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突破万亿美元,达到10663亿美元,全年外汇储备增加2473亿美元,同比多增384亿美元。伴随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超过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如何管理运用再次成为焦点。
| |
记者日前从多种渠道了解到,央行很有可能会拿出外汇储备中的一部分,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专门负责外汇投资。汇率 管理和外汇投资“分家”的脚步正在加快,一个市场化运作的外汇投资公司逐渐浮出水面。
“分家”外汇投资解决储备难题
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管理框架,基本是央行负责储备的经营管理,日常管理则由国家外汇管理局进行。如果建立一个新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很多我国目前外汇储备管理中所遇到的问题就能解决。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彭新韵博士表示,目前我国是央行主导下的外汇储备管理体系,实际上是央行通过发行基础货币购买来的负债资产,这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上有所体现。它不仅对货币供应 量造成冲击,而且加大了央行解决货币流动性过剩问题的难度。而成立一个单独的机构负责外汇投资,则将主要通过发行人民币债券,之后向央行购买外汇的方式进行投资。独立机构发行的人民币债券和央行现在发行的央行票据一样,可以起到回收基础货币的作用,但是并不影响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这无疑可以在不增加央行资金压力的前提下回收过剩的流动性。
另外,彭新韵强调,外汇投资必须面向海外,否则会在国内市场形成二次结汇,这同样不利于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
新加坡经验:市场化运作业绩出色
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在我国尚属新鲜事物,但这种外汇汇率管理和外汇储备投资“分家”的外汇管理模式在国外并不少见,特别是在亚洲出口主导型经济、又是非主要国际结算货币国家内,当外汇储备相当丰裕时,都逐步走上了开始分离汇率管理功能和外汇投资功能,不同功能的外汇分属不同机构专职管理的道路,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新加坡的政府投资公司GIC。
新加坡政府于1981年专门成立的GIC的主要任务就是管理新加坡的外汇储备,着眼于固定收入、证券市场和私人股票投资等长期的、高风险、高回报的资产。其目前所管理的资产已超过1000亿美元,大约占新加坡外汇储备总额的80%,是新加坡外汇储备管理的主体。去年,韩国政府效仿新加坡的GIC,成立了韩国投资公司KIC,对富余外汇进行积极管理。KIC现在的投资以债券为主,而投资于股票的比例在30%至40%。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GIC为新加坡政府全资拥有,但是它的具体经营由其董事会全权负责,政府主管部门不管公司的具体经营,只管业绩,要求其年底不少于一定的回报等。GIC的官方网站上也写有“GIC和新加坡政府的关系相当于基金经理和客户的关系”。这些足可见其市场化运作程度。而市场化带来的好处就是,目前,GIC的规模位居世界前100家基金管理公司之列,扣除通胀因素,到2006年底,GIC成立25年平均收益率为5.3%,这是份出色的成绩单。
完善相关法律尤为重要
而我国的外汇投资公司要想真正市场化运营,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曾撰文指出,中国有必要进一步加快相关立法进程,推出更为严格的组织管理体系,以规范和控制外汇储备的管理和运用。他在文中表示,中国目前与外汇储备的管理和运用相配套的法律法规还不甚完善,《中国人民银行法》仅在第4条和第32条等对外汇储备经营有原则性规定;而作为中国外汇管理基本法规的《外汇管理条例》对外汇储备的运用却没有规定,需要进一步予以补充完善。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与金融制度室主任易宪容(易宪容博客,易宪容新闻,易宪容说吧)表示,中国的外汇投资公司要想真正实现市场化管理运作,应制定一部相关法律,明确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职能。
除此之外,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赵锡军还对记者表示,在人才制度、绩效考核、风险控制和激励约束机制方面,我国的外汇储备管理体制也需完善,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市场化。在GIC,超过40%的专业投资人士是海外人士,而KIC也对海外专业人才及机构非常青睐,它们的人才计划是其管理模式中的亮点。但他同时表示,一些专业的投行人士未必是外汇储备投资方面的专家,外汇储备有其特殊性,所以引入有这方面管理经验的专业人才更为关键。
(责任编辑:胡立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