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6年企业公众形象事件总体描述
2006年,一系列企业公众形象事件仍然强烈冲击着我们的消费信心和投资信任,矿难、污染、假药、虚假广告、贿赂、虐工等字眼的频频出现,使人们感到触目惊心。由于恶性的、负面的企业公众形象事件的集中爆发,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自身的公众形象。根据搜狐财经 频道企业形象专栏的收集的2006年企业公众事件总汇,我们统计了国内各领域内发生的典型的公众事件数,其中也包括一些跨国公司在外国发生但对国内有着影响的事件。点击下载2006中国企业公众形象报告(全文)
在消费安全方面,延续05年的产品安全主题占总数的33%。比如,博士伦公司隐形眼镜护理液问题,戴尔公司笔记本电池召回事件,日本SK-II化妆品查出含违禁药品事件,使得这些国际知名企业的形象在消费者心中受损。家乐福、易初莲花问题,食品卫生标准受到消费者质疑。药品市场丑闻不断,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制售假药案、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欣弗)不良事件等,严重损害了公众的生命安全,引起社会强烈反响。这些药害事件,暴露出药品研制、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反映了当前药品市场秩序的混乱局面,也暴露出药品监管工作存在的漏洞。此外,奶产品问题、瘦肉精问题、多宝鱼磕药事件,红心鸭蛋事件等,都威胁着公众的食品安全权,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2006年,员工权益方面的事件也比较突出,占总数的29%。如深圳女工高温加班猝死、深圳富士康血汗工厂,还有华为公司的“床垫”文化引发员工过劳死,以及层出不穷的矿难,对企业公众形象造成了很负面的影响。同时员工关系的问题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EMC的“秘书门”事件,丰田的北美总裁对自己的女秘书进行性骚扰等都给所在公司的形象上造成了不良影响。此外,劳资纠纷问题也始终不断,拖欠民工工资问题依然存在。
另一方面,各种贿赂腐败案,知识产权案件,财务造假,审计丑闻等公司内部治理方面的负面报道也接连不断,成为仅次于消费安全和员工关系方面的第三大事件,也使2006年成为不平静的一年。
(二)2006年中国企业公众形象事件的特征
1.员工关系事件多发构成企业不良公众形象的第一负面特征。
不同于2005年,今年企业在员工关系方面的事件逐渐浮出水面。员工关系已不仅仅是一个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它已经成为企业道德评价的核心指标,同时,员工关系问题的集中爆发,表明公众注意力开始从经济发展的速度转移到经济增长对人的福利贡献与劳动力的价值与尊严的重视上。企业在员工关系方面的失误和不成熟,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纷纷扰扰的富士康“血汗工厂”之争,在第一财经日报与富士康共建和谐社会 的联合声明中落帷了,表面上皆大欢喜,却不能抹去富士康这家世界500强公司在员工关系方面的严重欠缺,也抹不去公众对中国现代制造企业中的广大员工工作环境与生存权益的持续关注.,富士康“血汗工厂”的舆论烙印,已经成为其发展中的阴影。
而富士康只是一个缩影,2006年似乎可以称为企业员工关系事件年。以富士康血汗工厂之争、百度裁员事件与沃尔玛建立工会三大可以进入MBA管理教程的事件为标志,2006年的企业公众形象监测,集中涌现了许多以员工关系为表现方式的事件。一方面,华为员工过劳死、福建女工高温加班猝死、层出不穷的矿难等事件的接连发生,使企业的对员工的社会责任以及员工基本权益保护等问题成为社会公众瞩目的焦点,不论是本土企业,还是跨国公司,都面临着一个问题:如何将员工看做企业发展首要的利益相关者,在企业管理 中注入更多体现劳动力价值与尊严的人性化制度设计。而另一方面,EMC“秘书门”导致大中华区总裁去职、肯德基劳务员工派遣之争、大众前人事总监涉嫌公款招妓与接受商业贿赂 事件、丰田北美总裁性丑闻事件等等,均对企业公众形象形成重大负面影响。如何处理好员工关系,防止员工关系事件扩散为外部事件并影响到企业公众形象,是对一个企业成熟度的考验,在不可控的员工关系事件发生后,如何积极应对处理而不致企业公众形象因员工关系事件而受损,是许多现代企业竞争力面临的又一道新课题。
被视为中国创业企业标杆的百度,2006年因两件员工关系事件处理失妥,让百度的企业公众形象遭遇空前霜寒。一是今年2月17日的加班女职员夜宿公司所在地银科大厦,遭遇青春期保安强奸,反抗被杀,因为百度公司与银科大厦双方就保安归属问题起争议,无法锁定赔偿主体,死者家属诉讼未决,百度公司因此被指缺少必要的人性关怀。二是7月10日的“闪电裁员”引发员工以博客持续抗议与维权,因公司危机处理方式不当,导致裁员事件迅速演绎升级,成为一场万人瞩目的公众事件。因为裁员事件,百度精心策划准备的业界重拳“百度世界”的发布被裁员事件抢走了公众注意力。7月13日“百度世界”发布的当天,北京市劳动局开庭仲裁员工被裁案,“最佳雇主”百度公司输了。员工关系事件对百度的损失是巨大的,不可衡量的损失是,百度创业时建立起来的公众尊敬与信赖受到损害,而互联网公司经营的,恰恰是公众关注与信赖而已。
2.公众形象不佳已成为许多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的障碍和隐患
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全球化经济背景下,劳动密集型企业带动的外贸经济增长一直被经验性地理解为中国作为后发国家的“比较优势”。中国大量低成本的出口企业的“比较优势”首先得益于中国劳动力资源的无限供给和由此导致的劳动力价格的低廉。在这种生存环境下,鲜有企业会给“民工”缴纳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在民工大量集中的生产制造业,只有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工资和福利是符合劳动法规定的,许多民工不仅没有劳动合同,没有工资以外的福利,而且经常面临着无偿加班的“非法”要求。
但是在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公众形象逐渐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软竞争力的今日,这种“比较优势”已经逐渐成为制约甚至是阻碍企业发展的障碍。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的民众屡屡走上街头,抗议中国的“血汗工厂”,甚至号召人们拒绝购买由这些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而一些国家对中国商品实施限制性的贸易保护政策时,往往以“倾销”的理由来加以衡量。当然,这个倾销是指“社会倾销”,即便生产国政府没有对企业进行直接或间接的税收补贴,但由于产品成本中缺乏市场经济条件下所必须包含的劳动力成本,从而造成的低价优势。SA8000作为全球第一个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在保护劳动环境和条件,劳工权利等方面建立了新兴的管理标准体系,规定了企业必须承担的对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对工作环境、员工健康与安全、员工培训、薪酬、工会权力等具体问题指定了最低要求。而SA8000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订单的附加条件中,许多跨国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更注重企业是否实行合法的劳工标准。我国的企业如果在劳工关系方面没能塑造出良好公众形象,必然会影响其进一步参与全球化竞争。
3.一些认证机构和知名企业公信力低下使企业公众形象问题雪上加霜
2006年7月中旬,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有关人士指出“目前还没有抗菌羽绒的认证依据标准出台,而取得国家许可的抗菌认证资质的机构也没有”的事实,让中国抗菌材料及制品行业协会(简称“抗菌协会”)陷入同样的认证尴尬境地,使得现在市场上如“抗菌羽绒服”、“抗菌地板”、“抗菌空调”、“抗菌内衣”等诸多产品的抗菌认证遭到万众质疑。有媒体披露,许多打出“抗菌牌”、声称获得抗菌认证的企业所提及的抗菌协会事实上并不具备认证资格,并且该协会竟然是2002年10月在中国香港注册成立的民间法人。而中国抗菌协会相关负责人却以协会只是颁发标识,并未对外宣称具备认证资格为由企图推卸责任。这一事件引发出两点质疑:抗菌协会是否具有认证资格和企业取得了抗菌标识是否就表示获得了抗菌认证。 7月21日,中国羽绒工业协会叫停炒作“抗菌羽绒服”,表示“抗菌羽绒”具有欺骗性。7月27日,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葛志荣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针对此事件正在着手组织专门的调查,如果这种行为不符合国家的认证认可条例,将会依法对其进行处理。
2006年全国牙病防治指导小组(简称“全国牙防组”)也由于其认证资格受到质疑,成为各界众矢之的。这个从1998年就成立的全国牙防组,从2005年开始首次遭到认证活动合法性的质疑,2006年2月17日,上海律师又以“全国牙防组对乐天木糖醇口香糖做出的认证涉嫌欺诈消费者、误导宣传”之由将全国牙防组以被告身份起诉至上海闵行区法院,要求超市停止销售乐天木糖醇口香糖。由此,对全国牙防组的质疑已经由个案转为社会公开。截至到7月份,对于全国牙防组认证机构资格的法律诉讼仍未结束。
在市场产品不断丰富,企业竞争逐渐升级的过程中,无论是从企业还是消费者的角度都需要一个相对独立的公益机构对企业的商品做出公正科学的评价,这不仅有利于规范市场,而且可以对企业公众形象的提升产生激励效应,同时也是对消费者权益维护的保障。遗憾的是目前国内还没有形成这种有效的机制,消费者权益问题空前尖锐,协会和认证机构的公信力也遭到了公众的强烈质疑。
(责任编辑:雨辰)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