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30日电(李斌、杨文婷)你也许去医院照过X光,但是你知道用正负电子对撞机发出的超强X光给物质的微观结构“拍照”吗?完成第二阶段改造任务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同步辐射装置25日起重新向用户提供同步辐射服务,也就是利用对撞机发出的超强X光对物质进行微观“成像”。
“因为改造对撞机,同步辐射服务停了一年多。许多用户都在等着做实验。”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陈和生院士30日在此间说。
在实验站,记者见到,有的科学家正在对线虫“吃”稀土以后的变化进行探测,有的在对催化剂进行探测。一台电脑上,一个老鼠的立体耳蜗和一个三维的苍蝇在电脑上旋转。“这都是通过超强X光探测获得的。”专家解释,“由于老鼠的耳蜗和人的耳蜗相似,科学家将以此为基础进行听力研究。”
正负电子对撞机是一种先进的粒子加速器,是当前研究物质微观世界最小构成单元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主要科学手段之一。2004年起,经有关部门批准,我国投资6亿多元对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进行改造,计划工期5年,改造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对撞机和同步辐射装置的性能,使X光提高一个数量级左右。
改造分直线加速器改造、储存环改造、探测器改造等三个阶段。作为改造工程最关键和最困难的一仗,储存环改造于今年11月完成——将一个储存环改造成了两个储存环。
完成第二阶段改造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性能已经大大提高,储存环中电子束流的能量从改造前22亿电子伏特提高到25亿电子伏特,流强达到120毫安,同步辐射的强度比改造前有了成倍的提高。
“电子在储存环中拐弯时会产生X光,电子对撞机中产生的X光,比医院中的X光至少要‘强’百万倍以上。”陈和生说,“X光波长一般在0.1纳米左右,因此可以用来探测物质微观结构。”
配合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改造,科学家对北京同步辐射装置进行了大量改造,增建了第三个实验大厅,在原有13条光束线的基础上新建了2条光束线,兼用光的强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以上。目前向用户开放的光束线达到8条,一些来自生命科学、物理学、材料科学、医学、环境科学的科学工作者正在同步辐射装置上利用X光开展实验。
据悉,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改造工程将在明年秋季实施第三步——安装探测器,争取明年年底实现加速器与探测器的联合调试运行,届时将开始获取对撞物理数据。2008年底改造工程将达到验收指标。 (责任编辑:毕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