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金融投资报】
---兼与谢国忠先生商榷
复旦大学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谢百三教授
一贯语出惊人的谢国忠先生,新年伊始就将一盆冷冰冰的水泼向狂热的中国股市。他发表了《警惕股市泡沫》一文。
笔者细读,觉得他有的观点有道理,但有的意见不符合中国现实,做不到也行不通的。以下,随着他文章的思路,我们逐点进行讨论。
一、中国的股市已形成泡沫了吗?
"香港和上海的股市可能已经出现了泡沫的苗头。"但他后来又在文章中谈到"泡沫与正常牛市之间的区别何在?对此永远都不可能有一个完全正确的答案。根据定义,泡沫是一种非理性的现象,当许多人变得非理性时市场泡沫就会发生。"
连谢国忠自己也说不清"泡沫"的定义。其实一国股价的整体高低是有多种因素决定的。如美国的利率为4-5%时,其股票市盈率就为15-20倍。而日本利率仅为0.3%(甚至为零),其股市市盈率就为60多倍。那么日本股市在8000点时是否算有泡沫呢?何以从3.8万点跌到8000点,又回到1.6万点呢。
确实,中国股市近几月上涨很快,但是否完全是泡沫经济呢?中国股市上涨原因如下:
(1)政府的呵护支持;从2004年4月"国九条"起,中共中央、国务院一直希望股市走出熊市的阴影。
(2)2005年5月9日起,中国证监会在国务院七部委及几千万投资者支持下,搞了一场脱胎换骨的股权分置改革,将长期侵占中小股东的制度性恶疾铲除,搬掉了人们心中的一块巨石。
(3)本届证监会是中国五届证监会中能力最强、水平最高的领导班子:清除庄家、追回大股东占款、大刀阔斧地兴利除弊,难能可贵,使人们信心得以恢复。
(4)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高管已有试行股权激制机制的,把过去"往外掏"变成了"往里装",相当部分上市公司质地出现根本性好转。 (5)人民币升值 引致人民币资产---股票、股权及不动产等成为全世界人民关注、争先购买的财产。无论国内国外市场,中国新上市公司十家九涨,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心中的黄金股。
(6)人民币缓慢升值导致大量外资热钱顽强进入,中国外汇储备从原来的每年增长200亿美元猛增到2000多亿美元;外汇储备高达1万多亿美元;世界第一;与此同时外汇占款也急剧上升,即出现了严重的流动性过剩。
(7)中国城乡居民存款上升为15.9万亿,加企业与金融机构存款为32万亿;利率仅2.52%,扣税后仅为2%;而民间除股市外,投资渠道很少,人们急于寻找保值增值渠道。
(8)在日元升值时,日本的房地产是同步上涨的;但中国房地产市场受到了严厉调控,约1万多亿炒房资金已大部分退出,正在进入股市。
(9)中国经济已持续28年稳步高速增长确实有一批好公司好企业。
(10)中国从2007年1月1日起,正在与国际接轨,实行新的会计制度准则,相当一部分企业所拥有的资产,如土地等都将得到重新估值。它们的价格将会回归上涨。
(11)中国股市目前指数严重虚高,如果扣掉新上市的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大盘股的虚增成分,目前真正的指数约为2100点左右,至今没有创出真正的历史新高(调查显示,2006年还有30%的投资者是亏损或不盈利的)。日本是4年多以后股市涨到3.8倍时政府才予以猛烈干预的,目前中国也需要谢国忠先生所说的″政府干预″吗?
总之,完全将这轮牛市视为泡沫经济,是不妥的。只不过是其中有合理的因素,也有不合理的因素。当然,股市狂涨也不好,希望它温和上涨,蠕动向上。当然,我们对泡沫经济应保持高度警惕。
二、股市温和上涨、走牛是疏导流动性过剩的唯一最佳选择。
退一步讲,即使有泡沫也要小心翼翼的疏导,凡是鲁莽的捅破泡沫的,都没有好下场。环顾世界各国(地区)均是如此。谢国忠先生一向以大胆、直率,语不惊人誓不休而著名。但方式上的惊人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是否在揭示真理。比如:流动性过剩确实是中国股市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它是怎么形成的呢?即每天10多亿美元到中国来(经常项目下),你不让它兑换行吗?央行不是一直在以公开市场 业务操作,发行央行票据,提高准备金率,用"中立化"政策在努力化解它吗?流动性过剩根源之一是人民币的内在含金量太高了。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相差太大了,人民币升值已成为广泛共识。中国不好进,就去香港买H股、红筹股,人之常情。
三、化解流动性过剩办法无非是如下几个:
(1)全面通胀。
即允许过剩货币向所有商品流动,造成全国全面10%以上的通胀。而这必将对中国经济造成严重损害,是全国人民、各级政府及央行所难以容忍及反对的。而在现实生活中,中国绝大多数中、低挡商品供过于求,城乡居民在医疗、教育、养老、买房上还有很大的潜在需求,大多不敢过多消费,因此,目前并无出现需求拉动型全面通胀的可能性。因此,流动性过剩只能从某一个资产领域进行疏导、宣泄。
(2)大幅度,快速提高利率(加息)。(吴敬琏(吴敬琏新闻)老师也是此意)。
但加息是明显的错棋。2004年10月29日及2006年两次加息时,笔者都写文章批评过,指出在人民币升值时加息,等于将明明要涨价的房产再加上空调、彩电去促销;加息一定会鼓励、加速海外资金涌入中国,它们即赌升值又赌升息,何乐而不为。这两年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加息,只能发生在通胀、货币贬值之时。而人民币在升值,存贷差10万多亿,还加息,疯了吗?
(3)再次提高准备金率;这是有可能的,也正在这么做。
在国外,连续使用这一重型武器,股市早以成为熊市了。在中国却不能影响股市太多,主要是资金太充裕了。
(4)另外寻找一个分洪泄洪之地,在中国能与股市分庭抗礼的只有房地产市场,让房地产市场再度亢奋?目前上海的房地产是缩量微跌,京、穗、深、珠江三角洲等地还在涨,难道还要火上浇油吗?
(5)加快人民币升值的步伐,一步快速到位,宣布几年之内不升值了。
比如,像1993年那样,从1:5.7一步到位贬值到1:8.3,现在也一步到位升值到1:6左右,然后宣布5年之内不升值了。则外资涌入立即停止。但中央政府一定会担心此举会造成成千上万家外贸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出口、外商投资都会锐减,失业问题可能变得极为严重,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中国的汇率改革---实际上是在走物价改革的蠕动到位的战略。
(6)让股市温和走牛,扩大直接触资比例,减少商业银行的存贷差。
众所周知,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其实,让股市温和上涨走牛,吸引大量资金进入,适度加快新股发行(但新股必须保证质量)是当前在吸收、疏导、宣泄流动性过剩的无奈的又是唯一的最佳选择。如果说会形成泡沫,那也是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列车走到十字路口时的唯一较佳选择。除此以外别无他途。适当加快新股发行、上市速度就行了。这个问题到2008年全流通后就会缓解,形成新的供求平衡。
四、驳斥谢国忠先生的几个不符合中国国情的观点。
(1)谢国忠认为中国股市市盈率应在15倍左右。
确实有一批企业质地不好,但也有相当一批企业质地甚好。如:万科、宝钢、招商银行、长江电力等等及一大批成长性很好的中小企业。否则中国经济年增9-10%从何而来?新兴国家的成长型企业年递增20-30%是不罕见的。为什么美国,欧洲标准一定是全世界的标准呢,它们的经济很成熟了,欧洲多数国家(除爱尔兰外)都发展很慢,市盈率当然不能高。
(2)谢国忠先生还说要教育股民降低风险偏好,认识到开放式共同基金也是风险很大的,并举耶鲁大学基金会首席投资官之言,说:"共同基金在长期中表现比指数差。"他是认为中国由于过多地成立、创建新的基金而造成了股市狂涨。
其实,中国学者及投资者都知道是股市走牛在前,基金受欢迎在后。基金发展只是股市上涨的原因之一,但并非主要原因。无论美国的大卫斯文森怎么说,中国基金中从2006年6月至今的运作、表现,比很多个人投资者要好得多,这是妇孺皆知的。很多工薪一族忙于工作,又急于投资,去买基金,委托理财是理所当然的选择。当然,在熊市里,一元基金跌到0.5-0.6元,比比皆是,人们也都看到过,何需借美国人来指教。
(3)谢国忠先生还有一点是错的,说"中国股市虽然大多数法人股现在已经是可流通的,但由于其所有者是政府实体,因此不大可能大量出售其股份"。
实际不是,中国股市中目前可流通的大约为48%左右;另52%国家股法人股将在今后的两年中逐步流通10%。2008年后方可全部流通。可见长期为外国投行工作的谢国忠对中国国情了解还是不够的--而不了解情况是没有发言权的---中国人都知道这一名言。
最后,应该指出的是,谢国忠先生虽然作过一些正确的分析判断,但也误差甚大的。如:2004年加息前后,他认为中国银行利率应加到10%才合适。而我们则撰文(2004年11月《价格理论与实践》)认为中国不可能进入加息周期。至今中国利率还在2.25%。
五、对于中国股市,我们的态度是:
(1)牛市是中国经济在十字路口唯一较好的选择;
(2)关注与防止泡沫,理解与正视之,呵护与监管它,千万不要鲁莽地对待它;
(3)加快股指期货的模拟试行和推出,不能因为局部的动荡而动摇这一正确战略决策的实施,只有推出科学合理的股指期货,形成做多与做空对冲机制,才可以增加中国股市的风险防范手段和全市场的理性氛围(世界各国股指期货推出前后都有一段震荡过渡期,不必惊慌失措)。
(4)牛市可以发行上市大量嗷嗷待哺的国有和民营企业,可以化解通胀压力,可以化解银行存贷差压力,可以多收几十倍的印花税,可以化解严重的流动性过剩,为人民币缓慢升值,保持中国经济稳定高速增长争取宝贵的时间。
(责任编辑: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