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美国花旗银行即将收购陕国投30%股份,下月初签署购并协议”的消息在网络上传得沸沸扬扬。与此相对应,陕国投股价也由11月底的4.5元迅速飙升到6元以上。 但也就在上个月,花旗牵头组成的财团斥资241亿人民币,竞购处境艰难的广东发展银行85%的股权。 花旗,这家全球知名的金融巨轮还会继续它的中国收购之旅? 收购时机 “花旗集团有此类意向,并和大股东有过几次接洽。但是显然,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一位陕国投人士称。 可以肯定的是,目前,陕国投并没有明确收到并购重组的消息。 陕西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简称陕国投)是国内首家上市的非银行金融企业,也是国内目前仅有的两家整体上市信托投资公司之一。 根据其2006年三季度财报,每股净资产为0.852元,每股收益0.014元,主营收入为6293.63万元,净利润492.15万元,但2005年这家公司却亏损1471万元。 年底,中信信托准备引入战略投资者日本三菱信托银行,并试图借壳远在上海的安信信托上市。这令陕国投更是成为稀缺资源。 其实,花旗并不是今年惟一一家欲收购国内信托公司的外资机构。今年9月中旬,英国安石最终以19亿元巨资摘标北国投54.29%的股权,但英国安石的股东资格问题仍然没有得到监管层的最终首肯。 一位北国投人士告诉记者,与安石收购北国投遇到的问题相似,花旗如果要收购陕国投同样面临诸多难题。 第一是价格问题。目前虽然信托公司资质都是一样的,但其所蕴涵的资源却是完全不同,因此价格相差很大。例如拥有良好地理位置和业务资源的北国投的招标价格为19亿人民币的天价,上海国之杰牵手安信信托前后三年花费不下10亿,而一些地方信托公司的价值则远没有这么高。一般一个比较干净的壳3亿-5亿就可以拿下了。同样作为上市公司的陕国投,控股价格不菲。 第二是花旗的外资身份。今年以来外资机构收购国内信托公司股权严格按照监管当局的要求合计不能超过19.9%,因此对于花旗而言,这远不能达到控股的目的。 而一位外资金融机构人士认为这不是问题的关键,一旦监管当局同意,花旗完全可以参照收购广发银行的方式通过与国内机构合作组团竞买。 该人士进一步指出,目前正是购买信托壳的最有利时机。由于银监会出台了新的两规修改办法的讨论稿。新的游戏规则对关联交易将会出台非常严格的限制性措施。这对于国内以往很多产业集团购买信托公司希望为自己融资的目的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这些产业公司虽然拥有信托公司却无法像以往一样通过信托计划募集资金为自己的关联项目融资。在这种情况下,原本紧俏的信托壳开始有机构愿意出手了,而且在这种情况下,买家绝对拥有很强的议价能力。 混业通道 但花旗对信托公司的垂青,却依然令很多业内人士困惑。尽管现在无疑是一个进入信托业的好时机。 从业务角度上看,信托公司能做的业务品种有限,渠道也不如银行,即便真的有业务需要也可以随便找家信托公司外包出去,费用不会很高,何必非要花大笔的银子买一家呢?而且监管者亦是不轻易放行。 一位花旗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实际上花旗真正所图的是证券公司。 对于外资的金融机构而言,他们在国外普遍实行混业经营,即金融机构通过各种金融工具来为投资者在全球市场上寻找和创造符合他们需求的投资产品。而进入中国之后,他们的一个困境就是国内实行的是金融机构分业经营,他们先进的金融工具无法形成配合。这成为不少外资金融机构遇到的难题。 同时,中国证监会明确表态中国近期不会再批准外资并购国内券商股权。据悉,监管层可能是从金融行业安全角度担心外资机构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普遍的说法是,在证券公司2007年综合治理结束,行业竞争力整体提升后才有可能放开审批。 但即便如此,要真正获得监管层首肯依然并非易事。 正因为如此,外资金融机构希望寻找到一个通道使他们可以间接地在证券业布点,于是花旗盯上了信托公司。 对于外资金融机构而言,他们希望通过收购信托公司作为平台来间接入股证券公司或者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最终实现集团内的混业经营。 一位外资投行人士告诉记者,他的确接触到有不少外资金融机构在到处寻找一些资产质量比较好并且控股一些金融、实业资源的信托公司。 “目前看来入股信托公司是一个非常可行的渠道。相对于券商而言,收购一家信托公司更便宜,而且遗留下来的问题资产和人员也可能更少一些。更有趣的是,控股一家信托公司的好处还在于它可以成为一道风险隔离墙,一方面可以通过它来实现业务目标,而另一方面,一旦证券公司出现问题,可以通过信托公司间接处置,而不会惹祸上身。”他说。 花旗集团正在开始另一场战役。 (责任编辑:悲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