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频道 > 国内财经

中科大校长痛斥高考指挥棒 提议高考一次变七次

   社会不需要太多的科学家,而是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

  新安晚报:如今大学生找工作难常见诸报端,您作为国内知名高校的校长,怎样看待大学生就业 难?

  朱清时:过去10年,我国大约新成立了1500多所高校,但是这些学校设置的专业还是和传统大学一样,即这些学校也在培养传统专业的本科生。

有关数据统计显示,现在的

  本科毕业生比1998年多4倍以上,这就意味着如果以前一个专业只有1个毕业生,现在却有4个,而社会的需求却达不到,就会造成高校的整体结构不合适。

  其次,新增的1500多所高校,其实很少能达到真正大学要求的。近年来,高校优秀教师没有明显增加,这些新建高校的教学水平因此无法达到优质高等教育的要求。自身的办学条件达不到,还去扩招,导致培养的学生达不到社会的要求,找工作自然困难。

  按照教育部公布的数字,我国每年大约30%的毕业生不能正常就业,即每年500万毕业生就有150万不能就业,6年后就有近千万毕业生不能就业。这对社会是一个很大的压力,急需国家有关部门解决。

  新安晚报:您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朱清时:新增的高校应该立即为自己准确定位,并且按照定位尽快达到相应教学标准,我认为很多学校应该定位成培养实用型的高素质劳动者。社会不需要太多的科学家、教授或者企业高管,而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培养这样的人才不需要4年的大学教育,2年即可。据我了解,美国有很多这样的学校,他们叫“社区学院”。它与大专、高职不同,大专培养的是某个专业的人才,如果找不到本专业工作,也不会干别的。而“社区学院”培养的学生的专业是不固定的,但综合素质很高,毕业后能适应各种工作。

  新增高校还可以发展新专业,不应该仅仅设置数理化等传统专业。比如,它可以设置烹饪、营养卫生、服装设计等社会需求很大的专业。

  新安晚报:但是在目前的社会评价体系下,如果高校向您说的方向发展,可能得到的评价会不高。

  朱清时: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目前的社会评价体系太偏窄了,以为只有研究型大学才是一流大学。实际上世界一流大学有很多种类,瑞士有一个酒店管理学院,专门培养酒店管理人才,很多人都去留学,它就是世界一流大学。我认为中国要提倡一种风气,就是各种学校都能办成一流。衡量的标准应该是这个学校和专业是不是社会所需要的,是不是行业中拔尖的。比如烹饪、酒店管理、甚至社区管理、城市规划等,都可以而且必须办成一流,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所需的高素质人才,社会也才能进步。

  学校办学要始终把追求卓越作为核心,不能搞形式主义,追求短期效应。

  新安晚报:您刚才谈到优秀教师缺乏导致教育质量下降,社会上也有声音认为现在的大学生不如以前。您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朱清时:大学生人数十年来提高了好几倍,但教师队伍没有明显提高,我认为提高教育质量最关键的就是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数量。过去大学有很好的教师队伍,但现在新教师的教学能力与一些老教师还存在差距。其次是教师与学生的比例太小,一般认为一位老师最好教12个学生,但现在有的教师对应几十个学生,上课就像作报告,老师上面讲,学生下面听,双方没有直接的接触和反馈,效果很差。我当了很多年老师,上课喜欢看学生的脸色和眼神,以了解彼此有没有沟通,但是如果作报告就没法沟通了,也得不到反馈。

  教育质量低下造成很多问题,社会给大学生的评价已经不如以前。的确,现在大学生水准不如过去,整体都有所下降。现在的研究生类似于过去的大学生,所以本科生工作不好找,用人单位都招研究生了。

  新安晚报:您认为如何提高高等教育的教育质量呢?

  朱清时:首先国家要投入,吸引各行业中优秀人才来当老师。我曾有亲身体会,很多老师离开学校,开公司或者去外企,因为挣钱比学校多很多。目前,我国的教育投入才占GDP 的2%多点,没有达到要求的4%。

  第二,一些高校自身也存在问题。很多高校受到行政干预,于是投领导所好,喜欢做表面的事情,搞形式主义,不干实事,造成了很多假象。其实提高教育质量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是像修路修房那样马上有效果,而应该慢慢体现出来。学校办学要始终把追求卓越作为核心,其它放在次要,决不能搞形式主义,追求短期效应。现在情况是其它东西显得很重要,追求卓越反而大家都不提了。

  中国教育最大的弊病是高考指挥棒。高考不改革,素质教育就是空话。

  新安晚报:高考制度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您也曾提过很多建议。高考制度应该如何改革呢?

  朱清时:中国教育最大的弊病是高考指挥棒,使得中小学教育变得很极端,素质教育根本没法进行。学生只关心高考的课程怎么得高分,而不理解这些功课的内容、实质,孩子的全面才能都被扼杀了。如果高考不改革,素质教育就是空话。

  我这几年一直在探索如何改革高考制度。比如,我们学校每年都进行自主招生,我就深感如果学生的平时各科成绩,如音乐、美术等,也作为一半录取标准的话,学生平时就会重视各门功课的。但目前这个想法无法操作,因为平时成绩都是各个学校自己出题,没有可比性。

  我认为高考改革最可行的是高中三年的考试变成地区出题统一考试,这样使地区范围内的成绩有可比性。一旦这些平时成绩有可比性后,我们就可以在自主招生中采用,平时成绩和高考成绩各占一半,这样高考的指挥棒效应就越来越弱了。

  新安晚报:高中三年每学期一次统考,这样学生就从以前的1次高考变成现在的7次考试,会不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朱清时:不会的。既然分7次考试,平时考试就不用像高考那么紧张,还可以补考。如果在很短时间内考一次定生死,学生肯定压力巨大,而考7次压力会分散许多。而且,如果只考一次,误差会很大,有的人因为一次失利而抱憾终生,如果将其分解为7次,准确度就高多了。此外,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分解为高考和平时成绩,再把平时成绩分解成各门功课,1次改7次,其实也是要学生把各门课都学好,进行全面素质教育。

  把资金更多地投入少数名校,结果并不一定会使名校办得有多好,那就变成“无效施肥”了。

  新安晚报:许多代表委员认为,扩招使许多高校“负债运行”,教学质量下降。您认为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入真正的大众化教育了吗?

  朱清时:扩招让以前许多上不了大学的孩子圆了大学梦,这是好事。但也确实出现了你说的那些情况。至于说高等教育是否已完成这一转型,我不好直接评价,这问题最好让历史来作出回答。我要提醒的是,高等教育不能搞“大跃进”,应该脚踏实地办高校。

  新安晚报:前天有一位全国人大代表表示要提建议,痛批以少数名校为代表的高校掠夺教育资源,严重违背教育公平。他说:“十五”期间,清华、北大、复旦、交大四所名校分别获得教育部和地方政府投资18亿元,可巨大投入没有相应有价值的产出,在科学前沿领域原创性、基础性的重大创新方面以及为全人类贡献普适的价值和思想方面,众多名校作为甚少!您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朱清时:这个问题我也不好回答。可以肯定地说,政府经费过于集中于几所所谓的名校,并不见得是好事。打个比方来说,如果给一亩田增施一次肥可以增产百分之五十,增施两次肥可以增产百分之六十,增施十次肥也顶多增产百分之六七十。办教育是一个特殊行业,必须引入竞争机制,如果把资金更多地投入少数名校,结果并不一定会使名校办得有多好,那就变成“无效施肥”了。(胡佩 项磊)

(责任编辑:胡立善)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朱清时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