,所以时间紧了些。
王美玲是新加坡人,但多年的中国生活,让她对中国市场乃至河南市场了解颇深。她说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交通便利,农产品资源丰富,相关配套产业完善,未来公司会重视对河南的投资,在农业加工、通路网络建设等方面会更加重视河南市场。
自2006年4月,英联饲料(上海)公司在遂平投产以来,市场销售一路走红,生产销售红火两旺,这也使得王美玲对河南有着足够的信心。
在谈到沿海产业转移方面,王美玲说,沿海市场走工业化道路,淡化农业化;西部地区又缺少养殖习惯,把两者去掉,也就只要中原这块发展宝地了。王美玲同时表示,ABNA还会考虑在郑州附近布点,在河南设立预混饲料科技中心。另外,除了自己投资建设布点外,王美玲也希望和河南本地的一些行业龙头企业进行合作,甚至是合资的形式。双方在销售通路、品牌、管理方面进行深层次的业务整合,共同做大河南市场,最终实现年产20万吨的产量。
陈义初向王美玲建议说,河南作为中国的中部经济强省,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很大,如果ABNA对河南的周边进行战略布局,就完全可以覆盖到周边省市市场。王美玲表示公司会重新考虑河南的定位。
对于在河南的投资领域,王美玲说,公司在做饲料的同时,也会加强对上游业务的延伸,希望在条件成熟的时候进入粮食原材料的销售领域。这对河南,也将是下一个商机。
百胜:把中原作为重要战略点
“去年,百胜在河南的采购量将近1亿元”当百胜餐饮集团中国事业部总裁苏敬轼向访问团介绍百胜时,虽然知道肯德基的部分原料来自河南,但还是对这个庞大数字还是感到吃惊。
作为餐饮界的世界500强企业,截至2006年9月底,百胜餐饮集团中国事业部,已成功地在中国内地开出了超过1,700多家肯德基餐厅,超过230家必胜客餐厅,33家必胜宅急送餐厅,4家东方既白和2家塔可钟餐厅,员工人数超过16万名。2005年中国百胜的营业额为133亿人民币,成为中国餐饮百强企业的第一名。中国市场上的肯德基连锁店在美国市场之外占据重要份额,近7年的发展速度一路飚升,同期营业收入是美国某快餐(中国)的四倍。2005年年初,百胜宣布,其中国事业部彻底脱离百胜国际餐饮集团YRI(掌管美国地区以外的国际业务),直接向美国总部汇报工作。而且中国事业部还负责管理泰国和中国台湾的相关业务。
虽然河南的门店并不多,但作为重要的原料供应省份,河南早就和百胜的业务密不可分了。
在百胜公司,流传着一个笑话,说肯德基恨不得鸡都长四个翅膀,四条腿。因为与国外相比,中国人对鸡翅的喜爱程度远远高于国外消费者。虽然河南的大用和永达都是肯德基的供应商,但还是满足不了其市场的需求。苏敬轼解释说,肯德基一直坚持打造本土化供应链,但因为肯德基的标准比较高,所以,在原料供应上一直很紧张。百胜知道河南食品工业很发达,希望更多的食品企业像双汇、大用、永达一样能够走出来,成为百胜的战略合作伙伴。
今年10月在长沙举行的“中部博览会”上,百胜与包括河南在内的中部六省签了1亿元的订单,中部六省也成了百胜重要的战略基地。
肯德基承认,以前在河南的开店速度过于慢,以至于失去了一些机会,今后,公司会加大在河南的店铺布点,把河南作为发展的战略点。
当听说明年中部博览会在郑州召开的时候,苏敬轼说河南的潜力很大,明年一定会参加。
【记者手记】
小事看招商
本次世界500强的走访,虽然时间匆匆,但我们却受到这些500强企业由衷的欢迎。这些大公司平时看惯了大场面的招商,却被一次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走访所感动。AES(爱依斯)中国发电有限公司副总裁兼首席代表齐鲁滨先生的感动不无道理,在中国几个省市都有投资项目的AES公司却只有河南省领导前去光顾门庭,了解情况。小处着手,通过一些小事情,让外界看到河南实实在在的投资环境,这就是一种大智慧。
谈及走访的初衷,陈义初说,从2004年走访这些500强总部开始,我就感觉到招商其实更在于设身处地地为对方考虑。而走访更重要的是与企业高层进行沟通,了解对方的需求,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一点一滴地把小事情做好,大的招商也就好操作了。
走访世界500强的意义还在于,500强是一个招牌,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示范作用。通过搞好与在河南投资的500强企业的关系,用500强去做宣传,就能实现以商招商的目的。当一个企业决定投资一个地方时,这些发展良好的500强企业就是最好的招牌。
一个看不到日本电视节目的问题原本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这个问题解决后,却被东芝公司上报到日本总部。此后,东芝把这作为河南投资招商环境改善的一个亮点,而这些在我们看来确实是小事一桩。
一位任职500强企业的管理者告诉记者,其实许多跨国投资公司都害怕政府官员拍胸脯承诺,因为一般能拍胸脯办的事都是政策上的大事,而偏偏这些事并不能立即办成。一旦他的职位调动或者办不成,公司就会卷进“大话招商”的陷阱。
管理学上说“细节决定成败”,做事就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办一件是一件,小事也是招商要强化的硬功夫。所以,以小事看招商,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艺术。
【100多亿美元投资河南背后·省外投资者寻访】
河南浙商群像
□经济视点报记者 陈媛媛
12月中旬,来自河南省商务厅的喜讯:从1983年11月河南省利用外商投资的第一个项目洛艺彩印中心成立,到2006年11月底,河南省累计批准外商投资项目8870个,实际利用外资突破100亿美元,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事实上,这100亿元大关,这只是境外资本蜂拥河南的体现。在这背后,蕴藏着更大的省外资本的投资力量。被人们称为中国经济社会缩影的河南,正在这两股强大力量的推动下,以更迅猛的发展速度,力图在中部地区领跑。
而在这其中,浙商已经发展成为河南省招商引资中的中流砥柱。据资料显示,目前在河南的浙商有35万,总投资超过450亿元。
2006年岁末,《经济视点报》遴选出不同年代的杰出浙商代表,做一群像解析,以浙商不怕吃苦、敢于冒险、善于抓住商机等特点来激励更多人创业。
浙商群体的时代变迁
在河南商界,浙商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身上所体现的吃苦耐劳和干练精明的特点,往往为初入商道的人所模仿和学习。在河南的浙商,有的已经安家立业,扎根并融入当地,击打出河南经济大潮中的朵朵浪花;有的作为来豫的投资者,成为政府的座上宾,各地招商引资的主要对象;有的在政府和外来浙商中间,有力地发挥着引资的纽带作用。
不过,无论以哪一种方式,浙商在河南的活动范围和影响越来越广泛。而在不同时期,浙商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最早于20世纪70年代来河南的第一批浙商,走街串巷揽活干,挑着篮子卖眼镜、边角布料,可说是浮草阶段;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租个门面做生意,这算是落地阶段了;二十世纪90年代以后,又有大批浙江人来到中原推销产品、采购原材料、经商办企业;现在一些浙江商人已经在走集团化发展之路了。河南省浙江商会副会长盛紫林说,他见证了浙江商人在河南崛起的每一步。
伴随着近些年不断攀升的经营成本、稀缺的资源以及人力资本使得大批江浙一带的民间资本登陆河南,形成了第二批浙江资本抢滩河南的高潮。
新一代的浙商进入河南时已不再是从社会的最底层开始做起,他们往往携带先进的技术和大量的资本,在原有公司的基础上,拓展河南市场。投资方式也由单枪匹马变成集团作战。他们带来雄厚资本的同时,也带来了实干的企业家精神、先进的操作理念等新思路。
年度经济之重要符号
在郑州,京广鞋城、机电市场、建材超市等大型市场及项目的台前幕后,都有浙江民间资本的影子。他们一方面积极经营着自己的企业,另一方面,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向家乡介绍河南,以带动更多的人来投资。
近年,来自浙江的一些民营企业更是频出大手笔:郑州长江置业有限公司投资4亿元,启动郑州东西大街的拓宽改造建设,去年又投资8亿元兴建郑州大上海城商业步行街;金华永盛投资3亿元建设江西鹰塘商业中心;中义置业有限公司投资7亿元建造中义·阿卡迪亚。
他们不仅参与中西部地区城市的旧城改造和基础项目建设,投资项目还涉及能源交通、轻工纺织、商业物流等多个领域和行业,为河南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浙商已经成为积极活跃在河南经济主流舞台的人,已经融入河南经济发展建设中。无论是在各类排行榜还是行业发展研讨会,亦或是大型项目的推介会上,浙商已然成为主角。
以河南省工商业联合会、《经济视点报》联合主办的河南优秀浙商、优秀浙商企业推选活动为例,活动自11月推出以来,便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该活动的推出能够展示浙商在河南经济建设中的巨大贡献与推力,给广大浙商和河南籍、外省籍企业家以借鉴,以榜样。同时展现河南崇商、尊商、重商、亲商的良好投资环境,更快更好地推动河南经济发展。
由此看来,浙商在河南的影响正在日益扩大,逐渐成为年度经济的一个重要符号。从这层含义来讲,对于年度河南浙商群像的描绘,其意义便显得更加非同寻常。
许信才:厚积而薄发
浙江展诚集团河南公司总经理
所在地:郑州
来豫时间:2002年
□经济视点报记者 陈媛媛
1981年,许信才成为了一个普通的建筑工人,直到1985年2月,他从泥工做到安装工,并被分派到宁波地区从事施工管理工作,并承接了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十余座加油站。
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整个建筑市场并不景气,当时,作为建筑管理人员特别是项目负责人的许信才,敏锐的意识到了建筑业质量和价格取胜的趋势,并开始逐步有意识地使自己与市场对接,在专业技术知识、工程管理知识、政策水平和组织能力上提升自己。
另一方面,许信才还积极参加各种理论学习,从理论上使自己有个质的飞跃,同时也提高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总体竞争力。在他看来,在项目的管理中,只有精心组织和协调项目的各个方面,并且确立以保证工期、保证质量、节约投资为管理方向的总目标,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
厚积薄发,许信才长期的积累,为其以后的成功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2001年,许信才在宁波开发面积为6万平方米的房地产(股份制)。第二年,许信才在内蒙古开发12万平方米的房地产(股份制)。当年11月~2003年5月,公司承建了上海晟虹新景苑住宅小区,许信才为该工程的总负责,经过精心施工和管理,工程验收一次性通过,且为优良。
2003年4月,许信才带领公司部分人员开发中西部,承接了河南省郑州市志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上海中凯河南分公司)开发建设的郑州“海上·香颂”住宅小区。该项目经河南省建设厅验收、审核,被评为2004年度“省级文明工地”。
2004年10月,许信才负责公司总承包建设的“郑州郑东房地产展销中心大楼”,2005年9月,被河南省建设厅授予2005年上半年度“省级文明工地”称号。2006年7月,被河南省建设厅评为“河南结构中州杯工程”。
目前,许信才在郑东新区施工面积为13万平方米的立体世界住宅区;普罗旺世住宅区总面积达147万平方米;聚龙城10万平方米的住宅区等……
2006年2月,他的一项工程被郑州市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协会评为“2005年度郑州市优质结构工程奖”;2006年7月,许信才被郑州市郑东新区管委会、郑东新区CBD建设指挥部评为“先进工作者”等。
洪明春:从小老板到服装大亨
佤卡(国际)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所在地:郑州
来豫时间:1997年
□经济视点报记者 陈媛媛
在郑州有这样一位浙江人,他对市场有着鹰一样敏锐的眼光,对事业有着迷恋的执著。他就是佤卡(国际)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洪明春。
年轻的洪明春继承了父辈的心智和经商头脑。北上东北,在沈阳、大连等地初涉服装生意。那时候的他,既当老板又当员工,常常是一个人扮演会计、导购、搬运工等角色,并曾独自一天卖出了200多件服装。时至今日,每当与人谈及此事时,洪明春便在兴奋中透出几分自豪。
首战告捷后,洪明春开始辗转安徽、广西、广东等地,继续从事服装生意。在经营过程中,他一方面保持认真做好每一桩买卖,使生意的雪球越滚越大;另一方面,他时刻捕捉商场中稍纵即逝的商机。当他敏锐地察觉到全国人口大省——河南省随着经济发展逐渐成为服装消费大省时,他便再次挥师北上,开始逐鹿中原。
1997年,刚到郑州的洪明春迅速启动了河南、湖北、山西三大市场。通过有效的管理和规范的运作,再利用长期积累之经验,洪明春的生意如日中天,并一口气拿下“法派”、“与狼共舞”、“拼牌”、“港士龙”等五大品牌的经销权。
为了充分发挥团队作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2002年10月,他整合了5家分公司资源,成立了佤卡(国际)实业发展有限公司。2003年,他又投巨资在郑州繁华商业地带设立了五大品牌旗舰店。洪明春颇有几分自豪地说,“郑州的这五大旗舰店,哪怕放到上海、北京也毫不逊色。”
如今,洪明春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公司旗下有员工200多人,40家自营店、200多家加盟店。他在郑州事业的发展,充分印证了他当时的决断——不仅让人口大省的潜在购买力被日益激发,而且由于郑州四通八达的区域优势,使商品销售半径延伸,进而辐射到周边城市,以利于事业无限拓展。
对于未来的事业发展,洪明春已有了清晰的构想,他的下一个目标是做自己的服装品牌。他准备自己进行产品开发,设计出样板,然后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满意的厂家生产,并且利用自己现有的销售网络把产品推向市场。
另外,洪明春的目光不只关注于服装领域,他表示,正准备涉足餐饮业,计划投资一个有浙江特色的中高档酒店。为了进军这个新领域 ,他已对郑州餐饮市场进行了一系列考察。
蒋礼龙:一副担子闯天下
郑州康力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所在地:郑州
来豫时间:1986年
□经济视点报记者 陈媛媛
1986年,不满20岁的蒋礼龙从浙江台州挑着一副眼镜担子,第一次步入了中原商贸城——郑州,开始了他艰苦创业的第一步。
他踌躇满志地走街串巷,摆摊设点,站马路进市场。无论是烈日炎炎的酷暑,还是冰天雪地的严冬,他始终没有停下前进的步伐。肩上的担子让他尝尽了创业的艰辛,也磨练了他迎难而上、一往无前的坚强意志。
就像完成一场大战的战前准备一样,他开始“进攻”了。首先,他在较繁华的碧沙岗商业街租下门市部,开张营业。凭着他的聪明才智和热情好客,很快赢得了顾客的信赖,在商业街慢慢地站住了脚跟。
不久,就在他店铺前面,一座郑州西区最大的国有商业大厦建成,在当时无疑对西区广大消费者产生巨大的诱惑力。蒋礼龙瞄准了国有大商厦这棵大树,一个借助它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人气发展自己事业的构思已形成。
几经周折,一个小小眼镜店竟在这个商业大厦里占有了一席之地。由于他经营灵活有方,服务热情周到,又有价格优势,很快打开了局面,生意越做越红火,让同行老大们开始对这个“小浙江”刮目相看。
1993年,蒋礼龙放下手上的生意,开始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经历。
他先后到了美国、加拿大、荷兰、韩国等十多个国家,一边在国外做眼镜生意,一边学习外国同行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考察国外眼镜行业的发展状况和趋势。
几年下来,仅飞机票就花去了十几万元。事后,他感慨地说,“这几年,我看到了中国眼镜行业同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使自己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事业紧迫感,也看到了中国眼镜市场发展的广阔前景和巨大潜力。”
回国后,他仍选择了郑州,并开始筹谋着一个大胆的计划和目标。
经过细致周密的调查分析和论证,他果断地从商业大厦撤出,而在其对面的建设路上开始筹划西区的第一个专业眼镜店——康力眼镜总店。
办店初始,他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和自己多年来的经营理念,从店址选择、营业规模、仪器设备、人员组合、技术力量等方面都力求做到专业化、正规化、人性化。
蒋礼龙在经商过程中表现出的精明,引起了一位来自台湾的知名企业家李中延先生的注意和赞赏。在多方考察和论证后,他毅然决定和蒋礼龙合作投资开办了仟禧眼镜店,专业从事眼镜批发、零售和进出口业务。
2005年1月,全国首家平价眼镜超市在广东开业,拉开了眼镜零售模式创新的序幕。蒋礼龙感受到了新的压力,他认为河南眼镜业也到了新的整合期。
2006年3月,蒋礼龙开办了全省首家大型眼镜超市——全视线眼镜直通超市。这不仅把郑州的眼镜销售带进了一个新的模式,并以比其他眼镜店便宜30%~70%的价格,掀起了郑州眼镜零售业的冲击波。目前,蒋礼龙正在筹划开办第二家平价眼镜超市。
谢信尧:企业与城市同步成长
河南信尧集团 董事长
所在地:济源
来豫时间:1988年
□经济视点报记者 陈媛媛
1988年,济源撤县建市,谢信尧正巧也在这时不远千里来到济源。
1991年,谢信尧将济源摸了个遍。他发现,济源甚至整个豫西北地区偌大的市场,竟没有一家像样的灯具店。鉴于此,谢信尧以开理发店攒下的血汗钱,投资开了济源第一家灯具店。
两年后,由于谢信尧诚信经营,灯具店日渐红火的生意让谢信尧有了充足的资金,也使他有了更多的想法,此时的济源,借小浪底工程的东风,经济飞快发展,短短几年时间成为河南人均收入增长最快的城市。
谢信尧看到,与快速提高的生活水平不相称的是济源人的穿着打扮仍保持着上世纪80年代黄、灰、绿“三原色”。于是,1994年他第一个从温州和广州引进了大量的中高档品牌服装,通过一年的经营,其价格适中、品质较高的服装受到了济源市民的认可。1年多时间,上百万元的利润使谢信尧成了当时济源商界炙手可热的人物。
1997年,济源升格为省辖市。谢信尧预测,济源城市化进程加快,需要大量的建材补充城市的基础建设,这为建材市场创造了条件。次年,谢信尧投资兴建了济源首家建材专业市场——恒泰建材城,填补了空白。如今,恒泰建材市场已经成为豫西北、晋东南的大型专业建材市场。
就在恒泰建材城生意蒸蒸日上的时候,谢信尧又收购了西关建材批发城,并在其南侧投资了恒泰灯具市场。紧接着,谢信尧又萌发了投资开发信尧数码港与信尧购物广场项目的念头。
2005年,谢信尧整合旗下恒泰建材城、恒泰家居广场、恒泰装饰工程公司、恒泰西关建材批发城、恒泰灯具广场、恒泰广告公司、河南信尧置业有限公司以及信尧数码港和信尧购物广场九大子公司正式成立河南信尧集团,集团的组建,为谢信尧在济源18年的奋斗写上了重重的一笔,也为他将来在济源的商业运作搭建了一个更大的平台。
杨顺法:更看重社会责任
灵宝市美特斯邦威专卖店总经理
所在地:三门峡
来豫时间 1989年
□经济视点报记者 房建胜 文/图
12月14日下午,在灵宝市美特斯邦威专卖店记者见到了杨顺法。他给人的第一印象并非精明的南方商人,而是透着憨厚、朴实的普通人。在他的名片上显示了他的职务。杨顺法,三门峡市工商联执委、灵宝市政协十届委员、灵宝市工商联副会长、灵宝市个协副会长、灵宝市工商联城区商会副会长、灵宝市美特斯邦威、灵宝市以纯专卖店总经理。他说“这是以前印的,还有灵宝市台州商会常务副会长没有印上。”
杨顺法似乎更看重于他的社会职务而非总经理身份。因为,会长职务可以帮助更多的浙商,并为当地多做贡献。
“我是由800元起家,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这是他在谈自己的经历时的第一句话。
1989年24岁的杨顺法和妻子带了800元钱,离开了台州椒江的农村老家,出外闯世界。夫妇二人先是来到了洛阳的关林市场做纽扣、拉链、小百货生意。刚开始什么都没有,生活十分艰难,晚上都是睡地板。在采访中,杨顺法重复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浙江商人多是白天是老板,晚上睡地板”。
后来,听说灵宝的经济条件比较好,就转战灵宝。刚来到灵宝时,浙商的口碑不好,而且是假冒伪劣商品的代名词,生意非常难做。
“但是,我并未放弃。在1997年成立了灵宝市第一家品牌服装连锁专卖店。2002年又开了灵宝市‘以纯’专卖店,还先后被三门峡政府评为‘模范工商户’、‘十佳诚信单位’。自己也在2003年4月被评为灵宝市‘五一劳动模范’。”杨顺法凭坚韧的个性,坚持质量生存,信誉第一的信念,逐渐把生意做大。
“生意是做大了,但是好多当地人都说我们把他们的钱都挣跑了,对我们不满,其实我们为社会做了很多公益事业。”杨顺法介绍,在1998年抗洪抢险、2003年非典和平时的扶贫助学中,为社会公益事业捐款共计10多万元。
“我确实把灵宝当成我的家了,我的根在灵宝,我要为灵宝的发展服务。”他说,“灵宝市是杨氏的发源地,我也是中国灵宝弘扬杨氏研究会的会员,我会为灵宝市的经济发展尽自己所能,争取为社会做更多的服务。”
范伟君:敏锐洞察占先机
灵宝市一伟家具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所在地:三门峡
来豫时间:1990年
□经济视点报记者 房建胜 文/图
与大多数浙商创业经历相同,年仅17岁的范伟君初中一毕业,就走出了家门,来到河南灵宝市打拼。最初,范伟君凭借着自己的手艺走街串巷打家具、做沙发,着实吃了不少苦头。
然而,由于聪明勤劳,年轻帅气的范伟君很快便赢得了当地人的认可,并同时赢取了一位当地姑娘的芳心。
1994年,新婚不久的范伟君在岳父的资助下,以3000元起家开办了沙发家具厂。由于当时改革开放已显成效,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使社会对家具沙发需求量很大。加上范伟君做的家具款式新,质量好,很快他就积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随着家具厂的增多,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具有敏锐观察力的范伟君,果敢地把沙发家具厂转了出去,开办家具商场销售家具,并承包了一个果品市场。
但事情并非尽如人意。1998年,受经济环境的影响,范伟君赔了20多万元。面对此局面,范伟君很快改变了经营思路,并从进货渠道上进行改变。
“别人去郑州进货,我去广州进,用新颖引导潮流。等别人也去广州进了,我又回到郑州进。郑州、广州都有的时候,我就跑到重庆,从源头上占领了先机。” 范伟君很快就突出了经济危机的重围。
2000年,范伟君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现在经营灵宝市果品市场、康乐园家具商城、服装商城和一个石料厂。这其中有两个市场原来都濒临倒闭,而现在在他的经营管理下已发展成为当地十分红火的市场。
范伟君认为,他之所以能够实现由一个小木匠到几千万元身价的转变,主要是因为他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能够感悟到先机。凡事不讲形式、不惧风险,无论脏活、累活都毫不犹豫地去做,这些成就都是靠拼出来的。
(责任编辑:单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