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还是不买房”成为岁末众多中国人的哈姆雷特式自诘。“奥运大限”的传闻,宏观调控的兑现,甚至结婚率的未来下降趋势,都成为影响这一答案的扰动函数,然而谁又能猜到那个真正的结果呢?
范小娟开始急了。 “家里的钱还没寄到。”这几天,她一直在忙着四处向朋友借钱。2006年12月16日,她订了一套30多平方米的小户型。范小娟的策略是,先借钱应应急,交完定金把房号拿上,免得等家里的钱寄来之后房都没了。
范小娟买的这个楼盘位于北京望京地区。这是一个以30~90平方米为主的小户型项目,开盘价格9400元/平方米。据统计,该项目在开盘当日,就认购了320套,占开盘总量576套的56%,认购金额高达1.9亿元。
忽悠与被忽悠的
在年底的京城楼市,这并非个例。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的数据显示,2006年11月份,北京住宅期房网上签约日均482套,略低于3月和4月;而截至12月25日,12月份却已有7天单日期房现房签约数超过600套。有媒体称“恐慌性购房再次出现”。
由于一系列的地产宏观调控,2006年北京地产的“金九银十”期间,没有了往年的热销景象。但人们不解的是,为什么在2006年即将过去的12月份,楼市却突然发力,引发新一轮的“恐慌性购房潮?”他们为什么这个时候急着买房?
新增供应量的减少是一个重要因素。来自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的数据显示,从2006年9月份开始的连续3个月,住宅期房新增供应量都小于当月销售量,这是近年来首次出现的新增供应小于销售量的情况。而且,新开楼盘数量明显减少。
当然,在一定时间的观望无效之后,人们“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又开始作怪。
“实在是等不下去了。”属于“80后”的范小娟坦言,早在2005年的时候,她就已经开始计划在北京买房,那个时候,她一直喜欢的望京地区房价也不过6000元/平方米。而今,这个区域的新房均价,已经达到了9500~15000元/平方米。
范小娟的一位同事,2004年在靠近通州的地区,买了一套近100平方米的房子,如今已经升值了20多万元。尽管她同事房子的升值只是表面的,并没有带来现金价值。但这个涨幅,多少让范小娟为自己当初所选择的观望而后悔不已。
范小娟的另一个考量是,这次开盘的项目属于小户型,而望京地区目前在售的主力户型,是以100平方米左右的两居和130平方米的三居为主。“等2008年底入住的时候,我估计也该结婚了,正需要房子住。”范小娟解释说。
孙芳是一位地产记者。连续两个月来,不断地有朋友找到她,希望能帮忙找找开发商。以往找过来的人基本都是要求开发商打点折扣,如今这些人只要求能拿到房号就足以了。不过,即使是与开发商关系不错的孙芳,现在也难以要到房号了。
“开发商说不好意思,找的人实在太多,房子实在太好卖了。”孙芳说。她的另一个感受则是,地产广告也日渐减少,至少少了30%,而此前她所在媒体正是靠大量的地产广告养着。“如今不需要太多的广告,开发商也不愁卖不出房子。”孙芳说。
然而,令孙芳耿耿于怀的一件事,是上个月某开发商对她说,项目卖得很好,没房号了。但是前些日子她不留神在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查到,这个项目300多套房子才卖掉160多套而已。“我和我朋友都被开发商忽悠了。”孙芳说。
2007年买房合适吗
过去的2006年,对于计划在北京购房的人来说,观望或买房都是最令人痛苦和后悔的选择。据统计,2006年的北京,在6~10月间,房价同比分别上升了11.2%、11.1%、11.4%、10.3%和10.7%。
有专业人士表示,2007年的房地产行业将是政策导向下的“执行年”。2007年的房地产行业正处在变革的前夜。因为,中国房地产的发展战略,正在从产业政策向公共政策回归。在这样的背景下,2007年的房价走势成为众目所在。
“2007年的房价将依然坚挺。”本刊记者接触的多位专家均如此判断。中信证券地产分析师段海瑞称,2006年猛烈的宏观调控并没有使房价下跌。仲量联行北京研究部主管凯安娜则认为,由于惯性的原因,2007年上半年住宅价格仍可能上涨。
凯安娜同时认为,由于奥运会日益临近,许多潜在的买家可能选择持币待购,从而造成2007年交易量的短期下降。伟业顾问预计,2007年北京一手住宅市场新增住宅供应量将大涨,涨幅超过50%;成交均价涨幅放缓,回落至10%左右。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专题课题组的研究表明,2006年,全国只有上海和北海的房价处于下降态势。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涨幅,其中涨幅大的主要有深圳、北京、大连、厦门、天津、沈阳、南充等城市。
其中,上海房价在2005年疯狂领跑全国之后,因为国家的强力宏观调控而急速下降,直至稳定,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人们开始期待北京的房价能像上海一样,因调控而受到控制。坊间也曾不断地流传,2008年奥运会结束之后,北京的房价就会下跌。
“中国房价高涨,主要是受资金推动和地方财政政策的影响。中国房价2007年将进入调整期,2008年或2009年将进入谷底。”著名经济学家谢国忠,在“财经2007年会:预测与战略”各行业分会上抛出此观点。
不过,这个预言也并非没有道理。2006年颁布实施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尽管在当年因为周期性的缘故,并没有显露出其应有的效果。但本刊接触的不少专家认为,这些效果将在2007年下半年逐渐显露。“因此,下半年房价将趋于稳定。”凯安娜说。
很多专家认为,2007年可能实行的宏观调控分区域区别对待,对大户型保有环节征税、物业税可能开征、农地直接入市等诸多政策也将在一定预期上抑制房价的上涨。
伟业顾问的研究表明,作为2006年宏观调控中最具分量的一笔,“90m2-70%”政策无疑对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引导合理消费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但该“政策对住宅供应结构的影响效果,在2007年暂时无法体现,长远影响会在以后逐年释放”。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从人口结构的变化分析说,2008年之后的结婚人口比2008年之前下降30%多,因此,2008年之后的房价可能会下跌。“2008年将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真正拐点,当前的房地产喧嚣可能很快将会结束。”尹中立说。
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如果政府能下大力气把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做好,2007年房价一定会平抑。“当中低收入人群可以得到足够的住房保障时,只占部分市场比例的商品房将缺乏价格飞涨的支撑。”社会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保卫说。
在谈到2007年是否适合买房时,本刊接触的专家均认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做决定,切忌盲目跟风。“没房子的买房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购买能力进行置业;而已经有房子的人,没必要在这个时候买房进行投资。要谨防被忽悠。”段海瑞对记者说。
梯级消费显端倪
“恐慌性购房潮”的背后依然有理性者的存在。周朝迎是一位IT行业的白领,工作已经4年多,存款也足够付个首付买套房了。但毕业后的这4年多,他一直租住在公司附近的一个小区里。尽管,他身边的朋友或同事,一个个都贷款买了房。
“在结婚前,我并不认为租房不好。”周朝迎说。在他看来,贷款买的房也不真正属于自己,而属于银行。“与其为银行打二十几年的工,当房奴,不如租房来的省事和痛快。”目前他大部分资产还是股票形式。
国际清算银行(BIS)日前发布季度报告指出,中国人在超前的不理性消费下,在低门槛的房贷“引诱”下,必然沦为“房奴”。调查显示,在贷款买房的人当中,54.1%的人月供占其收入的20%~50%,甚至有31.8%的人,月供占到了其收入的50%以上。
大学时学期货交易专业的周朝迎认为,目前的房价太高,只有在房价降到他的心理价位,他有能力一次性付款时,他才会考虑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到时候,或许会将手中已经到期的期权套现,拿去买房。”周朝迎说。
长久以来,在中国人的传统思想里,有房才算有家。有专家指出,中国大陆的住房自有率高居世界首位,城镇家庭为80%,农村为100%。但其实在发达国家,居民平均住房自有率也仅为50%左右,美国是65.5%,瑞士是42%,英国是46%。
事实上,在欧美、日本和香港地区,也不是多数青年人刚参加工作便去买产权房。流行的住房时尚,是先租房后买房的“梯级住房消费”模式。“这是市场经济社会中最被提倡的住房消费观念。”一位专家说。
在“国六条”中,“合理引导住房消费需求和消费模式”,开始成为调控的手段之一。“国六条”甚至提出,要“积极发展住房二级市场和租赁市场,有步骤地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这可谓政府首次旗帜鲜明地倡导“梯级住房消费”。
而此前,“一次到位”的购房理念,正是政府1998年以来持续鼓励而形成的。当年为启动住房改革和房屋商品市场,政府倡导了“人人拥有一套产权房”的消费观念。当时房改政策的出台,也正是出于拉动经济增长,拉动内需,消化存量货币的考量。
“我爱我家”的最新研究表明,在2006年,传统求学旺季(6~9月)的到来,再加之新政所导致的原有购房者犹豫观望,使得8月租赁市场总体客户需求,首次超过了市场供给水平。“弃买求租现象在北京的住宅租赁市场渐露端倪。”而千万家总经理华国强认为,梯级消费观念更趋成熟,置业分流有助房价回落。 (来源:中国新闻网/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谢良兵) (责任编辑:毕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