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易 水
    基金业内人士透露,在征求了境内基金公司和境外金融机构的意见之后,基金公司股权激励政策有望年内放行。在具体的施行上,将先由管理层出台具体的实施细则,再分布实施,采取试点的可能性更大,其中北京和广东各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准备工作最为充分。
    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随着中信证券股权激励政策的实行和包括建设银行在内的银行业股权激励的推进,实际意味着过去封闭的金融证券业员工持股的政策破冰,而基金行业,作为人才最密集也是流动性最大的行业,对股权激励的需求最大。
    据记者了解,管理层对推动基金公司建立股权激励制度做了大量的工作,先后数次召集多家基金公司开会,了解业内态度,而基金业的表态多持赞成意见。
    一家大型基金公司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对于股权激励,业内不妨以开放的心态对待,现在股改之后连国有上市公司都可以搞股权激励了,基金公司为什么不能搞呢?现在基金法已准许民营企业投资基金公司,民营可以,为什么基金公司的内部员工就不可以?“国内很多观点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许多人认为,基金经理工资已经够高了,还给什么股权啊?”
    该负责人认为,股权激励显然对行业是有利的,它有利于减少基金公司的一些短期行为,同时加强管理团队和投研团队的稳定性。另外一个层次,它有利于解决一些基金公司的道德风险,一旦公司股权与员工个人利益直接关联,那么它将有力杜绝利用基金资产向大股东进行利益输送的行为,公司经营决策将更为长期化。
    据了解,就国内基金公司如何采取股权激励的方式,管理层主要负责人士还先后约见了来自境外基金公司的代表,就国外基金行业如何建立激励制度,国内如何借鉴进行了交流。
    一位合资基金创新业务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境外的金融机构大多都是有股权激励的,考虑中国国情,目前基金行业还属于起步阶段,靠天吃饭的特征更为明显,公司的未来经营情况很难把握,所以如果试点的话,选择一些有业绩基础的老基金公司的可能性最大。
    据了解,一些基金公司,特别是“老10家”基金公司在员工持股上已做了大量的先行工作,准备已经比较充分,而在法规上,目前也没有障碍。
    尽管基金行业属于特许经营性质,《基金法》还是给股权激励留出了空间,其只规定了主要股东的条件,对其他股东并无明确规定;《基金公司治理准则》在第八章中明确规定,可以根据基金行业的特点建立股权激励等长效激励约束机制。而在此前的基金业联席会议上,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明确表示,要推动有条件的基金管理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试点。
    破解流动性过高之困
    业内人士认为,管理层推动基金公司搞股权激励,原因在于国内基金业的流动率实在太高了,不但公司高管流动,基金经理流动,包括市场部运营部以及后台部门每年都有大量的人员流动。基金公司作为智力密集型的行业,主要资源在于优秀的人才,过分频繁的人员流动,导致基金公司有成为空壳之嫌,明星基金经理来来往往,基金公司人事动荡惊人,却没有积累可言,一切都是低层次的来回重复,对行业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
    根据天相投资的统计显示,2006年中国共有118人次基金经理离任,是当年年底基金总数的38.6%,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更值得警惕的是,过去几年来中国基金行业一直如此。其实不仅仅是基金经理,据记者了解,有的基金公司包括研究部门在内,一年里能走掉80%以上,有的基金公司的后台服务例如呼叫中心,一年时间流动率能达到100%,无不暴露出国内基金行业运作的不成熟。
    与国内形成对比的是,美国的基金经理,平均任职期限在5年以上,欧洲基金经理6成以上任职年限大于4年。
    业内人士认为,基金公司股权激励的推行,无疑将极大增强公司的凝聚力和稳定性,有利于行业的长期发展,但权利需与义务对应。假如搞股权激励,基金公司的内部制约,法人治理结构必须完善,必须以持有人利益最大化为原则,外部的监管必须跟上。
    而这一激励政策推进的阻力,来自于社会舆论压力,相比于社会平均水平,基金公司高昂的收入使得其搞股权激励受到的非议相当多;另外对基金公司牌照垄断性的定义,也使得外界对此心存疑惑。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