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问题是今年两会 的焦点之一,“在记者印象中,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们从来没有哪一年像今年这样对疯涨不停的房价表现得如此关注”。自2005年3月以来,国家有关部门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调控力度也相当大,为何无法阻止房价上涨的步伐呢?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王长德教授指出,房地产 业存在较为严重的垄断情况,从而使行业竞争很不充分。
开发商们推动房价上涨的意图为何能够轻松实现,正是王长德委员所说的垄断因素在起作用。在房地产行业存在着三种形式的垄断:一是土地的垄断。目前大量的土地被开发商掌控,加大了土地调控的矛盾,增加了房地产开发商垄断房价的空间。二是市场垄断。目前我国不但商品房,连经济适用房都由房地产商垄断包办,由于没有形成有效的市场定价机制,一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通过操纵市场 ,提高房价。三是直接的价格控制。部分房地产商通过提高住房档次、囤积居奇等方式提高房价,利用信息不充分的市场缺陷,通过各种形式哄抬房价,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垄断强化了开发商在商品房定价方面的主导地位。在交易中,信息是帮助双方判断价格走势,从而作出买卖选择决定的依据,但在房地产市场中,民众是分散的,他们在信息的掌握等诸多方面与开发商相比处于绝对劣势。开发商们为了强化自己的话语权,往往通过虚拟买卖合同、囤积房源、发布不实价格和销售信息,加剧信息的不对称,制造供不应求的假象欺骗消费者,乘机借“暗箱操作”之法牟取暴利。
为了强化垄断力量,开发商们大量囤积土地和囤积住房,造成对市场的供应减少,推动房价上涨。以北京为例,北京大部分楼盘都对外声称已经销售一空,但是,2006年4月底,北京市建委公布的全市截至当年4月份真实销售数据显示:北京期房项目中有10.9万套住宅未售,现房销售的项目中有17815套住宅未签约,共计约12.7万套住宅未售出,期房未售出面积达1541.39万平方米,现房未售出面积达289万平方米,约有65.69%的房源未被售出!囤积土地的状况更令人触目惊心。2005年,七部委新政调查组报告指出,北京开发商手里掌握的土地够用十年。
这种囤积行为同样强化了开发商的垄断地位,强化了其对房价的掌控力量。要想使房价调控取得显著效果,就必须打破垄断。首先,应经常清查开发商的囤积居奇行为,无论是囤积土地还是囤积住房,都依法予以严厉惩处,以打破开发商通过垄断人为减少住房供应的企图。同时,计算并公布房价的真实成本,加强信息公开,增强房地产市场的透明度,消除信息不对称的现状。(陈燧)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