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8日,对于江苏国泰国际集团国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国泰”)来说是个不平凡的日子,这一天公司成功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成为资本市场大家庭的一员。
    公司主要从事纺织品、轻工品、机电和化工产品的进出口业务和外派劳务业务,实力雄厚。据海关统计,2004年度和2005年度公司的出口纺织品出口金额分别居全国同行业第8名和第7名。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同世界上90多个国家和地区800多个客户及国内2500多家客户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了庞大的合作关系网络,并在广大的客户和供应商中形成了良好的信誉及口碑。
    本着以外贸为龙头、实业为基础、科技为依托的发展思路,公司自成立以来,紧紧抓住世界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机遇,积极稳妥地开展与主营进出口业务相关的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建设,先后控股和参股了涉及化工、服装、毛纺、玩具等多家生产型企业,其中公司控股子公司华荣公司已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外贸业务:
    行业领先,竞争优势明显
    公司所在地张家港市濒临长江,处在长江三角洲经济最发达的区域,距上海仅一个小时车程,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张家港市位于中国“黄金水道”———长江下游南岸江苏省境内,交通运输方便快捷;天然国际商港———张家港港现有万吨级以上泊位53个,年货物吞吐量超过8000万吨,到港国际航行船舶位居长江内河各港之首,是长江沿线最大的国际贸易商港;加之公司所在地张家港本地及周边地区轻纺工业发达,货源供应充足,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库存及运输成本。另外,张家港市境内还有国内唯一的内河型保税区—张家港保税区,为公司开展出口加工、保税仓储和转口贸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公司在成立之初,公司决策层便敏锐地洞察到外贸企业必须走贸易与实业结合之路才能提高竞争力,增强发展后劲,为此将贸易与实业结合列为公司长期发展战略之一,并切实付诸实施。公司自成立以来,紧紧抓住世界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机遇,积极稳妥地开展与主营进出口业务相关的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建设,培育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控股或参股了涉及化工、服装、毛纺、玩具等多家生产型企业。目前,公司贸易与实业结合的发展战略,已逐步显现出巨大的竞争优势,进出口业务取得长足发展,大大增强了公司的整体实力。
    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公司一直遵循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坚持机制留人、人尽其才的用人策略,造就了一支年富力强、高素质的外贸专业人才队伍。2005年,公司出口创汇28530.5万美元,人均出口创汇130.28万美元,遥居同行业前列。
    由于公司高毛利率品种出口的持续增加,近年来公司外贸业务收入和毛利率一直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在出口商品类别中,服装毛利率最高,达14.32%。而纺织品出口系公司的基础主营业务,目前在国内同行业中名列前茅,是国内纺织品出口龙头企业之一。2005年,江苏国泰纺织品出口占出口商品总收入的54%。基于此,公司不断扩大服装出口,努力提高服装出口额占公司出口额的比重,以提升综合毛利率水平。此次,公司利用募集资金扩大服装样板工厂规模,提高接大单能力,旨在加强服装出口业务,提高盈利能力。
    同时,公司还积极加大对高附加值商品需求量较高的欧洲、北美洲等远洋地区的出口力度,提高远洋贸易所占比重,进而提升公司出口毛利率。经过几年努力,江苏国泰远洋地区出口比重已从2003年的37.00%逐年提高到2005年的48.03%。
    据海关统计,中国加入WTO 之后,纺织服装出口额保持了持续增长,2005 年和今年1-6 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分别达到1,150.1 亿美元和626.1 亿美元,比2004 年和去年1-6 月分别增长20.9%和24.4%。业内人士预计,2006 年、2007 年我国的外贸进出口额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增速可达到21%、15%,整个外贸行业的容量仍会处于不断扩张之中。根据世界银行和世贸组织经济研究部发布的关于纺织服装业取消配额后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将在全球取消配额后的四年内在全球纺织品及服装市场的占有率将从17%增至50%。这为公司的纺织服装的出口增长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外部环境,可以预计,未来公司的主营外贸业务仍将保持稳健增长。
    化工新材料:
    前景广阔,新的利润增长点
    在做好外贸主营业务的同时,公司近年来在化工新材料领域也大施拳脚,并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2005年9月,公司受让了张家港市华荣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称“华荣公司”)的55%股权。本次股权转让后,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由原来单一外贸收入转变为贸易收入与化工新材料收入并举的局面,化工新材料行业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目前,化工新材料业务收入占比达到了8%,毛利占比更是达到了29%!
    据悉,华荣公司是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和硅烷偶联剂的生产、销售的高科技企业,曾先后被评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另外还承担了四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科研实力非常雄厚。
    2002 年6 月,华荣公司建成200 吨/年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批量生产线,成为国内最早实现工业化生产锂离子二次电池电解液的企业。自实现规模化生产以来,一直处于行业龙头地位。2004 年5 月,公司建成重点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1000 吨/年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项目”,目前公司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生产和销售规模仅次于日本宇部公司和韩国三星公司,位居世界第三、国内第一!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40%以上,远远超出于其他竞争对手,产品供不应求。同国外竞争对手相比,公司的优势则体现在产品价格明显低于国际市场价格。近年来,国内锂离子电池电解液行业正处于加速进口替代的阶段,国内产品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进口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逐年降低,作为行业龙头,公司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产品已经开始批量出口,迅速抢占国际市场。另外,公司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产品2005 年被科技部、商务部、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并获得上述部门联合颁发的《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
    2005年至今年1—6月,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1169.24万元和1154.54万元,其中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利润贡献已占主营业务利润的80%以上,毛利率达40%以上。据预测,未来全球锂电池的需求将保持年均10%左右的速度增长,作为全球行业龙头之一,公司无疑也会参与分享这块大“蛋糕”。
    除了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以外,公司的硅烷偶联剂也实力不菲。硅烷偶联剂是一类特殊的有机硅化合物,广泛应用于涂料、橡胶、塑料等领域,是新型化工材料中不可缺少的添加剂。公司现有年产1000 吨硅烷偶联剂的生产能力,可生产6 大类60 多个品种的硅烷偶联剂产品,产品质量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国内品种最齐全的硅烷偶联剂生产厂家之一,也是国内最早出口硅烷偶联剂的企业,产品80%以上出口供应国际市场。
    近年来,公司的硅烷偶联剂产品曾先后通过美国杜邦公司、GE 公司、道康宁公司、欧文斯科宁公司、法国米其林公司、日本钟渊公司、PPG 公司(全球最大的玻纤及汽车用漆生产企业)等跨国公司的质量认证,并决定从公司采购。上述跨国公司的集中采购,带动了公司产品销售的快速增长,使公司的行业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在国外,由于国际硅烷偶联剂生产巨头主要利用规模优势生产需求量较大的传统硅烷偶联剂品种,无暇顾及需求量相对较小的品种,这就为我国硅烷偶联剂生产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在国内,虽然生产硅烷偶联剂的企业多达上百家,但大部分企业规模太小,产品质量不能满足国外客户的要求,与上述国内竞争对手相比,公司在技术和生产规模方面都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为进一步巩固在未来化工新材料行业的领先地位,公司安排了9952万元募集资金投向1000 吨/年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技改项目和3000 吨/年硅烷偶联剂技改项目。据预测,上述项目顺利实施后,至2008年,公司的化工业务收入可达销售总额的12%以上,毛利润贡献率也可达40%以上,公司的盈利能力有望得到大幅度提升。 公司表示,未来将要抓住中国加入WTO及纺织服装配额取消所带来的历史发展机遇,充分发挥成本及贸易与实业相结合等诸多优势,在继续做大做强外贸主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设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加大产品设计和技术研发的力度,培育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国际竞争力产品,积极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将公司发展成为以外贸为龙头、实业为基础、科技为依托,贸工技一体化的综合性企业。同时,公司还将借助资本市场这个大舞台,瞄准更高、更新的发展目标,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品牌形象,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为股东带来更大的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