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王吉舟
虽然美国电影里总是好人笑到了最后,但只要离开电影院,我们就不难发现,现实中的好人更像是电影里的配角,是很容易死的角色。身为中国股民,我们的生存环境并不比“好人”强多少,所以我们更要有百倍的智慧和耐心,来保护自己脆弱的钱包。
但可悲的是,在中国股市,比变幻莫测的股价更加危险的,是经济学家和分析师们对股票价格的判断。
从某种角度上看,说经济学家是股民钱包的天敌,似乎并不过分。只要回过头去检视一下不远的历史,我们不难拿到大把证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经济学家们喜欢把股市放在掌心,以鸟瞰的视野,谈论10万亿元人民币的财富走向,这使他们很容易变得傲慢自大——一旦拉开了距离,事物就会变得模糊。距离能产生美,但不一定能造富。对于内地股市而言,这一观点是被反复证实了的。
最近一周的中国股市,由于中国人寿(601628.SH,2628.HK,LFC.NYSE)A股的上市而变得十分热闹。上市首日,其价格就翻了一番,并以超过1000亿美元的市值,一日之内成为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之一。在万众欢呼的同时,又有著名经济学家发表“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文章,为中国人寿的高开高走寻找了大堆的理论基础。这种文章,如果引起股民的追捧和信赖,无异于为已经虚火上冲的中国人寿煽风点火。
但事实上,中国金融开放实际上误导了中国人寿的即期股价。2007年,中国金融业进入全面开放阶段。在此前的5年过渡期中,全球所有的机构投资者与中国内地的金融机构,都在担心中国金融体系中的股市、银行可能引发大规模金融危机,因为中国金融体系问题重重的现实不容回避。
然而,在大刀阔斧的改革推动下,中国非但没有爆发金融危机,内地金融机构反而伴随着上市的脚步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于是大家的心态,就像渴了三年的大象突然看到了水,蜂拥而上,竞相追捧投资中国金融企业。
中国金融业开放,对中国人寿的股价影响恰恰如此。对于中国股民来说,这很难说是一件好事。机构投资者和少数幸运的股民拿到的价格是18.88元,大多数股民能拿到的股价是40元上下,而H股的价格不到25港元。
现在断言中国人寿A股价格过高也许言之过早,但有一点是确凿无疑的:假如——仅仅是假如——从某一天开始,中国人寿上演连环跳——向下的那种,最痛苦的决不会是机构投资者,更不会是那些赞誉“好风凭借力”的经济学家。而当中国人寿股价芝麻开花节节高的时候,机构投资者也永远比大多数股民坐得更安稳。
单纯从市场面来判断中国人寿的投资者早晚“暴走”,显然是有失公允的。那就让我们以简单的比较来考察一下其价值。虽然国际经验一再证明,一个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过程中,社会保障体系的转型将导致保险业的繁荣,但即使是今天的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保险公司,在已经发展成熟壮大的状态下,其股价也远远比不上中国人寿。
什么样的中国人寿值得这么高的股价呢?应该是一家获利丰厚、管理现代、人员精悍、分红慷慨的公众公司。但现实中的中国人寿,显然离这个标准还有一段距离。那么,其股价被如此高估,只能解释为非理性市场的资金推动。换句话说,这将是一个庞大的击鼓传花过程,谁接下最后一棒,谁就将为中国人寿超过200倍市盈率的股价和所谓“透支未来保险业改革红利”而付出惨重代价。
索罗斯说过一句话:“金融市场上,超越价值的价格迟早会回落。”这句话也许可以暗示中国人寿价格的未来走势。而今天的中国人寿股票交易活跃的情形,可以用另一句索罗斯的名言来精确概括:“Maybepartyis over, but people are stilldancing.(也许派对早已结束,但人们却依然翩翩起舞。)”
六年前,当高科技席卷全球,大家争相透支未来高技术红利时,中国股市也有一批引起股民追捧的高科技股票,紫光股份(8.26,-0.35,-4.07%)(000938)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其一度高达100元的股价,最终让无数股民牢记什么叫“深度套牢”。但愿今天的中国人寿,不会是昨天紫光股份的翻版。而这一点,似乎更值得今天追逐中国人寿的股民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