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高新区瞄准一流冲高创新
    土地和人口仅占全市的2.6%和4%,但创造的经济总量和进出口却分别占全市的12%和20%,人均GDP是江苏省的5倍,全国的近10倍,这就是苏州高新区。
    苏州高新区是苏州市委、市政府按照国务院“保护古城风貌,加快新区建设”的批复精神于1990年11月开发建设的,1992年11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7年被确定为首批向APEC成员开放的亚太科技工业园,1999年被国家环保总局认定为国内首家“ISO14000国家示范区”,2000年被外经贸部、科技部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2001年被批准建设国内首家国家级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园,2003年3月被国务院批准成立出口加工区,2003年12月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建设首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建设,苏州国家高新区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高度聚集区。区内90%以上产品与全球先进技术保持着同步水平,7家企业的8种产品市场份额占据世界第一,成为国内著名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环保技术和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全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79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8%,主要发展指标一直位居全国53家国家级高新区前茅。
    自主创新成就发展大业
    十多年来,苏州高新区始终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主战略和培育核心竞争力的中心环节,积极完善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整合国际、国内创新资源,最大程度地优化区域创新创业环境,加快推动从产业集聚向创新集聚、从资源资本要素驱动向创新要素驱动发展模式的转变。
    近年来,苏州高新区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为目标,加快健全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人才为根本、官产学研金相结合的开放式区域科技开发和技术创新体系。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创新相结合,一手抓国内外先进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和工程中心引进,一手抓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营科技企业培育。实施了包括国家及省火炬项目、重大攻关项目和重点推广项目在内的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环保及新材料等高科技研发项目600多项,已经转化和实现产业化的450项。
    同时,苏州国家高新区着力营造局部优化的科技创新创业环境,先后投资30多亿元,兴建了一大批一流创新平台,大大强化了区域自主创新特色和优势。 比如,累计引进和设立国内外研发机构改革、工程中心60余家,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450项;投资30多亿元,建立了留学生创业园等一批创新平台;注重整合官产学研金等创新资源,与30多个院所建立了协作关系;强化科技服务功能,成立了20余家科技投资公司等。
    苏州高新区坚持实施自主创新与引进创新“两轮驱动”,加快引进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和国内知名研发机构、工程中心的步伐,出现了企业“大脑”在高新区、“核心技术”在高新区、“高中端工艺”在高新区的可喜局面。如今,苏州高新区已成为创新创业热土和区域研发创新的高地、创新精英人才集聚的高地、研发成果转化辐射的高地。经权威部门评估,苏州国家高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在江苏省国家级开发区中名列第一。
    苏州高新区工委书记王竹鸣表示,“十一五”期间,苏州高新区将累计投入科技专项基金100亿元,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实施“技术、平台、人才”三大工程,特别是把苏州科技城建设成为全国高新区科技创新和体系创新的示范区。
    二次创业再绘美好蓝图
    国家高新区不同于一般开发区之处,就在于它要为所在地方和国家的长期发展提供动力。“二次创业”几乎是所有国家高新区都要面对的现实。如今大家都把苏州古城之西的高新区称作“新苏州”,一个现代化新城区的诞生源自高新区抓住了发展空间扩大的有利条件。区划调整以来,苏州高新区大力实施“北扩西进”战略,全面推进“二次创业”,努力争创一流园区。创建了苏州科技城、苏南工研院等研发创新基地,推进了开发分区建设,设立了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中心,建设了一批特色工业园。并且发挥“真山真水”的资源优势,高起点制订区域协调发展规划和片区规划,着力打造一个科技、人文、生态和创新的现代化新城区。
    2002年9月,浒墅关开发区划归高新区,并成为高新区“二次创业”的前沿地带。自2002年并入高新区以来,浒墅关开发区抢抓机遇,建成了以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中心为主的几大载体,包括出口加工区商贸配套服务区、工业配套西区和工业配套南区。这几个分工明确、功能齐备的载体的建成,更为该区日后招商选资拓展了广阔的空间。由于载体日趋成熟,条件不断完善,浒墅关开发区对国内外资本的吸引力也日渐增强。4年时间共引进外资项目130多个,吸引外资总投资超过13亿美元;引进内资项目170多个,总投资超过40亿元。
    在“没有希望”的情况下,挤上了“最后一班车”,获得了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再经过三个多月奋战,苏州高新区出口加工区诞生了。在没有前例可援的情况下,通过边申报边建设的方法,高新区保税物流中心获批成为我国首批保税物流中心(B型),在“百日奋战”之后,又在全国首家运行。在一个开发区内,有一个出口加工区和一个保税物流中心(B型)同时运行着,目前来说,全国仅有苏州高新区一家!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中心建成后,“港区联动”,形成了一种功能上的“自由贸易区”,不仅极大提升高新区招商引资竞争力,也为企业节省下大量的时间与费用,促进企业更为高效地生产运营。
    自2002年划入高新区,镇湖街道随着高新区一起开始了“二次创业”,经济社会事业也取得迅速发展;而2005年被确定为高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样板区以来,更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次调整,“二次创业”,经过4年多的时间,镇湖人民在高新区的整体规划下以湖光山色为“布料”,“绣”出了一个富裕、文明、美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镇湖刺绣业大发展是从高新区“二次创业”以来开始的。考虑到当地特色,高新区一直将刺绣当作促进镇湖群众致富的重要途径加以保护推动。刺绣品质的提高和市场的拓展,促使刺绣从业者收入不断提高。2002年,即镇湖划入高新区的第一年,镇湖刺绣年收入为3.1亿元,2005年已达到5亿元,增幅高达60%。
    苏州高新区管委会主任王跃山认为,推进“二次创业”,就是要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立区之基、强区之本,加快推动开发建设从主要依靠土地、资金等要素驱动向主要依靠技术创新驱动转变,努力把苏州高新区建成全市自主创新的示范区、科技创业的排头兵、最具活力的增长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