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可谓中国保险资金投资年。
这一年,中国的金融业改革不仅将各大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推到了历史的镁光灯下,更使得近2万亿元的保险资金投资冲动比任何时候都来得猛烈。
据最新统计显示,今年前11个月,我国保费收入达到5177.42亿元,保险业11月末银行存款、投资分别为5683.95亿元和11431.29亿元,保险业的资产总额达到18782.56亿元。
12月21日起,中国保监会就《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据悉,反馈意见将于2007年1月10日前汇总到保监会,如果一切顺利,保险资金境外投资新规将于明年正式推出。
是热衷参股国内银行,还是出海“淘金”?是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进入股市?或许将是中国保险业资金面临的艰难投资选择。
银行投资·热
“国十条”的保驾护航,将保险投资渠道拓展至多个角落。
今年6月25日,《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亦被称为“国十条”)出台,其中对保险业资金运用给予新的政策支持,特别是在资金运用的渠道方面出现重大突破,投资领域涵盖了从金融投资到实业投资,从债权投资到股权投资,从境内投资到境外投资,为保险资金运用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宽松环境。
毫无疑问,2006年成为保险资金高歌猛进、大幅拓宽投资渠道的一年,而银行股权则成了保险公司眼中的肥肉。
2006年1月1日起,新《证券法》删除了原有的银行、保险、证券“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文字。2月21日,银监会公布中外资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明示“非银行金融机构可发起设立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可收购地方性信托投资公司”。
10月中旬,中国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机构投资商业银行股权的通知》,第一次从政策角度对保险机构投资银行股权有关事宜作出明确规定。这是继2005年直接投资股票市场以来保险资金运用的又一实质性突破,从而强力推动了保险资金大规模进入银行业。
政策信号一路绿灯将保险热钱汹涌带入银行业。
在超级银行股工行的IPO中,包括中国人寿在内的9家保险公司投下近100亿元人民币认购了工行A股,中国人寿同时以64亿港元认购了工行H股。
据统计,A股上市银行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包括中国太平洋人寿、中国平安人寿、中国人寿等三家保险机构,共持有中行、浦发银行(20.62,1.25,6.45%)、民生银行(10.05,0.16,1.62%)、招商银行(16.00,0.09,0.57%)和工行流通股市值达150亿元人民币。如果再加上在建行、中行和工行H股发行中获得的战略配售股份,保险公司持有国内上市银行的市值已经超过300亿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保险资金上下其手,紧紧地盯上了非上市银行的股权。
今年7月底,平安以49亿元收购深圳市商业银行89.24%股权。8月初,中国人寿以每股5.6元认购了7000万股兴业银行股票。
在更为引人注目的竞购广发银行的国际争夺战中,两大保险巨头同时出手第一次面对面竞标同一家银行,中国人寿斥资56.7亿元加盟花旗财团,在与平安财团以及其他国际投资财团的对决中最终胜出。
到现在为止,中国人寿完成了入股工行、中行、建行、交行、广发行,又开始把目光投向正在股改重组的城市商业银行,第一个目标锁定徽商银行。平安也为拿下了人民币业务许可和完成对深商行的收购奔走在其他保险公司的前面。
基建投资·稳
近日,记者获悉,我国继三峡工程之后的又一超级项目———京沪高速铁路将引来400亿元巨额保险资金的“追捧”,占据该项目投资总额的三成以上。
据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透露,获准分享中国铁路基本建设项目投资盛宴的保险商包括中国人寿(2628.HK)、平安保险(2318.HK)及人保财险(2328.HK)等。
今年3月,《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试点管理办法》正式发布,允许“保险资金投资交通、通讯、能源、市政、环境保护等国家级重点基础设施项目”。预计有超过700亿人民币的保险资金可间接投资于基础设施项目,这让长期以来苦于只能“长线短做”的保险资金找到重要的投资出口。
山西高速项目成为进入实质性操作的第一单。7月27日,平安信托作为受让方与山西省交通厅所属公司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平安信托以受托管理的保险资金投资山西境内的太原-长治、长治-晋城、晋城-焦作三条高速公路。
根据综合数据计算,投资基础设施的年收益率为6.2%左右,而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近5年来最高为4.2%,前者高出2个百分点。在国际上,道路、桥梁、电网等基础设施投资中有超过40%的资金来自保险公司。因此,基建投资对保险资金存在很大的诱惑。
保监会资金运用部主任孙建勇表示,保险资金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已获国务院批准,这样,“通过投资基础设施降低保险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程度,分享产业投资的成果”。
但同时业内专家也指出,目前保险公司进行基础设施投资还面临诸多困难。也许正是由此考虑,房地产项目未被列入保险资金被允许的基建投资范围。
据悉,监管机构曾对是否放行房地产投资进行了长时间探讨,再三斟酌后,监管机构最终放弃“冒险”。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教授庹国柱解释,“保监会对投资渠道的放开持积极和谨慎的态度,因此,比较倾向于低风险且能带来稳定收益的项目。公路、铁路等投资领域虽然资金流动性差,或许几十年才能见效益,但比较稳健安全;而房地产是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领域,一旦出现‘泡沫’,将对保险公司的经营造成不小的打击。”
海外投资·慎
海外淘金一直是许多中国保险企业的梦想。政策先行一步为保险资金出海保驾护航。
2004年,保监会发布《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管理暂行办法》,允许保险自有外汇资金投资境外银行存款、债券等一定范围的金融工具。2005年6月,保监会宣布允许保险外汇资金投资中国企业境外发行的股票,将投资方向逐步推向高风险资产。
今年5月,QDII制度正式出台,允许银行、基金管理机构、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以公司名义或代表客户进行以外币计价的海外投资。6月,国务院发布被称为保险“国十条”文件,明确指出在可控的前提下,鼓励保险资金直接或间接投资资本市场,逐步提高投资比例,开展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和创业投资的渠道,以及支持保险资金参股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支持保险资金在境外投资。
而直接规范指导中国保险业资金境外投资的新规《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办法》有望在2007年正式颁布。
专家预测,我国保险业的总资产今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人民币,如果按照新办法中15%的上限规定,预计将有3000多亿元人民币的保险资金涌入国际金融市场。
政策为庞大的保险资金打开了大门,但是,已吹响的海外投资号角究竟能淘得几金?对保险业来说却是个未知数。“我们对境外的股市不熟悉啊。”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管理处卢先生向记者表示,“给我们这个权力,我们也不敢盲动。”
可征的事实是,中国人寿2005年年报披露了6亿元的汇兑损失。而平安保险的汇兑损失则为4.05亿港元。
对于中国保险业而言,资金境外投资仍是一个陌生的领域,海外市场中不仅包含政治、市场、文化、汇率、法律、监管等风险,我国保险业也存在人才储备单薄、国际资本市场投资经验欠缺等“软肋”。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院何鹏教授认为:“保险业海外投资总的来说是件好事,但是这一定要有好的运作,也就是说,不能光盲目地认为,多了一条新的投资路径就一定会更有利于保险资产的保值增值。应当看到,大多数保险公司对于海外市场投资并不十分精通,保险资金‘出海’还是要谨慎。”
保险业巨量资金面临的还将是漫漫长路,或许有更多的出路,更好的选择,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探索的脚步不会因为选择的艰难而放弃。(中国保监会网) (责任编辑:谢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