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林小川
    民生银行(9.69,-0.07,-0.72%)一再推迟的定向增发方案终于基本确定,但股权争夺战仍是外界最大悬疑所在。
    多位权威人士向记者透露,民生银行的定向增发方案其实早在去年12月份已通过中国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近日刚获得证监会批文。
    现在人们最关心的是,定向增发的股东安排是否会改变民生银行现有股东的微妙平衡格局。
    “股东安排确实没有定。”参与此次增发的一位核心人士透露,“但现在的情况来看,淡马锡可能不会参与。”
    这是一个意外的消息。目前,淡马锡通过旗下的亚洲金融控股已持有民生银行3.9%、共计3.967亿股的股份,为第七大股东。此前市场盛传,通过定向增发,淡马锡控股有可能成为该行第一大股东。
    而另一位参与增发的人士委婉地表示,民生银行其实是非常希望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因为这能够进一步改善民生银行的股权结构。但这需要外部环境支持,包括银监会、商务部等部门的批准。
    “尽管境外投资者作为战略投资者投资上市公司已经放开,但还需要中国商务部、证监会等机构的批准,这个过程需要时间,也并不容易。”一位上市银行人士分析,目前民生银行增发已经过会,发行在即,淡马锡如果要参与增持,还需要走一系列审批程序,如无意外其已铁定出局。
    该人士指的是此前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外资并购的有关规定。规定显示,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因实施发展战略需要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经商务部等有关部门批准,境外战略投资者可以购买并承诺在一定年限内持有一定比例的上市公司A股股份。
    事实上已有前车之鉴。2006年11月,花旗银行就无缘浦发银行(22.6,-0.62,-2.67%)不超7亿元的增发计划,尽管浦发并非定向增发,但这有一定的相似性。浦发的增发是通过A股市场公开发行,而外资只能通过QFII或者B股进行直接投资,花旗作为外资股东,尚不能直接在A股市场持有股份,因此出局。
    淡马锡在2006年底已显现退出民生银行的征兆。2006年12月,来自淡马锡的民生银行中小企业部原总经理詹文岳暂时离职,2006年初即入驻中小企业部的整个淡马锡团队也随之离开。
    “这牵涉到多方面因素,但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原来淡马锡和民生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但可能因为股权问题,这个协议最终还是没有敲定,从而影响了双方的合作。”民生银行某内部人士分析,淡马锡只有成为主要股东,才愿意将其号称全球最成功的中小企业业务模式移植到民生银行,这是其谈判的重要筹码。
    而现有股东之间的股权争夺战似乎从来就没有消停过。关于定向增发的对象安排,民生银行和发行承销商一直在与股东进行沟通协调。
    股权结构的变化在民生银行历来被视为最敏感的问题,因为这涉及到控制权的争夺。众所周知,民生银行现有股权结构相当分散,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也不过5.98%。
    据参与增发的人士透露,很多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股东安排,在其董事会召开时会确定各家股东的增持意向,在证监会审核通过后便可按部就班地发行。但民生银行在召开董事会时并没有确定具体的股东安排,只是明确了对增发对象的原则性要求,比如有利于公司产业发展方向等。
    民生银行内部人士透露,在2006年10月份曾传出一个增发草案,即前十大股东都能获得平等机会,按照发行价格不低于2006年8月董事会决议公告前20个交易日公司A股股票收盘价的算术平均值的90%,分别发行3.5亿股,如果十大股东中,有放弃或者资本实力不足的,其股份将由前二十名(另一种说法是前三十名)股东进行竞价购买。
    目前在资本市场风头正劲的中国人寿正是前20名股东之一,外界对其一举一动亦多有联想。
    民生银行此前也确曾与包括中国人寿在内的多家保险公司接触。目前,中国人寿是民生银行的第一大流通股股东。“但这并不能说明什么,关键是看民生银行的态度。”参与增发的人士说。
    第一大股东新希望董事长刘永好在民生银行新一届董事会选举中的意外落选,一度加剧了市场对该公司是否进一步增持银行股权的猜测,“新希望能否保持其大股东地位,关键是看其是否能拿出那么多钱来。”
    承销团有关人士则谨慎地表示,最终方案正式公布以前不排除有意外出现,因此淡马锡是否出局亦有待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