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万资金竟神秘失踪一天!
2006年12月29日上午10点20分,陈先生通过工行的银证转帐系统向其在中信建投证券某营业部开户的资金帐户内打入一笔资金。
离奇的是,这笔钱从工行成功划出之后,陈先生在券商银行部的资金帐户内却当天一直没有到帐。
“12月29日当天,我工行资金卡上的50万元钱没了,中信建投证券营业部资金帐户上的钱也没增加。”陈先生气愤地表示,直到1月4日证券资金卡上的钱才到位。
他因此想在29日买入某只股票的计划也宣告泡汤。
与每天成交七八百亿股票的资金量相比,似乎50万资金可忽略不计。
但记者从不同途径了解到,在去年下半年行情日益火爆的背景之下,碰到像陈先生类似情况的个人投资者不在少数,有些投资者的资金甚至在完成银证转帐后的第三个交易日才到达自己在券商营业部的资金帐户。
那么这些钱从银行“显示成功”转出来之后,究竟去了哪里?这是否意味着银行或证券公司为客户服务的最基础性功能??客户资金存取安全性正在接受火爆行情的考验?
资金失踪并不罕见?
“对于陈先生出现的此类情况,实际上每个银行都会发生。”工行上海分行一位银证业务专家的表示让记者颇感惊异。
“一般来说,出现的比率大概在千分之一到二左右,”他认为,“从技术上看,当这类投资者完成银证转帐手续之后,钱已经到了券商营业部的总帐户上。但没有实际落到每个客户的‘小帐’上,‘小帐’就是客户自己的资金帐户,从而这笔客户资金成为单边帐挂着。一般而言,第二天券商会根据银行提供的书面说明进行调帐,钱也就会出现在客户的资金帐户中。”
建设银行一位从事证券相关业务的人士认为,出现此类问题的另一原因是网络的问题。
银行和券商的服务器反应不及时,因此都可能有责任。
“行情越火爆、开户数越多、IPO发行节奏越快,越容易堵单。原因在于交易量上去了,可是网络的速度和原来的一样,所以就会容易‘堵车’,数据都被堵在路上了。”建设银行人士说。
有市场人士提醒记者,银行出现网络拥挤的另外一个原因是,2006年如此火爆的行情下,基金受到热烈的追捧,而银行自身又在行使代销基金的职能。
如果出现了在某个时点内有几百笔资金进入,那么即便是银行后台系统再进行扩容也无法满足需求,所以目前出现此类情况属于正常。
“目前不少券商都在做系统升级,实现第三方存管上线。就上海来说,一些风险券商(包括被托管后)的营业出现这种情况比较多,大型券商则要好些。”一位曾在数家券商营业部炒股的专职投资者告诉记者。
欲速则不达
自2002年1月1日《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管理办法》开始实施,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必须全额存入具有证券交易结算资金存管业务资格的商业银行,并且单独立户管理(即封闭式管理)。
但在实际操作中,最底层的营业部仍旧问题重重。
2003年底,证监会下发《关于加强证券公司营业部内部控制若干措施的意见》,该文件着力加强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的集中统一管理,要求“每家证券营业部开设的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专用存款账户不得超过5个”,且“证券营业部必须将不低于70%的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上划证券公司总部”。
而在证券和银行业分业经营的背景下,由于银证通 的大力推行会使券商零售证券业务受损,因此,监管部门要求“银证通”业务全面停办。
在这之后,银证转帐成为个人投资者进行转帐的唯一途径。
按照监管层的意图,第三方存管模式下的封闭式银证转帐将取而代之。
并有消息称,各家券商被要求在今年8月底前全部推行第三方存管制度。目前,包括国泰君安在内的不少券商已经开始在做此类试点。
“从我个人看来,今年8月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第三方存管也没有那么快,即便是国泰君安做试点也不是所有的网点都在做。”某家银行金融机构部门人士表示,“目前一家券商至少和5家以上的银行合作,每个系统从测试到上线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尤其是像工行和建行这种大行的系统更为复杂。另一方面,目前第三方存管是实现银行总部和券商总部的系统对接,而不少银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集中,例如工行是分为南北两片。”
对此,另一位熟悉情况的人士表示,“如果强行将推行的时间定死在今年8月,其实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似乎未必是个好事。”
欲速而不达。
据上述人士透露,目前有风险券商为了达到短期内实现第三方存管的目的,甚至利用一个周末两天的时间,将营业部下的一批客户数据直接移到银行去。
“这样直接导致了这些投资者无法进行正常银证转帐,而是需要到银行的柜台办理确认手续。”他说,这使资金存取服务??银行与券商为客户提供的最根本服务也受到影响。
实际上,在正常券商第三方存管上线的过程中,客户资金存取、结息、交收等过程中均会遭遇较大压力与风险。
第三方存管尚需完善
尽管第三方存管模式下的封闭式银证转帐是未来保证客户资金安全的基础性制度,但事实证明,第三方存管制度在上线过程中,仍会遭遇证券公司因运行压力或风险而导致客户交易或资金存取发生问题。
第一,在第三方存管上线过程中,证券公司和存管银行的业务流程、客户服务和系统支持等方面都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包括投资者在内的有关各方都会有一个适应与磨合的过程。
因此,证券公司要特别重视并妥善应对业务运行风险,比如总对总的银证转账、日终大量银证数据交换与核对、法人资金交收工作量倍增等所导致的证券公司的运行压力和运行风险问题。
第二,第三方存管后,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存取与结息、客户资金交收及客户账户清理等原因等所导致的客户现金资产变化,必将引起证券公司与存管银行这两个主体从技术系统到业务运作等的协同,而证券市场产品创新与清算交收制度变革等又随时会导致客户交收与资金存取规则等的变化。
因此,商业银行体系的技术系统、运行机制、配合与效率等必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到证券市场的运作与效率。
“如何有效解决两个体系之间的协同问题值得重视。”上述专家指出。
(责任编辑:陈晓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